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鱼类疾病防治
郭悦
[摘 要]在养殖业发展迅猛的今天,有不少人因此发家致富。但是在养殖业给他们带来财富的同时却也伴随着不小的风险,比如各种疾病给水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为了确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如何预防鱼类疾病也成了现在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将对于此类问题总结出一些较为高发的疾病,一一描述疾病症状并简要概述治疗方法,以助于提高淡水养殖产量,确保淡水养殖鱼肉质鲜美、安全健康。
[关键词]水产养殖;鱼类疾病;预防;发展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321-01
近年来,人们对鱼类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鱼类养殖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但很多水产养殖场不关注鱼病的防治工作,只顾经济效益的获取,导致各种鱼类疾病的爆发。疾病会降低鱼类的产量,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爆发鱼类疾病时,内服药药效差,而外用药和浸洗的方法又太过于浪费。因此,鱼类疾病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1.淡水鱼的常见多发疾病
1.1 病毒或细菌类疾病
淡水鱼是现在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食物,我们应当对它重视起来。草鱼是我们比较常见的鱼种,它的病多由病毒引起,是水产行业较为多发的疾病。疱疹病毒会引起草鱼出现出血症状,这就是病毒性疾病。不仅仅只有草鱼出血病,还有鲤春病毒血症、锦鲤疱疹病毒病及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这些都是淡水养殖鱼的鱼病类型。如此严重且高发的疾病是目前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项目。但由于病毒性疾病发作迅猛,死亡率较高,其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要防治病毒性出血症状,需要给草鱼注射出血病组织浆灭疫苗。另一种微生物——细菌也是鱼类疾病高发的原因,同时细菌类疾病也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鱼类疾病,主要的疾病类型为竖鳞病、烂鳃病、白皮病、细菌性白血病等。比如细菌性鳃病,当鱼类的体色变暗发黑,鱼鳍边缘色泽消退变淡时则是该疾病的主要症状,一旦病情加重,则会引起其它的细菌类疾病并发症。那么我们第一步应该做的就是保证养殖鱼池的卫生清洁。先用生石灰清理池塘,或者是全池塘洒满生石灰水,浓度约为26.0μL/L。使用漂白粉药浴,进一步清理池塘并且杀菌消毒,使用浓度约为11.0μL/L;或者在养殖鱼塘中泼洒,浓度为1.5μL/L;或者选择黄烟熏池塘,池塘药物的浓度为3.5μL/L。鱼类疾病中,由真菌和藻类引起的疾病也不容忽视,主要是水霉病、腮霉病及卵甲藻病。水霉病的主要症状是鱼的表面皮肤部分损伤,鳞片有脱落的现象,肤色灰白并且有红肿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平时在对鱼类打捞时就要注意不要让渔网对鱼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将食盐和小苏打同时加入鱼池以便清理,还可以治疗鱼病。鱼池中撒入溶解孔雀石0.2g/kg,对初期发病的鱼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或者鱼池中撒入25mL/m3来苏儿,对真菌引起的鱼病治疗效果也很好。
1.2 黏体虫与车轮虫性疾病
车轮虫病是鱼类中常见的疾病,全国各养鱼区均有流行,可导致鱼体大量死亡。育种池塘最容易发生,也容易造成此病的流行。车轮虫主要侵袭鱼苗和鱼种,在少量寄生时鱼体症状不明显,一旦大量车轮虫寄生,它在鱼体的腮及体表爬动,引起鱼表皮细胞的损坏,至使上皮细胞及粘液细胞增生,从而令鱼体粘液分泌增加,腮毛细血管充血破裂,最终引发鱼的大批死亡。黏孢子虫病原体为鲢碘泡虫,几乎能寄生所有鱼类,多寄生于颅腔内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寄生处形成乳白色芝麻状胞囊,影响鱼的生长发育,导致鱼体消瘦,行动异常,最终因失去平衡而死亡。防治寄生虫类疾病应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对有发病史的池塘或养殖水体,每月全池泼洒敌百虫。饲养鱼苗之前,应注意彻底清塘,以杀灭水中及底泥中的病原。投喂饲料要进行清洁,病原体有可能粘附在饲料中,饲料必须干净新鲜,不投喂带黏孢子虫病的鱼虾。投喂颗粒形人工饲料更加安全可靠,在鱼类疾病高发期,定期进行池塘的消毒或投喂含有药物的饵料,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在运输活鱼时要避免鱼体损伤,在鱼体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其自身分泌物是预防病原体入侵的天然屏障。
