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化学中常见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21日 22:15

高中化学常用解题方法手册

胡孟宇

[摘 要]化学是高中教学当中的一门重点课程,为了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做好化学解题技巧的掌握十分关键。在本文中,将就高中化学中常见的解题方法及技巧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解题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233-01

1 引言

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当中,解题是体现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其具有较多的解题技巧与方式,通过良好解题技巧以及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在帮助学生实现解题效率提升的基础上获得正确的答案。对此,即需要能够在学习当中做好解题方式掌握,在实际解题中通过对相关方式的科学选择更好的完成解题任务。

2 高中化学常见解题技巧

2.1 守恒法

在化学题目计算当中,守恒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在该方式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其基本原理,在不同的化学反应当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守恒规则。其中,在所有的化学变化当中都具有微粒守恒,即在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数量与类型都具有守恒特点。如在氧化还原反应当中,反应过程当中的得失电子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守恒,在化合物方程是当中,化合价守恒等。在实际解题当中,需要先对题目适用的方式进行分析,之后根据该关系实现未知量的求解。

例1:有氢氧化钾固体在空气当中暴露过。在经过分析后发现,该固体当中具有2.88%的碳酸钾,90%的氢氧化钾以及7.62%的水。如果将重量为1g的该样品加入到46ml的1mol/L盐酸当中,再使用1.07mol/L氢氧化钾对过量的酸进行中和,在对该中和完成溶液蒸发处理后,能够获得多少克固体?

对于该题目来说,当学生面对问题时,则会以本能的方式计算其中所有的方程式,并最终获得钾离子的含量。在实际反应当中,具有钾的化学反应以及化学物质都较多,如果以该方式对该题目进行解答,则将消耗大量的时间。同时,该题目当中给出的数据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会在解题当中花费较多的时间,还很可能在计算当中出错。对此,则可以使用守恒法解决该题目。在该题目中,固体即为氯化钾,由此可知,钾离子同氯离子两者间的比值为1:1。之后,通过验算当中氯离子的量就能够获得氯化钾数量为0.046mol,即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计算获得问题答案。

2.2 极值法

对于该方式来说,是在对化学变化、对象进行研究当中,通过对几种极端假设的提出,对完全反应的极值区间进行计算。在完成计算后,再联系具体选项对其逐个排除之后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该方式实际应用当中,可以在应用在物质已知的情况下,但是在明确联系关系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此,则可以极限假设目标物质,在根据平均值原则的基础上获得物質成分。

例2:有某碱金属单质同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重量共1.4g。在将其同足量水发生完全反应之后,在将生成重量为1.79g的碱。那么该碱金属为:A.Na,B.K,C.Rb,D.Li。

在面对该题目时,可以将混合物假设为单一物质组成的,并在对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取值范围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对物质类型进行确定。首先,可以将其假设为金属单质,且其中不存在氧化物,此时则可以获得61为其原子质量。其次,将其假设全部为金属氧化物,则可以获得24.3为其相对原子质量。在获得两个极端值之后,即可以了解到真正的原子质量处于24.3同61之间,即可以较为轻松的从题目当中选择正确答案,为B。

2.3 差量法

在该方式中,即根据反应当中初始态量同终态量间差值的应用同造成差值存在的关系式进行联立,以此实现答案的求解。具体来说,该方式适合应用在反应存在残留物或者反应不完全的情况,能够对实际反应程度进行反映,能够在对题目当中全部物对计算影响进行减少的基础上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同时,该方式也适合应用在反应当中给出明显的差量值、而其余方式条件较少的情况下。在实际对该方式进行使用时,要先做好身体处理,通过题目当中的化学反应时以及条件对差量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在方程式的右端写下差量,在写出比例式后实现未知量的求解。在实际解题中,常见的差量法包括有密度差、压强差以质量差情况等。

例3:有某硫酸铜溶液,在向其中对一个质量为2.24g铁片加入之后,在过一定时间之后将该铁片取出,在经过洗净、烘干以及称重处理后,发现其质量变为2.33g。此时,求在该反应当中铁片一共反应的质量为多少?在反应当中析出的铜有多少?

对于该题目,可以先设反应当中的铁为xg,所析出的铜为yg,那么两者的相对质量差即为64-56,而质量差为2.24-2.32g。根据比例式,则可以获得铁的质量为0.56g,铜的析出量为0.64g。

2.4 平均值法

在化学计算当中,平均值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化学题目当中,所出现元素的质量分数、混合物平均式量以及某物质物质总量通常都将处于给定的最大值同最小值之间。而在了解其中两个量的基础上,则能够以此为基础对另一个量进行求出,而以该方式对问题进行求解,即为平均值法。该方式在实际解题当中可以对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摩尔电子质量进行求解。

例4:有0.03mol铜完全溶于硝酸,所形成的氮的氧化物混合气体共为0.05mol。在该混合气体当中,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为:A.30,B.46,C.50,D.66。

对于该题目,在题干当中已经给了两个量,但不能够对气体当中不同组分的含量进行求出。对此,则可以联系平均值做好具体范围的确定,即可以获得其范围在44.4-55.2之间,即可以以此选择B、C为答案。

3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解题方法及技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在做好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对解题方式引起重视,通过经典题目的应用做好学生解题思路以及相关技巧的培养,以此使其在学习当中能够对化学知识当中相关问题轻松的解决,在提升解题效率的提升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 吴思镝.高中化学中物质溶沸点的比较[J].经贸实践.2016(22).

[2] 杨清华.浅谈新课改下高效高中化学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7(23).

[3] 陈希.浅谈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5).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方式 摩尔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