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乡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16日 10:25

浅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pdf

王文娟

[摘 要]在经济大力发展的背景之下,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促使人们提高对土地管理工作重视程度的主要原因。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城乡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城乡土地;土地管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191-01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经济发展一直是不变的主题,同时也作为核心存在于各国政府的工作中。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土地资源也一直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自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城乡经济始终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城乡土地管理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城乡土地管理工作一直处于一种不理想的状态,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必须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善与优化。

一、现阶段我国城乡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同土地间的权属差异

在历史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土地城乡土地管理制度始终处于二元化土地所有制的制约,主要是国家所有制以及集体所有制两种主要制度。其中国家会依法征用城市市区、农村以及城市郊区的建设用地,需要注意的是新增用地的所有权也会归属于国家,国家所有农民宅基地、城市市区外的宅基地以及其它建设用地所有权经过法律明确规定其所有权为农村集体。

农村经济组织在实际对集体所有土地进行使用时间土地的所有制性质不会被改变。如果企业或者居民对集体所有土地进行使用则必须依法由政府代表国家实施土地征用,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会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向国家所有的转变。土地权赋使用者主要通过先土地划拨以及土地出让等程序获得所有权,上述条件得到满足后使用者才可以实现对相关土地的真正使用。这是在二次元化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实际土地使用情况,使用者的城乡身份会对土地使用过程造成直接影响。

2.城乡土地流转的政策性差异

城乡土地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土地所有制性质以及土地流转方面都可对其进行直观体现。根据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发现,相对于农村土地流转来说,城市土地在流转过程中存在极大难度,几乎不会有成功的案例出现。在经济以及社会大力发展的趋势与背景之下,城市人口以及企业对土地需求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在实际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购买时会遇到多种阻碍与限制。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农村集体土地不能流转的问题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土地市场由此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领域。不同领域间土地流转政策的差异,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客观难题。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影响,城乡经济呈现出不断融合的态势,在许多地方,农村集体土地已经进入流转市场,土地使用权也可以予以转让。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这种农村集体土地进入流转市场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土地流转的数量和规模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已经在局部形成了市场。这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自发形成市场的行为,其本质上反映的是我国社会经济活动对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所致。政府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现象的深刻内涵,予以科学规范和正确引导,保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正确性和适当性。

3.土地征收补偿方面的政策性差异

土地是生产资料中的基础要素,为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保障必要的土地资源支持。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将集体或国有土地进行征用并转让、划拨给需要土地使用的企业或个人,是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在土地征收过程中,需要依法对原土地使用者按照相关标准予以征地补偿和土地拆迁补偿。补偿的方式以及资金额度是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由于补偿不能达到一致意见导致矛盾纠纷甚至形成社会性事件的情况在我国当前社会发生十分频繁。征地动迁由此成为事关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土地所有制二元化的问题也反应在城乡土地之间。补偿政策就是差异最为明显的一项内容。相对农村而言,城市土地市场较为成熟,土地价格较高,征地动迁时的补偿额度也较大。而农村土地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土地价格往往很难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导致拆迁补偿标准较低。给原有土地使用者的利益造成一定损害。此外,我国现行法律关于土地征收的内容还不够明确,补偿标准往往也较市场价格要低,这些无疑损害了被补偿人的合法权益,给土地征收工作顺利开展造成了妨碍。

二、改进城乡土地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城乡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1.提高土地规划的编制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先行。规划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要件。土地管理工作质量与规划编制水平和实施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密切联系。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核心内容是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土地管理与使用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但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为前提。规划部门要站在全局角度进行思考,充分考虑当地在几年乃至十几年、几十年内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地区发展基本目标,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格。

2.推进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必须高度重视土地征用工作。要将集体土地转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所用,必须依法履行土地征用工作。推进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必然选择。要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从制度方面予以必要保障,避免侵害农民财产现象的频繁发生。

3.建立健全城乡土地管理配套法律体系

要从法律的角度加大对土地管理工作的保障,建立健全城乡土地管理工作法制体系。推进城乡土地市场建设,保障土地资源在市场上的正常流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要用立法的手段将城乡土地管理政策固化下来,建立城乡土地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经济的发展又必须以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为前提。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提高城乡土地管理质量,充分发挥城乡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識。针对我国当前国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方针、措施,协调城乡土地管理间的巨大差异,推动土地利用开发工作加快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树营.浅论城乡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00213-00213.

[2] 李振果.城乡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浅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9):00010-00010.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土地 文章 城乡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