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09月20日 22:06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动画的运用研究

李汝燕

[摘 要]美术在世界文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画笔勾勒出美丽的画卷是人们智慧的体现。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的缩影,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现状,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在新课标高中美术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的渗透,并要求教师合理的利用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着重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以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208-01

引言

美术在世界文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画笔勾勒出美丽的画卷是人们智慧的体现。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的缩影,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现状,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同时渗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中的价值,进而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的美术生涯中。

1 传统文化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1.1 利于人格塑造

高中学生具备较全面的价值观念,乐于接受事物,更加具备接受、理解、反馈、创造的能力。在该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全面的鉴赏赏析教学,能够让学生有较强的理解意识。而传统文化在鉴赏赏析教学中的运用又能够利于学生了解中国文化,通过绘画、书法、陶器、民族图案等熟悉中国艺术背后的千年文化,通过鉴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健全学生的感受能力,从而利于潜移默化的形成学生个人的特质人格。

1.2 培养图形意识

美术鉴赏教学的模式多以赏析图片为主,这样的鉴赏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得学生具备对图案的敏感性。例如陶器上出现的人物场景图案,教师能够从人物的穿着、表情、动作几方面去引导学生处理各种元素,可以通过手中的权杖、服饰花纹给学生解释是否为祭祀画面、人物的权利分布是怎样,从而体现出文物当时所处于的人文环境等等。这样的具体分析能够培养学生对于细节的把控与对整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具象图形意识。

1.3 促进多元文化观的形成

鉴赏课程表面看似是引导学生赏析,实则是将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消化理解再创造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艺术史上的发展都伴随着意识形态,文人学者艺术家们进行自主理解的再创造再加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艺术的再次传播和兴起,如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而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同样有着这样的深层规律,建立在模仿、戏仿等基础上的学说都在解释这一现象,这意味着美术鉴赏课程是让自主学生发掘规律,探寻历史的过程,并启发学生能够在了解历史,明确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有自主开创,形成自己对不同文化的保持态度。

1.4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鉴赏课程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最高要求是希望学生具备个人系统的美学体验,对于美的追求是美术教育一贯之本质。通过不同样态的美术形式让学生自主形成审美趣味和审美品位,例如对工艺品图案的独特理解、对民族服饰文化的感受、对写意山水画灵动的感知、对狂草书法的共鸣等。

2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

2.1 发掘教材,充分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高中教师在美术鉴赏教课过程中,需要充分备课,认真发掘教材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材中有的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传统的工艺品,例如陶瓷、玉器、青铜器;有的是介绍中国古代传统的绘画艺术,想风景画,山水画等等;还有的单元是介绍中国古代的雕塑文化,例如彩陶。因此,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是应当充分的利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美术教程,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比如,中国古代绘画的这一章节重点讲述的是花鸟画。花鸟画是中国独有的特例的一种绘画门类,不曾在其他国家出现过。中国花鸟画在中国有着辉煌的历史,至今仍受文人雅士的追捧。因此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我国花鸟画的知识,并充分渗入到美术鉴赏教学中去。

2.2 创新美术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只有激发兴趣,才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學中,才能够使师生一起探索美术世界的奥秘。以前的美术教学模式太过于单调,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是学生对学习美术感到厌恶。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创新美术教学模式,营造欢快、有趣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与本堂课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然后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的学会欣赏美术、懂得欣赏美术。

2.3 加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缩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中,应当深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充分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学好美术。可以通过课后开展美术鉴赏活动。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根据不同的课程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以供学生课后研究,并随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在设计课题时,课题的内容不仅与美术有关,还要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确定课题之后,进一步分析题目,将课题分化为若干小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正确的鉴赏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4 合理利用体验教学法

鉴赏课程的最大缺点在于艺术形式和学生有实质距离,学生只能鉴赏而不能够取得更进一步的共鸣和体验,所以在鉴赏课程中加入体验方式能够更好的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对于绘画和书法的赏析,教师可以利用前半段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赏析分析,后半段课程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书法绘画的模仿和创作,去感受每一笔的灵动与内涵;而涉及到陶器工艺品教学时,可以带实物进行展示,给学生用视频展示如何制陶,带给学生烧制出炉的陶器是什么样子,并展示上釉之后的成品效果;教学到民族服饰内容时,还能够让学生自主设计服装,有条件还能够在学期末制作出来作为成果展示,学生相互进行评分,这些体验式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和接触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用眼耳口鼻去感受,还真实的能够动手去创造。

结语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美术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从而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经济,宗教等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丰富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所以在美术教育中势必要保持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教师在教导学生鉴赏美术时,应当研究如何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如何挖掘和利用各地能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美术资源。从而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芳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2] 耿婷婷.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创新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美术 文章 学生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