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09日 21:22

矿山地质勘察与勘察灾害防治问题探析.doc

武汉东

[摘 要]在矿山地质灾害勘查与预防中,通过有效治理措施,降低水土流失,恢复其生态功能,确保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监管力度,预防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重视。本文对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矿山;地质勘查;勘查灾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090-01

矿山地质勘查及其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重要工作,其不但直接关乎着矿山开发质量与安全性,同时在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要进行对勘探技术及方式进行总结、探讨和创新,从而更好地确保矿区安全管理。

1 矿山地质勘查工作内容

1.1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

以铀、铜、铁、铝、铅、锌等矿种为重点,兼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势矿种,在重要原材料和固体能源大中型矿山地区开展有资源潜力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重点开展煤炭、铀、铜、铁、铝、锰、铅、锌、钨、锡、镍、钼、锑、金、磷、优质高岭土、纤维石膏以及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潜力评价,优先安排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和市场需求量大的大中型危机矿山的勘查评价工作。开展矿区深部及外围的综合研究与矿产预测,确定最佳找矿目标。加强矿区深部勘查,扩大矿山近期可采储量;开展矿山近外围找矿,扩大地质储量。加快中、大比例尺矿产预测技术、大深度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精细地球化学定量探测技术和深部钻探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注重综合评价,提高资源综合勘查水平。

1.2 矿山生产勘探

生产勘探是合理开发地下资源,开展综合利用,减少贫化损失的重要保证。生产勘探能进一步查明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使矿山的生产部门能更合理地选择采矿方式和工艺措施。

在采区范围内找寻和探明主矿体上、下盘及深边部的平行、分支或其他盲矿体,以增加后备储量,延长矿山寿命;进行矿产综合利用研究,使之得到最充分合理的开采和利用;进一步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等。

加强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补充勘探。鼓励矿山在现有的矿区范围内加强矿产勘查,扩大资源储量;重视生产矿山探边摸底工作,开展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鼓励矿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方法,寻找后备接替资源。

建立矿山耗竭资源储量和剩余资源储量的动态跟踪和利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体制,做好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资源损失贫化管理工作。矿山企业要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台账,采矿权人按统一要求報送矿山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建立矿产资源储量档案,依照法定程序对资源储量进行登记、核销、统计和通报,建立大中型生产矿山储量管理信息系统。

加强对开采矿山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进行水文地质补充性勘查,实时监测地下水动态和矿坑涌水量,提出矿坑水防治利用的对策措施。

1.3 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评价与勘查

加强矿山开发过程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支持低品位难选冶铁、锰、铜矿和共伴生镍、铬等及新类型矿产的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促进铁、锰、铜、铝、磷等大宗紧缺矿产资源共伴生矿与贫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制定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和产业技术政策,推广实用的资源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利用技术和方法。开展尾矿资源调查,深化节能减排,鼓励矿山开展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2 矿山地质勘查灾害的防治措施

2.1 勘查矿山采空区的防治措施

(1)高密度电阻率法。依据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的物探方法,主要针对较浅的采空区地下水系勘查。

(2)视电阻率法。这种物探方法与导体材料的性质相关,一般金属矿山属于块状的硫化物体,是一种良性导电体,其电阻率较低,而采空区多由空气充填构成,空气属于绝缘高阻,根据硫化物体电阻率和空气电阻率的差异,可明确找到采空区的位置。

(3)瞬变电磁法。该种物探方法具有探测速度快、深度高、分辨力强、信噪比高等特点,在运用不接地回线或者接地线源向下发送脉冲电磁场时,在一次脉冲电磁场的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来观察地下半空间二次涡流场的变化情况,实现采空区的探测。

2.2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加强对矿山预测的能力,引用3S技术。在矿山开发过程中离不了对矿洞的深挖及抽调地下水,长期的开采势必会影响地质环境,为了减少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矿山企业应利用GPS准确的对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地点进行定位,利用RS技术实时掌握矿山的破坏程度的监控工作,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情做科学分析,利于相关勘查人员能及时掌握矿区的地质情况。

(2)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体系。矿山开采整个体系包括起初的矿山调查、地质勘查、矿井开发、后期评价和管理的过程,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矿山开采的正规性、专业性、规划性,要使每个开采单位对整个体系的遵守,为此要求整个体系要标准统一及适用范围广。

(3)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政策。加强有关部门对矿山环境的管理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确保矿区自然环境的良好状态,强化人们保护地质环境的思想意识,使人们有规可循,做到对矿山资源开采的规范化与合理性,真正的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开采,使矿山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3 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对工勘查明的土洞、浅层溶洞应根据埋深的不同分别采取开挖回填或灌浆处理,回填工艺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场地及临区禁止大降深、大流量抽排地下水;场区及邻区禁止强力爆破工程;采取地下水控水措施,通过对漏水的矿洞、河道、水库等地表水进行铺底防漏,严重漏水的洞穴用水泥灌注填实来控制地表水,还要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灌浆或者帷幕灌浆处理以减少地下水位升降导致的岩溶塌陷。

2.4 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2.4.1 重点防治区

对于矿山重点防治区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边坡参数设计要合理,并加强检测,同时设置相应的防护墙,一旦开挖中出现变形开裂,就要进行专门的地质勘查。②对原有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与预防,尽可能排除因开采造成的灾害等安全隐患。③对渣场弃渣进行严格检测,边坡坡度与挡墙要设计合理,设置相应的拦渣坝,以防发生泥石流。同时提高渣场使用效率,弃渣不能随意堆放。④加强坑道支护,开采与支护同时进行,以防顶板坍塌、冒顶等安全事故,特别是有住户的区域要防控顶部地面开裂。⑤合理设计坑道排水,以免矿坑涌水引起的危害。⑥设置相应的监测点,并做好检测与分析,有效预防易发生灾害。

2.4.2 非重点防治区

在建设矿山进场路、生活区中,存在一定的边坡与弃渣,影响到边坡的稳定性,因此滑坡与塌方;沿线不合理弃渣也会引起水土流失,引起泥石流、滚石以及飞石等灾害。①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增强支护与加固,边坡排水沟也很关键,阻挡地表水。②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确保弃渣堆放合理,并在险要低段建设阻挡滚石与飞石的相关设施。③完成开采后,扒平弃渣场并覆盖上土层,进行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系统[3]。其中松树适应性强,存活率高,每3平米种植一颗,且树坑规格保持在0.5×0.5×0.5(m)。

总之,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多,而且成因复杂,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重影口向。我们要正确认识矿山地质灾害,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防控,保证矿山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晓波.试论矿山地质灾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6(22).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矿山 储量 矿区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