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硒化铌/碳微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印章制作免费印章在线设计 第4页
张晔
[摘 要]采用固相法,750°C下以硒粉、鈮粉和不同碳源为原料,合成了三种二硒化铌/碳(NbSe2/C)微纳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以石墨为碳源得到的材料形貌为规整棒状,结晶性最好。
[关键词]二硒化铌/碳 微纳复合材料 固相合成
中图分类号:TM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202-01
引言
二硒化铌(NbSe2)是一种兼具良好润滑性能[1]和超导性能[2]的层状固体润滑材料,在高温固体润滑、超导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其制备及性能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Tang等[3]由Nb和Se通过固相反应制备出NbSe3纳米纤维与NbSe2微米片,Nath等[4]通过NbSe3的热解获得NbSe2纳米管,Hor等[5]由Se和NbSe3纳米纤维制备出NbSe2纳米线。
但是,铌源价格昂贵,且Nb、Se、NbSe2易与O2反应,而Nb还能与N2反应。因此,合成气氛保护要求严格,成本高,这些都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而复合材料中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从而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
1 实验
1.1 试剂
无水乙醇(分析纯,≥99.5%),铌粉(Nb,化学纯,≥99.5%),硒粉(Se,化学纯,≥99.95%),石墨粉(纯度99.97%,平均粒径<20μm),蔗糖(AR),高烯烃(乙烯-辛烯接枝共聚物)。
1.2 制备
(1)保证反应物质量比为Nb:Se:高烯烃=2:5:1,称取高烯烃,放入装有适量四氢呋喃的锥型瓶中,35℃下溶胀,40℃水浴中磁力搅拌至高烯烃完全溶解,在搅拌过程中分别加入称量好的硒粉和铌粉,继续混合搅拌2小时;然后将搅拌均匀和混合液倒入合适的烧杯中,磁力搅拌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将烧杯中的溶液抽滤,滤出物在25℃烘箱中烘干,烘干后讲混合物装入不锈钢反应器中密封,置于管式炉中,以10℃/min的速度升温;待分别达到750℃后保温2小时,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
(2)将蔗糖研磨成细粉,以适量的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以质量比Nb:Se:蔗糖=2:5:1称取铌粉、硒粉和蔗糖粉,在烧杯中通过磁力搅拌混合2小时;然后静止放置,去除上清液;最后,在75℃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除去乙醇。将干燥了的混合物装入不锈钢反应器中密封,然后置于管式炉中,以10℃/min的速度升温;待分别达到750℃后保温2小时,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
(3)以适量的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以质量比Nb:Se:石墨=2:5:1称取铌粉、硒粉和石墨粉,在烧杯中通过磁力搅拌混合2小时;然后静止放置,去除上清液;最后,在75℃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8小时,除去乙醇。将干燥了的混合物装入不锈钢反应器中密封,然后置于管式炉中,以10℃/min的速度升温;待分别达到750℃后保温2小时,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
1.3 表征
采用JEOLJSM-7100F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测粉末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尺寸。
2 结果与讨论
为了更加直观地观察所得样品的表面形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形貌进行了分析,其中图a为以高烯烃为碳源所制备样品的形貌,图b为以蔗糖为碳源所制备样品的形貌,图c为以石墨为碳源所制备样品的形貌(图1)。
由图a可发现以高烯烃为碳源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为不规整的薄片,这些薄片杂乱无章地堆叠在一起,影响了所生成二硒化铌的结晶性。由图b可发现以蔗糖为碳源所制备的样品中存在一些有一定形状的片,片的厚度约为0.5~2微米。以石墨为碳源所制备的NbSe2/C复合材料出现了很多短小的棒状形貌,较另外两种复合材料形貌新颖,规整性强。这为今后制备硒化物/碳复合材料挑选碳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3 结论
1)采用固相反应的方法,分别使用三种碳源,与硒粉、铌粉相混合,制备了三种不同的二硒化铌/碳微纳复合材料。
2)制备的三种微纳复合材料结晶性较高,其中小分子的蔗糖为碳源的复合材料中杂质较多,由石墨为碳源复合材料结晶性最好,杂质最少,形貌更加规整。
参考文献
[1] Bilas P, Romana L, Bade F, et al.[J] Tribol. Lett ., 2009, 34 (1):41-48.
[2] Suderow H, Tissen VG, Brison JP, et al.[J]. Phys. Rev. Lett., 2005, 95, (11):117006.
[3] Tang Hua(唐华), Li Changsheng(李长生), Yang Xiaofei(杨小飞), et al.[J] Cryst. Res. Technol.,2011, 46, (4):400-404.
[4] Ivanovskaya VV, Enyashin AN, Medvedeva NI, N.I. Medvedeva,[J].Phys. Status. Solidi. B., 2003, 238(3): R1-R4.
[5] Yokoya T, Kiss T, Chainani A, et al.[J].Science., 2001, 294(5551):2518-2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