集团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机制的实践与创新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08月28日 03:00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相关问题

张运洪

[摘 要]国内现有的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对于评价工作机制的研究尚有待深入。中航工业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提升利益相关者价值为导向,持续改进创新,形成了完善的集团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机制,对集团公司的信息化管理和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成果已在部分央企和军工集团得到了成功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043-01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支撑企业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信息化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是保证信息化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信息化水平评价是依据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一定程序、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对特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信息化表现和信息化效果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1.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时代发展促使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信息化建设服务于生产生活领域的要求。正确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提出科学的建设措施,能够为现代化企业的全新发展奠定基础。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信息化的建设能够聚合企业的发展效应,从而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竞争力[1]。

企业信息化建设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环境中,例如: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企业局域网的覆盖、企业办公自动化条件的形成)、企业专业应用软件的建设(这是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例如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反映在生产应用技术的先进性、生产设备的信息化利用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建设(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流程的建设)、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使管理制度更加趋向于知识与信息管理的结合,提高管理的应对性与预测性)。

2.评价工作机制

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和总结完善,集团公司形成了一套完整并规范的集团型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机制,主要包括:评价组织机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工作流程、评价对象、评价结果。评价组织机构包括集团公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主管部门、专家组和测评中心,分别作为决策机构、管理机构、咨询机构和执行机构;评价对象包括集团公司所属直属单位和成员单位;评价指标体系是信息化水平的衡量标准;评价工作流程保障各阶段工作的高效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评价结果纳入集团公司业绩考核体系,也是各单位改进和“登高”的重要依据。同时集团公司还开发应用了信息化水平评价系统,支撑评价工作的开展。

2.1 评价组织机构

在评价组织机构中,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是领导和决策机构,由集团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组成,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上级单位有关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的方针、政策,审批集团公司评价工作的有关规定和标准;集团公司信息化主管部门是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制定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开展每年度的评价工作,审核评价结果并发布评价报告;集团公司信息化专家组是咨询机构,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编制、评价打分和现场审核,为参评单位提出改进建议,发现和提炼信息化最佳实践;信息化水平测评中心是执行机构,为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等。

2.2 评价对象

集团型企业下辖单位多、关系复杂,其中既有集团主营业务的企业,也有大量民品、第三产业、非银行金融业务的企业。为了实现对所属企业的高效管理,很多央企建立了“总部→直属单位→成员单位”的三级管控体系,评价对象就包括相关的直属单位和成员单位[2]。对于多元化的集团型企业,可以根据主营业务不同将单位进行分类,并设置相应的主营业务信息化采集项,如按照设计制造全过程可以将单位划分为设计、制造、设计与制造一体、试验鉴定、维修、基础研究、服务等类型;还可以根据单位管控职能不同进行分类,如直属单位主要是对所属成员单位进行经营管控,可制定专门的直属单位本部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置有针对性的采集项。

2.3 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的标尺,应能够引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提升的路径,是集团型企业信息化工作指南。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方法很多,可以综合使用平衡计分卡、信息能力成熟度、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相关系数法、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多层次灰色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多种方法,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集团型企业一方面要重点考虑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企业信息化的指导要求;同时还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在指标设置和采集项上突出本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特色,保证指标体系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根据年度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结合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按年度对指标体系的指标、采集项和权重进行调整和完善,保证指标体系的指导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集团公司信息化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1)评价指标体系是集团型企业贯彻信息化重点工作的有效抓手。如通过设置“统一信息编码”的采集项,鼓励各单位积极申请和应用统一代码,为企业信息集成、交换和共享打下基础。(2)评价指标体系是集团型企业开展信息化专项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设置相关的调查题,获得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的准确数据,发现信息化管理和实施的死角,为企业信息化工作推进提供支持。(3)评价指标体系与IT价值研究形成了良性互动。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单位信息化各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IT价值研究提供了全面真实的素材。

3.工作机制创新方法

3.1 明确利益相关者

“实现价值”是工作机制创新的目标,而价值是依附于受益者的。因此工作机制创新的第一步,就是明确潜在的受益者。以评价工作為例,从传统的“完成此项工作”的角度来看,工作机制创新只能局限于改进已暴露的细节问题;而如果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看,集团公司总部、专家组和参评单位不仅是评价工作的“参与者”,更是潜在的受益者和服务对象,他们的每一个价值需求都为机制创新提供了动力。

3.2 分析价值需求,筛选价值点

明确利益相关者之后,就要进一步分析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需求。首先是利益相关者在当前工作中已反映出的需求,如在评价工作中集团公司希望提高现场审核的工作效率,参评单位希望能够准确填报评价指标体系等。这些需求为工作机制的“微创新、小优化”提供了动力,如评价工作中为现场审核制定标准化文件、为单位进行培训等。

然后再考虑利益相关者在其他工作中的需求,如集团公司总部在信息化决策时需要参考数据,参评单位希望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等。这些需求与当前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属于“潜在需求”。大多数潜在需求是无法与当前工作相结合的,可一旦结合起来,就能产生重大改进和方向性创新,如现场审核中与单位领导进行高端访谈、由专家组点评单位信息化亮点和改进建议等,将信息化水平评价的重点从“评分”提升到“信息化工作指导和最佳实践经验交流”。

4.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密切关系,高水平的管理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资源方面的支持,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现代化管理方式的运用,提高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应让双方联动发展,协调合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评价 文章 指标体系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