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12项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统计工作包括:各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保...
田壮 苑景
[摘 要]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包括科学性利用农业资源、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过程中控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农业生态呈现平衡发展。农业环境包括生态农业以及农业环境污染两个方面。生态农业具体涵盖了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流以及能量流良性循环问题的深入剖析,农业环境污染具体涵盖了农业环境安全保障、保护环境等问题。
[关键词]农业资源;环境污染;农业环境;环境保护;化肥农药
中图分类号:F323.2;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271-01
近些年,伴随社会经济的进步,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体现出物质的极大丰富,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环境极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有限的环境内过多的物质造成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问题渗透进人们的高品质生活,成为了人们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农村地区。究其原因在于乡镇企业在日常开展生产活动中排放废水、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另外一方面是常规农业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以上两方面对于农村环境造成破坏的同时也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存质量,所以,应针对上述两个方面开展有效的措施,尽量将对农村环境造成的破坏降至最低限度,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工作,这些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1 农业资源和环境当前现实状况
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重点在于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农业发展与良好的居住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结合在一起。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农业资源和环境的特点能够明显看出,农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具体状况如下:
我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上第一位,然而我国领土面积平均到每个人的数量较小。调查发现,当前我国耕地面积在1.3亿公顷左右,而实际上耕地总量仅仅是19.2亿亩,人均耕地只有0.1公顷,距离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远,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更值得重视的是我国耕地水资源呈现严重的短缺。尽管目前看来,我国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然而对比水资源不足的情况,前者尤为突出。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具体数据是2000m3。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状况,在一些缺水极为严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500m3,这种状况将对我国农业发展极为不利,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
2 科学性利用农业资源以及有效开展环境保护的具体方式
所有的生态资源全部来源于农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与我国生态建设有较大关联性,农业资源的科学性利用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再生能源具备可再生特点,因此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措施,进一步开发可再生能源,并且注重在实践中的合理利用,能够推进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以保护环境、积极改进生态环境为目标。
2.1 利用自然资源遵循保護为主的宗旨
生产活动的开展是人们开发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并且利用资源、环境的过程,生产活动代表着人们向自然界无尽的索取资源,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不能经受住人们持续性的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如同人类一样,也有生命的终点。自然资源通常分为两类: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如果不能采取合理的方式,可再生资源将转变为不可再生资源,进一步加剧了环境的破坏,所以,发展农业以及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应将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作为重中之重。
2.2 探索可再生能源以及清洁能源的实践使用
科学性的使用可再生资源能够帮助将可再生资源转换为再生资源类别,这种方式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清洁能源是在对此类能源的开发过程中和使用之后,对于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或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少。当前,面对能源短缺的状况,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农村贫困地区,应根据农村地区特点探索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按照农村地区实际状况,在合理利用传统能源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探索和开发,例如水能、风能、太阳能、沼气能等,在实践农业生产工作中注重应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通过调整设施、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应用此类能源。举例来说,可以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小型水电站,这种措施的优势在于:第一可以合理地处理电力方面带来的各种问题;第二能够有效应对发电导致的环境污染,使发电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减弱,小型水电站可以使用沼气作为燃料,与此同时,有机质能够为农田提供肥料,这种施肥方式降低了普通化学肥料带来的土壤污染,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2.3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首先采取科学规划,按照规划内容组织落实,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呈现出质量、产量等方面的高标准,实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目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注重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同步融合,从而改进生态环境,提升经济效益,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呈现出协调一致的发展态势,形成科学性的农业体系。未来的农业生产发展以生态农业作为重点,生态农业是我国“十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之一。发展生态农业将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棘手的问题,切实推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针对性改进措施
环境保护问题应得到每个人的重视。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愈发感觉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应首先保证现有资源不能受到破坏,以此为基础对于当前的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最终达到环境优化发展的目的。几千年来,人类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以来依赖农业得以生存,农业为人们提供了生存必须的粮食,农业从古至今都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农业更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环境保护、环境改善能够进一步推进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将决定农业的健康发展。
3 结语
归纳以上,对于农业资源的科学利用,合理规划能够有效起到降低环境污染的作用,同时有利于生态平衡发展,这些都将对农业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影响力。我国农业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将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环境保护作为农业开展生产活动的基础,这也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不断探索、应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注重对农业资源的科学性应用,使农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同步结合,避免生态退化现象,将资源利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降至最低,用以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培英,刘艳.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研究[J].农家参谋,2017(17):224-224.
[2] 贡俊,李晓丽.山西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J].经济师,2017(4):24-26.
[3] 肖杏芳.农户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