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葛文杰
[摘 要]英语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是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文章结合工作经验,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221-01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或者概念图,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表达发散性思维,将抽象记忆和思维具体化的一种高效图形思维工具。该概念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的观点。基于对大脑与认知的研究,托尼·巴赞(1998)认为人类大脑在获取信息之后,可以将信息以中心球体立体结构呈放射性存储在大脑的记忆库当中,而存储的信息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当人们想到奥运会时,大脑中将“奥运会”转为中心球体,并自动从四周放射出如金牌、火炬、奥运村、举办国等信息。这样,人类在提取信息时,才会有一连串的联想。同样,在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往往是以某一主题词汇为中心向外扩张分枝的,并且通过各个关键词将分枝串联起来,建立起不同内容的内在关联,从而形成立体化的思考图式。
1 问题的提出
阅读是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生词量大。大量的生词会对阅读造成障碍,久而久之,部分学生产生恐惧、厌恶心理,甚至放弃阅读。(2)阅读策略缺失。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归纳与综合策略,学生在阅读时无法抓住关键信息,造成閱读效果较差。(3)缺乏阅读兴趣。由于传统阅读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往往在课堂中被动地阅读,机械地寻找答案,读过后找到答案即认为完成了任务,没有享受到阅读的趣味,更没有细细体会英语文字的优美,从而无法有效形成自主阅读习惯,遑论热爱阅读。而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投入语言知识、词语掌握等,加重了阅读课的无聊枯燥感。图式理论认为,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就是把已有的认知图式与文本信息交互作用和意义建构的过程。有效的阅读教学除了讲解语言知识外,还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激活学生已有的内容图式,丰富学生的形式图式。那么,是否有这样一种科学的方法,在学生方面,既可以调动阅读的兴趣,又可以激活认知图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阅读内容;在教师方面,能方便其更好地利用阅读材料进行相关话题的有效教学呢?
2 思维导图应用于阅读教学的特点
2.1 对学生而言
阅读的本质是学生脑中已有的图式与新文本信息相互匹配的过程,匹配成功即能够理解文章。初中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伍洁萍2015),而抽象思维的尚未完全发育阻碍了这种匹配的过程,造成阅读困难。思维导图形象直观、图文结合的特点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式,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和记忆,比较和欣赏,从而完善自己的阅读图式。这有助于让学习者在“以图导读”的模式下克服阅读障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思维导图有效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当中,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技巧,培养其信息归纳与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
2.2 对教师而言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伍洁萍2015)。当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思维过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时,教师就可以较清晰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高效阅读。而让学生通过展示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又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一目了然地发现学生阅读的难点、盲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
3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实例
本文所使用的案例源于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阅读文章Singapore—A PlaceY ou W ill Never Forget!篇幅长,生词较多,但整体脉络相对清晰。文章主要介绍新加坡的人文地理。
3.1 阅读前
T:Today,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Singapore.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place?
S1:I want to know the food.
S2:I am interested in the language.
S3:How about the weather there?
...
教师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绘制主题为Singa-pore的思维导图,把学生头脑风暴中所想到的所有关于新加坡的信息作为思维图的主干部分画出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导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想了解一个地方,我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的同时,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想了解关于新加坡的这些内容,文中会不会介绍到?具体又是怎样介绍的?)。
3.2 阅读中
学生在这个图式的帮助下可以很快进入阅读的情境中。略读后,学生就可以确定Singapore的关键词food,weather,language,location,something special,people做为主干分支。然后,学生细读文章,寻找每个主干分支下的重要信息,进一步扩充思维导图。边寻找关键信息边扩充导图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思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其在一个中心主题下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
3.3 阅读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并用英语讲解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既可以让展示的学生理顺、监控自己的理解过程(其中,讲解不顺利的部分表示理解不透彻),又可以让小组内听的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本,比如weather部分,对方说的是“Theweather in Singapore is the same all year round”,而另一名学生寻找到的信息是“The weather in Singaporeis the same,so you can go there whenever you like”。这样分享答案的时候,大家就知道表达气候还有如此不同的方式。相比于其他阅读训练———完成五个选择题、回答几个特殊提问或讲解猜测几个单词,思维导图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知道每一位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从而對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可以让学生仅根据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不看课本来回答教师的问题,看看谁是预测高手,让学生站在出题人的角度思考文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师生共同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在重点、难点处通过继续扩展思维导图完成下一级的知识主干,进一步加深印象。此外,师生还可以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对所读内容进行复述或背诵。背诵对于英语学习意义重大。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说过:“学习英语的唯一正轨,不出仿效与热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热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必须脱口而出而后已。”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大意,还可以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记忆的网络,提高复述、背诵的速度与质量(陈敏 2005)。思维导图因其形象直观、图文结合、一目了然的特点,成为了复习的法宝。教师应指导学生保留绘制的思维导图,以便学生复习时可以以最快速度再次进入相关的情境,对于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另外,思维导图也是相关文体特征的清晰体现,如文章Singapore—A Place Y ou W ill Never Forget!介绍新加坡的人文地理时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那么,在教学中若要求学生介绍北京、厦门等地时,也可以引导他们“依样画葫芦”。这样举一反三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把课本的知识学以致用,让教材发挥更大价值。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模式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快速、便捷、高效的掌握学习英语的关键节点。事实上,应有思维导图模式教学,不仅符合新兴教学趋向,受到广大师生欢迎,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而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J].伍洁萍.考试周刊.2015(16).
[2] 思维导图辅助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例谈——以认知主义理论为视角[J].邹建军.中小学教学研究.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