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综述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09月01日 04:55

甜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张文军

[摘 要]为了全面提升玉米作物生产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对玉米粗缩病和矮花叶病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旨在希望广大农户对玉米病虫害有所了解,提升对病虫害的掌控,提高粮食作物生产的产量,以得到增产增收之目的。

[关键词]防治技术;玉米病虫害;生长发育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393-01

玉米病虫害对玉米整个生育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只有做好防治工作才能够减少玉米种植损失,提升农作物种植产量。因此,我们就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展开论述,以期奠定扎實的玉米种植基础,实现玉米的高效、高产。

1.玉米病虫害主要品种

为了提升玉米产量和质量,实现玉米种植的高效、高产,笔者对玉米产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论述。为了不断加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和研发力度,更好地保障玉米生产产量,促进农业发展,现就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规律进行介绍。

1.1 玉米粘虫

玉米粘虫主要属于夜蛾科、鳞翅目,它是直接影响着玉米生产产量的害虫之一。玉米粘虫每年会孵化三代幼虫,该种害虫主要在傍晚觅食,夜间活动频繁,喜好潮湿环境,尤其是在二三代幼虫会造成大量的玉米减产。

1.2 玉米螟

玉米螟主要属于螟蛾科、鳞翅目,它主要经过蛹、幼虫、卵、成虫四个生产阶段。一旦遭受玉米螟的侵害,就会造成玉米植株各部分蛀食,这样就会阻断玉米植株水分和养分的输送,严重影响玉米生产产量。

1.3 玉米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隶属于叶螨科害虫、蛛形纲,且繁殖率较高,一年会繁殖13代。这类害虫能够以卵的形态过冬,其生产繁殖周期较短,主要经过幼螨、卵、螨三个阶段,红蜘蛛会造成玉米的严重失水,引发玉米大面积倒伏、早衰,甚至会造成玉米产量的急剧减产。

1.4 玉米锈病

玉米锈病是真菌性病害的一种,它将直接影响着玉米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果穗污染,引发植株发育不全,严重影响玉米生产产量。

2.玉米病虫害产生的根本原因

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土地的疏松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空气,为地下害虫的生存创建了良好的环境。此外,多雨潮湿也加快了害虫的生长发育。长期种植统一品种,也会降低植株的抗病害能力,引发病虫变异。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让病虫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加剧了病虫害的治理难度。

3.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

3.1 玉米粘虫的防治

针对虫卵展开诱杀,根据玉米粘虫生长发育时期,在玉米粘虫未孵化前进行杀灭。可在玉米植株上安插喷洒过药剂的草把,并对草把进行定期焚烧处理。如有必要,也可通过人工的方式摘除虫卵,尽可能地杜绝虫害危害。成虫诱杀应选在其产卵之前,避免成虫数量的增加。

3.2 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可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式。农业防治就是要选择优良玉米品种进行种植,玉米螟越冬时期会在秸秆中过冬,可以通过粉碎秸秆的方式破坏玉米螟的生存环境,并对玉米打苞,进行人工诱杀。在玉米地中投放害虫天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杀灭处理。

3.3 玉米红蜘蛛的防治

玉米红蜘蛛的防治主要有农业防治和隔行防治两种方法。农业防治采取的是粮食作物收割后的尽快翻耕、晾晒,极大程度上消除病原体。同时,喷洒农药,清除田间杂草。隔行防治是针对种植密度较大的农田进行玉米隔行处理,然后喷洒专用的玉米农药,增加玉米种植覆盖面,适当搭配处理方式。

3.4 玉米锈病的防治

玉米锈病的农业防治办法就是尽量选择晚熟品种,其主要原因是早熟品种易受感染。通过玉米品种的正确选择可以提升玉米作物的抵抗能力。

3.5 根据玉米生长期进行防治

3.5.1 玉米播种期的防治

播种期的防治工作要趁早,在玉米播种前进行农作物土壤中的病虫害防治,加强田地病虫处理,通过秸秆粉碎的方式进行农家肥的施加,加速农家肥腐化,减少病虫的成活率。根据不同地段土壤肥力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合理选用种衣剂,通过药物手段防止害虫蔓延,同时也为幼苗提供良好的保护。采用轮作方式,选择抵抗力较强的农作物进行倒茬轮作,避免重茬种植,实现病虫害源头防治。

3.5.2 玉米出苗期的防治

近年来,天气气候变化较大,农作物极易受到病虫害侵蚀。尤其是在玉米幼苗时期抵抗力较差的时候,病虫害威胁较大。玉米病虫害危害的具体表现是幼苗粗缩病、叶片出现蚜虫、叶片残缺等等,具体治理办法就是要合理施肥,及时进行田间杂草清理,创造良好的玉米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威胁的机会。玉米的不同生长时期,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不同,严格监控玉米病虫危害情况,将情况严重的植株及时做出处理,症状较强的可采用毒性较低的药剂等防止病虫害扩散。及时喷洒叶面肥,提高玉米植株抵抗力,降低病虫害危害。

3.5.3 玉米抽穗期的防治

玉米心叶期至抽穗期这一阶段所要承受的病虫害种类较多:如红蜘蛛、玉米螟、粘虫、叶斑病等。病虫害危害主要防治手段有:一是科学进行水肥的管理,及时清除田间以及周围的杂草,提高玉米苗的抵抗力;二是适度喷洒杀螟灵颗粒剂或者湿性粉剂,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范围;三是加强不定时的巡查工作,及时清除患病的植株,并集中进行处理,最大限度控制病情,时刻保持土壤的肥力。

3.6 综合治理

玉米病虫害治理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提升玉米种子的抗病虫能力,深入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种植情况,分析勘察农作物病虫害程度,充分掌握玉米生长状况和天气状况。全面提高玉米种植技术,降低玉米病虫害患病率。隔绝病原体,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清除田地中的杂草,并利用生物链原理进行处理,不给害虫提供生存条件。农药使用要合理,尽量选择毒性低、杀虫效果较好的农药。

4.结束语

自明末时期玉米传入我国以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玉米已经成为北方种植较广的粮食作物,病虫害直接影响了玉米的生产产量。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产物,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同时,玉米中也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人体基本的能量需求。因此,我们要做好玉米种植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病虫害防治措施,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整治措施和预防手段,不断提升玉米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 孔海龙.幼虫密度对草地螟生长发育、食物利用率、防御能力及迁飞行为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静.环境条件与生理基础对草地螟寄主选择性的影响[D].海口:海南大学,2010年.

[3] 王俊平,郑长英.对蓟马类害虫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J].茶叶科学,2011,(04).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玉米 文章 病虫害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