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超限超载处罚标准
冯树勇++胡本林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公路货运车辆油耗指标(静态油耗指标、动态油耗指标)与主要物理影响因素(车货总重、道路、氣温、海拔)、主要管理影响因素(车辆吨位大型化、结构分仓化、自重轻量化、工作效率提高等)的相关性差异,为公路运输企业开展油料消耗数据统计分析及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车辆 油耗 影响因素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S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119-02
随着各运输单位成本管控、挖潜降耗工作的推进,公路货运企业逐步从车辆吨位大型化、结构分仓化、自重轻量化等方面优化车辆配置,同时采取提高车辆工作率、提高里程利用率等管理措施提升经营效益。
企业实践对“静态油耗指标”与“动态油耗指标”的影响非常大,影响趋势和相关性呈现巨大的差异,部分与“静态油耗指标”正相关的因素与“动态油耗指标”呈现负相关,单纯的一个指标无法准确反映单车、企业的油耗或油耗管理情况,必须综合考虑“静态油耗指标”、“动态油耗指标”与油耗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差异开展指标预测、对标分析、降本降耗等工作。
一、静态油耗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一)物理影响因素与静态油耗相关性分析
1、道路影响因素(表1)
相关性特征:道路类别越高,静态油耗越高。
相关性结论:道路影响因素分类随道路类别的增加与静态油耗数据正相关。
2、气温影响因素(表2)
相关性特征:气温5度到28度,气温对静态油耗无影响;气温高于28度,静态油耗小幅增加;气温低于5度,静态油耗随气温下降逐步增加。
相关性结论:气温高于28度时,气温影响因素和静态油耗数据正相关;低于零下5度时,气温影响因素和静态油耗数据负相关;气温介于5-28度时,气温影响因素和静态油耗数据不相关。
3、海拔高度影响因素(表3)
相关性特征:海拔低于500米,海拔高度对静态油耗指标无影响;海拔高于500米,海拔高度的增加带来静态油耗数据的增加。
相关性结论:海拔低于500米时,海拔高度影响因素与静态油耗消耗数据不相关;当海拔高度高于500米,海拔高度影响因素与静态油耗数据正相关。
(二)管理影响因素与静态油耗相关性分析
1、吨位大型化影响因素
标记吨位的增加正常情况下会带来车货总重的增加,根据“基础相关性”的描述,吨位大型化影响因素与油耗的相关性与“基础相关性”相同。
2、结构分仓化影响因素
主要指结构分仓化对应的运输组织模式“分仓分卸”对油耗产生的影响(表4,表5)。
相关性特征:分仓分卸较单仓单卸会引起百公里油耗的下降。
相关性结论:分仓分卸的次数与综合百公里油耗负相关,即:分仓分卸次数越多,百公里油耗越低。
3、自重轻量化影响因素
主要指运输相同吨位的货物使用自重更轻的车辆情况对油耗产生的影响。
相关性特征:车辆自重轻量化会引起百公里油耗的下降。
相关性结论:车辆自重与百公里油耗正相关,即:自重越大,百公里油耗越高;自重越轻,百公里油耗越低。
4、工作效率提高影响因素
(1)里程利用率影响因素
以标记吨位18吨的成品油配送车辆、总运行里程100公里(重车里程不同)为例计算如表6:
相关性特征:车辆里程利用率提高会引起百公里油耗的增加。
相关性结论:车辆里程利用率与百公里油耗的正相关,即:里程利用率越高,百公里油耗越高;里程利用率越低,百公里油耗越低。
(2)实载率影响因素
以标记吨位18吨的成品油配送车辆、总运行里程100公里(实载率不同)为例计算如表7:
相关性特征:实载率提高会引起百公里油耗的增加。
相关性结论:车辆实载率与百公里油耗的正相关,即:实载率越高,百公里油耗越高;实载率越低,百公里油耗越低。
二、动态油耗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一)物理影响因素与动态油耗相关性分析
1、道路影响因素(表8)
相关性特征:道路等级越高,动态油耗指标越高。
相关性结论:道路等级与动态油耗正相关。
