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柏坡精神,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湖北特殊教育网
张静
[摘 要]西柏坡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优良的革命传统、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散发着无穷的精神力量,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西柏坡精神的贡献不单单是革命精神的反作用,而是文化力的决定作用。中国社会政治新秩序的发生、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常态的出现,都是由西柏坡精神的文化力所决定的。我们只有从社会生成的视角全面认识西柏坡精神的文化力向度,才能对西柏坡精神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关键词]西柏坡精神;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300-01
引言
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为了进一步彰显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要以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为原则,以对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为重点,以提升民族素质为目的,多渠道、多视角进行传播和教育。
1 弘扬西柏坡精神的现实意义
1.1 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
当前,我国在社会精神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如:在市场经济负效应冲击和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化垃圾时有出现;一些人滋长起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理想信念淡化,精神支柱动摇等。干部中存在的以权谋私、消极腐败现象,使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受到很大损害;一部分人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感到困惑、渺茫和动摇。这些问题若不能坚决从根本上遏制,必将危害党的生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证明,民族精神和信仰是一个国家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条件,有没有昂扬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没有强大精神支柱的民族是不可能取得伟大事业胜利的。作为民族精神体现之一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取得的先进文化建设的辉煌成果。
1.2 西柏坡精神创造了人民共和的新秩序
近代中国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劳动人民的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张扬,形成了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社会政治新秩序。西柏坡精神的要义之一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革命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革命利益,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如果说,“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精神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破旧立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善抓机遇、勇于胜利”的精神、“加强纪律、提高民主”的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则是贯彻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人民会议、人民政府、人民法令,这一切以人民命名的新规则、新体系,充分表明中国革命的胜利根本上是人民群众的胜利,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理论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也同样需要人民的支持。
1.3 弘扬西柏坡精神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强大思想武器
首先,从国际国内情况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對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加之我国国内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了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的任务特别艰巨、复杂和繁重。其次,从党的自身情况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取得了巨大成就。
2 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策略
2.1 拓宽教育渠道,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进行西柏坡精神教育,要利用各种传媒、各种载体、各种教育资源,通过文学、历史、政治等学科,采用电影、电视等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创建红色网站、开展红色旅游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在全社会烘托一种教育的积极氛围。让世人不仅知道西柏坡,更要领会西柏坡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把西柏坡确定为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和宣传它的精神,让后人世世代代铭刻在心。
2.2 树立整体教育观,扩大教育范围
首先,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开局之时,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已经到了攻坚破难的关键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党必须结合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时代的需要把西柏坡精神推广、宣传到党员干部中去,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又要从制度上、体制上和政策上引导和促使他们发扬“西柏坡精神”,让西柏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和拥有的优良作风和党魂。让广大党员干部做到习近平同志所提倡的那样:“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其次,要把西柏坡精神推广、宣传到全体人民中。让西柏坡精神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和拥有的优良品质,让西柏坡精神成为感召人民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未来的一面旗帜。最后,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学校教育等途径,在青少年中大力宣扬倡导西柏坡精神,使其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须臾不可丢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代又一代地发扬光大,以确保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结束语
总之,西柏坡精神诞生以来,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西柏坡精神的各项内容,都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过程也是西柏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过程。持续做好西柏坡精神的弘扬工作,让西柏坡精神成为我们的民族之魂,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奋斗。
参考文献
[1]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及时代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5-19.
[2] 徐金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析[J].人民论坛,2014(34):204.
[3] 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N].人民日报.2013-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