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20日 16:02

浅析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doc

张仁义

[摘 要]近年来,土壤的污染与修复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实用措施,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Q93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181-01

1 概述

土壤对于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之前的发展方式比较落后,对于环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质量,在新时期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土壤污染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对土壤污染进行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得不承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新时期科技发展,经济进步的背景下,要从实践出发找到更好的解决措施,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国土壤污染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新的高度。在整个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实践出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问题,加强土壤检测,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减少对土壤的进一步污染。

2 土壤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缺乏耕地保护意识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国内工业水平的提升,农民已经逐渐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天吃饭模式,而是选择自主创业及外出务工等方式来获取生活保障,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土地没有人打理甚至是低价出售、粗放利用等。这些对土地的间接性忽视更加加剧了农业用地土地质量的降低。一些土地承包者滥使农用化学物质和其他投入品,致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贫瘠,耕地质量下降明显。

2.2 耕地保护不到位

产权所有人都会自觉保护自己的产权不受侵害。但是目前,我国大多的土地使用者甚至并不是该土地的产权所有者,所以这就导致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在意”的传统思想的衍生。随着农村土地合作社的推广,合作社对土地的使用权限越来越大,但是相应的耕地保护却没有做到位,甚至还出现为了经济利益而积极倡导耕改建的土地使用策略。

2.3 土壤污染治理需要的资金量大

现有的土壤污染治理办法,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是客土法,但是这种办法受优质土壤来源少、运输成本高等限制,需要资金量巨大,实际难以推广。

2.4 土壤污染治理研究缓慢

由于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研究期限长等特点,研究经费及研究人员相对缺乏,导致土壤污染治理办法研究缓慢。

3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3.1 物理分离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物理分离修复即采取某种物理手段把土壤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易操作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使用的物理分离技术主要有:筛分修复、热力学修复、电动力学修复、固化-稳定化修复、蒸汽浸提修复等。其中,采用筛分修复可分离出土壤中的坚硬块状物,如建筑场周边土壤中混入的废砖瓦石块等;热力学修复主要是通过辐射或者热传导,使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电动力学修复原理是在土壤中插入带有直流电压的两个电极,使其离子态污染物在不同电压的作用下移向两个电极端,最终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固化-稳定化修复即用密实性良好的惰性基材来包裹或者固定土壤污染物,使其稳定化,如对一些受剧毒性物质污染的土壤可采用固化-稳定化法;蒸汽浸提修复即将新鲜空气通过注射井注入污染区域,再利用真空泵产生的负压,促使土壤中具有较高挥发性的有机污染物能够以气态的形式挥发而去除。

3.2 化学修复技术

土壤污染化学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氧化修复、化学还原修复、化学淋洗修复以及原位渗透反应墙等。其中化学氧化修复即将氧化剂注入到土壤中,利用其中污染物易被氧化特点达到污染物降解的目的;化学还原修复即将还原剂注入到土壤中,通过还原作用去除土壤中氧化性污染物;化学淋洗修复即在水流作用下,向土壤中注入具有迁移或溶解土壤污染物功能的化学淋洗液,之后再从土壤中抽提出含有污染物的淋洗液,该技术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但是需要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再处理,且对土壤微生物繁殖及植物生长有影响;原位渗透墙技术是在被保护土壤的上游区构筑一个具有渗透性、含有特定反应材料的墙体,含污废水流经墙体时其中的污染物与墙体内的反应材料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从而起到滞留或者降解污染物的作用。

3.3 生物修复技术

在自然界中,一些生物自身具备对有毒有害物质分解的功能,而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借助生物代谢活动的这一功能来治理污染、修复土壤的。其中较为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有三类:一是植物修复,即利用某些植物吸收重金属或放射性等污染物后,通过回收处理;二是动物修复,如利用蚯蚓、线虫等土壤动物对特定有机污染物具有分解作用,达到净化目的;三是微生物修复,即利用微生物对土壤环境中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等进行分解治理。需要引起注意是,为了确保生物修復技术的有效应用,事先须对土壤的温度、湿度、粘度、PH值、营养元素含量、污染浓度等物化性质进行调查,把握生物修复应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条件。

4 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实用措施

4.1 预防土壤污染

造成土壤污染的罪魁祸首是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此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也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要想搞好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首先在各类建设项目中要坚持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从源头上加强污染源的控制,严格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杜绝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在农业生产中,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推广配方施肥,尽可能的把土壤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4.2 生物防治措施

在轻度污染土壤中种植黑麦草、苜蓿等植物。研究表明,这类植物能够对砷铅镉等重金属离子有富集作用;能对石油烃、多氯联苯及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起到一定的分解修复作用,且对富集了重金属的植物方便回收处理;此外,选择驯化相应类型微生物,使其对有机物具有高效吸收分解功能,从而对有机污染土壤进行治理,达到既去除污染又改良土壤的又重功效。

4.3 施加有机肥和抑制剂

在土壤中施加有机肥的作用,一是有机肥中含有的大量有机质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使土壤变得肥沃;二是有机肥中的微生物可以促进土壤中有机物及农药等污染物的吸收转化,使土壤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对于受酸性或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向土壤中投放石灰等抑制剂,有助于降低酸度及减小重金属污染物的毒性。

4.4 重视农田土壤的管理

农作物耕种方式会对农田土壤产生很大的影响。水旱轮作方式能够使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发生改变,从而加快土壤中重金属等有毒污染物的吸收、转化及降解速度。另外,农地作物多样化轮植有利于防止化肥农药的累积效应污染,同时可促进土壤质量的营养平衡,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土壤污染修复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常夫平.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实用措施探讨[J].绿色科技.2016(10):60-62.

[2] 崔红标,马凯强,周静.模拟酸雨对羟基磷灰石稳定化土壤镉的分布、可浸出性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09):88-89.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土壤 文章 污染物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