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推进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
李兰玲
[摘 要]通过分析绩效审计工作中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绩效审计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绩效审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073-01
开展企业绩效审计就是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经济性所关注的重点是一项经济活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使用人力、物资、装备等资源成本的最小化,即是否节约,有无浪费;效率性所关注的重点是所生产商品、提供服务或履行职能过程中与所使用资源之间的关系,即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效果性所关注的是完成经济活动或预算项目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和效果。
1.目前我国绩效评价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国有企业绩效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
目前尚未制定国有企业绩效审计准则可供审计人员遵循,也未出臺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供审计人员参考。虽然2010年国家审计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在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与审计报告等方面增加了绩效审计的有关内容,但也只是些散见的规定,并未制定专门的绩效审计准则对国有企业绩效审计行为系统地加以规范。
1.2 绩效评价方法欠缺规范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审计方法主要侧重于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价。但是,绩效评价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任务量巨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我国现行绩效评价审计未形成一套科学、统一的评价指标,无法针对不同隶属关系的预算单位、不同的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审计方法仍延用传统审计的查账、盘点、计算等方法,未能对被审计单位专项资金使用后的经济效益、长期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无法真正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监督。
1.3 绩效评价标准不统一
我国绩效评价审计多采用定量标准作为评价指标,未充分将定量与定性标准有机结合,导致评价结果存在片面性;再者,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被审计对象具体情况不同,绩效评价审计无法建立全国统一的评价标准。最终导致绩效评价审计只能对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是否符合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是否及时拨付到位、资金使用是否合规等情况进行审计,这种“查账式”审计方法,往往无法对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使用效率和长远利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意见。
2.进一步加强绩效评价审计的有效建议
2.1 制定企业绩效审计指南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确保企业效益审计的规范化、制度化,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总结企业效益审计经验的基础上,由审计署企业司牵头,制定下发企业效益审计指南,主要从绩效审计程序、主要评价指标、审计技术方法和审计报告结构框架等方面进行规范,为全面开展企业绩效审计的提供指导。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四个统一”,即统一企业绩效审计程序,做到审计程序合法、规范、有序;二是统一评价指标体系,做到评价指标全面、完整、系统;三是统一审计技术方法,做到方法科学、取证规范;四是统一绩效审计报告结构框架,一方面体现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整合审计成果。
2.2 规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随着企业绩效审计的全面展开,有必要对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规范。我们认为,企业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应该分为两大类:一是财务绩效定量评价和管理绩效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财务绩效定量评价主要是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主要指标:(一)盈利能力状况(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修正指标: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资本收益率;(二)资产质量状况(基本指标: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修正指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现金回收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三)债务风险状况(基本指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修正指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带息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四)经营增长状况(基本指标:销售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修正指标: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主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判。
2.3 重述失真的会计信息,增强绩效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失真的会计信息会扭曲绩效审计的结果,丧失绩效审计工作的意义,违背绩效审计工作的初衷。因此,对失真的会计信息应进行重述,根据调整后的财务报表项目及调账后的会计账户金额来计算分析绩效审计的各项指标,正确评定国有企业利用经济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性、效率与效果。
2.4 建立绩效审计专家人才队伍
绩效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对一个企业或集团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评价,既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企业的社会效益,涉及到经营管理、投资决策、内部监督、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自主创新和履行社会责任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予以支持和配合。随着绩效审计领域的逐步拓宽,审计机关本身人员不可能完全适应绩效审计工作要求,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和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员优势配合完成审计工作,已成为必然,因此,要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与具有专业优势的各类专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社会专家人才库。通过考核、评议、择优聘用等方式选拔社会专家人才,建立社会专家人才选拔、聘用管理办法,将聘请技术专家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3.总结
在我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越来越凸显出其在强化政府职能、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在治理中的积极效能,相关机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途径,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体系,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R].审办发〔2011〕112号,201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办公厅.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R].200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