2、气温影响因素
相关性特征:在5-28度以外的温度区间,气温绝对值越大,动态油耗指标越高。
相关性结论:运行环境温度的绝对值(5-28度以外)与动态油耗正相关。
3、海拔高度影响因素
相关性特征:海拔越高,动态油耗指标越高。
相关性结论:运行海拔与动态油耗正相关。
(二)管理影响因素与动态油耗相关性分析
1、吨位大型化影响因素(表9)
相关性特征:吨位大型化会引起百吨公里油耗的下降。
相关性结论:吨位与百吨公里油耗负相关,即:吨位越大,百吨公里油耗越低;吨位越小,百吨公里油耗越高。
2、结构分仓化影响因素
相关性特征:分仓分卸较单仓单卸会引起百吨公里油耗的上升。
相关性结论:分仓分卸的次数与百吨公里油耗正相关,即:分仓分卸次数越多,百吨公里油耗越高。
3、自重轻量化影响因素(表10)
相关性特征:车辆自重轻量化会引起百吨公里油耗的下降。
相关性结论:车辆自重与百吨公里油耗正相关,即:自重越大,百吨公里油耗越高;自重越轻,百吨公里油耗越低。
4、工作效率提高影响因素
(1)里程利用率影响因素(表11)
相关性特征:车辆里程利用率提高会引起百吨公里油耗的下降。
相关性结论:车辆里程利用率与百吨公里油耗的负相关,即:里程利用率越高,百吨公里油耗越低;里程利用率越低,百吨公里油耗越高。
(2)实载率影响因素(表12)
相关性特征:实载率提高会引起百吨公里油耗的下降。
相关性结论:车辆实载率与百吨公里油耗的负相关,即:实载率越高,百吨公里油耗越低;实载率越低,百吨公里油耗越高。
三、相关性差异分析
(一)物理因素相关性一致
影响油耗的物理因素与静态油耗及动态油耗的相关性是一致的,道路等级的增(减)、气温绝对值的增(减)、海拔高度的增(减),均会造成静态油耗与动态油耗的增(减)。
(二)管理因素相关性一致
车辆自重与静态油耗及动态油耗的相关性是一致的,自重的增(减)会造成静态油耗与动态油耗的增(减)。
(三)管理因素相关性不一致
结构分仓、车辆吨位大型化、里程利用率与实载率与动态油耗、静态油耗的相关性相反。
1、结构分仓化与动态油耗为正相关,分仓分卸的次数增加会引起动态油耗的增加;与静态油耗为负相关,分仓分卸的次数增加会引起静态油耗的降低。
2、车辆吨位大型化与动态油耗为负相关,车吨增加会引起动态油耗的降低;与静态油耗为正相关,车吨增加会引起静态油耗的增加。
3、里程利用率与实载率与动态油耗负相关,效率数值的提高会引起动态油耗的下降;与静态油耗正相关,效率数值的提高会引起静态油耗的增加。
四、相关性应用
(一)科学考虑物理影响因素
物理环境为不可控因素,与动态油耗及静态油耗相关性紧密且影响巨大,是考虑油耗对标指标及考核办法的基本因素。
(二)降低动态油耗的途径
较低的车辆自重、较少的分卸次数、较高的车吨、较高的里程利用率与实载率,可以有效降低动态油耗。
(三)引起静态油耗下降的情况
较低的车辆自重、较多的分卸次数、较低的车吨、较低的里程利用率與实载率,会引起静态油耗的下降。
(四)燃料管理重点
综合以上情况,就目前的企业实践看,较低的车辆自重、适合的分卸次数、较高的车吨、较高的里程利用率与实载率,是开展燃料管理的重点。
(五)指标结合
运输企业必须全面分析、结合动态油耗及静态油耗的变化,摸清对应的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杜绝以偏概全,制定动态油耗与静态油耗相结合的对标及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 GB/T21393-2008《公路运输能源消耗统计及分析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 JT719-2008《营运货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办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 GB/T4352-2007《载货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冯树勇(1974-),男,四川泸州人,毕业于新疆财经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经济员,从事汽车四项主要消耗定额管理及汽车运输综合统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