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技术的输电架空线路“三跨”精细化巡视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09日 23:57

...供电公司运用 无人机开展 三跨线路巡视

谢学平++郭冰++吴萍++陈诚++杨涛

[摘 要]某公司积极开展输电线路“三跨”区段无人机精细化巡视,探索出了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三跨”巡视管理“三大保障体系”,提升了工作效率,由原来的42天缩短到14天,人力投入由原来的126人·天缩短为28人·天,工作效率提升4.5倍,避免了高坠、触电等安全风险;强化了运维工作质量,弥补了巡视空白,发现了隐蔽性缺陷7处;丰富了无人机应用,替代传统体力作业项目2项;提高了“三跨”运维工作质量,未发生因重要跨越导致发生影响较大的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事件。

[关键词]管理;方法;实施;

中图分类号:F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080-01

1 管理目标描述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三跨”运维管理规定,以提升跨越区段本质安全水平为目标,以提高运维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导向,积极谋划,统筹协调,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为“三跨”运维提供良好的组织体系;以规范化无人机技术促巡检高效,建立巡检应用评价机制,制定无人机设备管理、现场飞巡技术、图片缺陷分析等三个标准化,形成管理体系;以人本化培训促人才建设,建立了“标准化、精英化、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充足、飞巡高效的无人机队伍,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通过加强缺陷分析,严格过程管理,深入推进三跨巡检无人机应用,为提升“三跨”区段本质安全水平提供保障。

2 主要做法

2.1 方案制定阶段

2.1.1 建立三级管理组织体系

成立市公司、运维检修部(检修分公司)、输电运维班组三级运维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出台了《国网孝感供电公司重要跨越输电线路运维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职责。

2.1.2 建立运维技术保障机制

成立了“三跨”运维技术及无人机精细化巡检技术支撑两个团队,包括公司运维经验丰富的一线员工、管理人员以及外聘无人机专家,制定统一的无人机飞巡标准、图片辨识标准等制度,为全过程管控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2.1.3 建立无人机飞巡人员培训机制

通过规范无人机作业、提升缺陷辨识能力等培训,采取选派人员去专业机构。

2.1.4 建立过程化控制机制

制定融合了同业对标、标准化线路建设等要求的考核体系,并采取“周通报、月总结”的形式,由公司运检部组织,检修分公司進行通报考核,督促落后班组持续改进提升。

2.2 人员培训阶段

2.2.1 培训教材规范化。组织编写两个方面的培训教材,主要包括三跨运维知识和无人机精细化巡检,覆盖专业运维知识、飞行技巧、图片分析等,汇编高质量培训教材。

2.2.2 培训教员精英化。培训人员包括公司输电专业专家人才、一线经验丰富人员和社会上无人机专业人才等,建立高素质的培训团队。

2.2.3 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飞巡人员素质、工作环境等特点,制定了多种样式的培训形式。主要有专业知识内部培训、飞巡基础能力专业机构培训、飞巡技巧现场培训等,建立了送培与内培相结合、理论与实操相补充的培训形式,确保培训人员能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

2.3 现场实施阶段

2.3.1 工作任务标准化。“三跨”运维按照运维人员、管理人员、督导领导三级包保责任制,飞巡任务安排采取清单制,三级人员全过程监督,提升工作任务完成率和及时性。严格工作任务的计划管理,每年初编制年度工作任务计划,每月初编制月度工作任务计划,同时建立工作任务的安排、布置、督导、检查闭环管理流程,严格审批作业、持票作业。

2.3.2 现场飞巡标准化。现场飞行主要注重安全和质效两个问题,为此我们编写了现场飞行标准化作业指导卡,以此来规范现场作业人员的飞行路径、拍照部位和安全距离等,确保现场飞行过程的安全,同时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图片不全、不清晰或重复等问题。

2.3.3 审图查缺标准化。编写了图片分析标准化作业指导卡,以此来指导审图人员查找图片中的缺陷。同时,对于存在的疑问的图片,组织技术人员、班组长和班组骨干会诊,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存在的隐患。

2.3.4 缺陷管理标准化。一是缺陷上报流程标准化。各飞巡小组发现的缺陷先由班组审核,提交技术组进行再次复审,确保发现的缺陷真实有效并提出检修策略。二是缺陷管理标准化。

2.4 成效评估阶段

成效评估是确保整个过程有序推进的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立周通报,主要是针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分析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二是建立月度分析报告,主要是针对实施结果进行控制,分析三跨区段存在的缺陷以及检修策略,不断提升精益化运维水平。

3 效果评估

通过无人机精细化巡检技术在“三跨”运维工作中的应用,体现出以下成效。

3.1 降低了作业风险。无人机对“三跨”区段的精细检查,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上的人员登杆检查,减少了人员带电作业次数,降低了人员高坠、触电等安全风险。而且提升了作业效率。

3.2 解决了作业盲区。传统地面巡视在北部大悟山区,以及南部汉川河网地带开展时,人员往往不得不面对大体力消耗与到不了杆位的尴尬,而使用无人机对“三跨”精细化巡检,既没有到不了位的问题,也无需人员更多体力消耗,飞巡效率数倍于传统地面巡视。如220kV上傅一回线48#-49#、上傅二回线51#-52#跨越京珠高速,四基杆塔分别位于两个山头,人工地面巡视到达杆塔需要至少5小时,而无人机作业只需要40分钟,节约了6倍的时间。

3.3 促进了缺陷查找。常规地面巡视只能发现通道、基础及杆塔下部的缺陷,很难发现导地线、金具、绝缘子等高空部件的缺陷,通过无人机精细化巡视的应用,能够清晰的发现以往很难发现的缺陷。

3.4 培养了应用水平。通过系统的无人机培训,以及实战练兵,培养了一支强大的飞巡队伍,飞巡队伍从3人扩大到现在的22人。2017年,公司参加省公司首届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技能竞赛荣获个人第一、第二,团体二等奖的成绩。全部运维杆塔飞巡覆盖率迅猛增涨,从每年400余基到现在的2400余基,覆盖率从5%提升30%;缺陷发现能力大幅提升,数量从28处增加到321处。

3.5 激发了科技创新。该公司逐步推广应用了一些无人机技术。如应用无人机喷火装置除异物、无人机合成绝缘子憎水性试验,改变了部分传统作业方式,把停电作业变成带电作业,提升电网可靠性;应用无人机现场高空作业监护、无人机施工作业现勘等,进一步扩展了无人机在电网中的应用领域。

4 总结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三跨”精细化巡视实施应用,是对国家电网公司“三跨”专项运维质量的积极提升,是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保障手段,对于扎实开展输电精益化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运检智能化建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在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扩大运检智能化和输电精益化的大背景下,各网省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大致相同,同时该项目建立了许多实操性极强的措施,该项目的典型经验极具推广应用条件。在相关推广应用过程中建议如下:

4.1 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是一种新型的运维技术,各地区发展水平不一致,只有不断培养壮大应用队伍才能保障无人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同时要求无人机技术和专业知识双提升,确保效率和质量并驾齐驱。

4.2 现场安全控制措施要系统化。无人机现场应用风险主要包括人身伤害、无人机设备损坏、线路设备跳闸故障等安全风险,现场安全风险控制一定要高于一切,采取积极人身防护、飞行安全距离控制等措施,杜绝发生人身、设备及线路损害。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无人机 作业 缺陷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