2.对鱼类疾病发生的预防
2.1 养殖者的基本预防
养殖者一定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是药物清塘,即在鱼池干池后、鱼种放养前对鱼池进行药物清塘消毒,以杀灭各种病源菌、鱼类寄生虫及虫卵、敌害物、野杂鱼类等。清塘的好处是可减少发病率、节约鱼饲料并增加含氧量。清塘药物可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等。养殖者应注意养殖期间鱼塘的淤泥量,清除多余淤泥可使供肥保肥调节水持等功能发挥到最优。淤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及各类细菌等微生物及无机盐类,所以适当的淤泥有利于水产动物养殖,过多的淤泥因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卵,增大了疾病发生的几率。同时淤泥中有机物质分解消耗水中溶解氧,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池塘水质,其有害影响大大超过了有利影响。因此,应利用池塘干池后清除多余淤泥,清淤后能扩大池塘水深,增加鱼群活动空间。或者通过晒池使池底淤泥晒干变硬,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多种病菌、病毒粒子。不要忘了在鱼种下池前应进行药浴消毒,以消灭鱼体表所带的病原体、寄生虫等。药浴所用药物很多,如漂白粉、高锰酸钾、食盐、硫酸铜、敌百虫。药浴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和药浴时间,及早放种。最好是注腊水,放腊水鱼,这样可减少水中所带病原体,也可减少能鱼种的机械损伤。一般选择晴天上午放种。如因故沒有放腊水鱼,应在早春的晴天上午放种。多巡塘,及时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对症下药。养殖者在观察鱼群的活动、体色、摄食等情况时,如果发现行动特殊的鱼,如游行迟缓、反应迟钝或者落单则应及时诊治,情况严重点时会出现鱼体发黑或者褪色、产生斑点、鱼鳞脱落、长毛、鳍条缺损、粘液增多、鳃盖腐烂、鱼体消瘦、腹部膨大或肛门红肿,更有甚者会产生厌食或者食欲下降现象。这时应该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调查访问,对发病的鱼进行调查,记录病鱼的种类、数量、大小、病鱼的活动特征、发病季节、时间、气候、水温、平日的防治措施等;饲养管理的调查:放养密度、投料量及抽喂次数、饲料种类与来源、饲料质量、日常管理、以往发病史和周边发病情况;气候、水质的调查:注意发病前后的天气变化、水温、酸碱度、溶解氧、水色、透明度及 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而后找专业人员对病鱼体进行剖检,从病鱼的体表、鳃、鳍、鳞片、肌肉、内脏等各部位进行检查,诊断出鱼病的种类,以便对症下药,尽早治好鱼病。
2.2 社会条件与鱼病的预防
无论是哪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政府方面给予政策的辅助。养殖者一定要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强落实相关政策,政府在进行渔业经济调整的同时需要提高渔业养殖技术,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到渔业养殖市场,实现高效的创新养殖。另外,如今水质污染严重,如引用受污染的水源则会导致鱼类疾病的泛滥,在工厂大量排放污水的今天,养殖者们更应该注意,否则会影响各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也将对渔业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更降低了渔业养殖的收益。
3.结语
渔业养殖在我国是很重要的一个行业,鱼类产品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有了国家给予的重视和帮助。只要养殖者按照规定和要求平稳发展,不盲目追寻利益,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渔业养殖中来实现高效的创新养殖,就能带来很好的收益。水产养殖中要强化鱼病防治工作的措施,防患于未然。
我们相信,我国的渔业养殖行业会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收到明显的成效。同时,为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