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框架下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策略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22日 22:22

成都市五大主体功能区示意-成都新版城市总规征集意见 2035年建成...

刘怡

[摘 要]自政府《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以来,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已经成为了主体功能区,它对我国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主体功能区的内涵,然后以商洛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探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指引——生态优先、集约开发、差异化协同三大重要指导思想,并得出在主体功能区框架下,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策略:基于生态格局架构的空间管制开发策略、以城市群为主体的空间聚集建设策略和差异化协同的产城融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 中心城市 生态优先 集约开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149-01

1、引言

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该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的顶层引导,对我国各阶层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产业、经济、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之间的平衡;打破了行政区划界线,制定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及绩效评价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加强优化区域宏观调控。

2、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概念

主体功能区划是指在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将全国国土空间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并据此明确开发方向,完善开发政策,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并重,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开发区域。

3、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指引

商洛市域中部为重点开发区域,即商州区,该地区将重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以增强经济综合实力为首要任务,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3.1 生态优先

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是以山脉和河谷居多组成的河谷川地;海拔高度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海拔高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商洛市域范围内有一半以上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域,既有国家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也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性较高,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比较强。在这样的区域内所进行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所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当地原始的地形地貌,按照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求,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进行有序有度的开发,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3.2 集约开发

商洛市域范围内多为河谷川地,土地资源较为贫乏。在推进形成全省功能区的进程中,要坚持优化结构、集约发展的开发原则,将国土空间开发从以外延扩张为主转向以调整优化空间结构为主,按照不同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要求,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引导人口相对集中分布、经济相对集中布局,走空间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商洛地区作为陕西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应将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强调商洛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的连片发展。

4、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发展策略

4.1 基于生态格局架构的空间管制开发策略

生态格局是指区域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区域中的某些关键的影响因子,其所处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生态格局的构建对维护和控制特定区域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4.1.1 生态环境适宜性评估

为了准确定位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架构科学的生态格局,首先选择相对于商洛区域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作用的生态因子,包括:地表高程、坡度、水文分布、水源保护、用地格局、风景名胜资源分布、矿产分布和高压走廊,通过这些生态综合这些生态因子的评估可以得出商洛市总体上生态敏感性西部弱东部强。

4.1.2 生态空间安全格局构建

综合生态适宜性的分级评估,以水土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与“西安都市圈”的生态空间整体格局对接,共同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建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的生态空间安全格局。

4.2 以城市群为主体的空间聚集建设策略

4.2.1 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依托商洛市市域北部镇区发展极核,以建立在生态空间安全格局上的空间管制区划为基础,在城乡空间总体布局的指导下,将市域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优化为“一极三城一带多镇”(“一极”指的是商洛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城”是指洛南县、山阳县城和镇安县城;“一带”是指依托福银高速城镇走廊形成的城镇密集带;而“多镇”则是指多个重点镇(绿色小城镇)和一般镇。

4.2.2 城乡建设标准分级控制

考虑到商洛市城乡统筹发展趋势,以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原则,空间聚集发展为目标,对城乡建设标准实行分级控制,建立区域性中心城市、县城、城镇和美丽乡村四级建设标准,加以控制引导。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为90-100m2/人,结合新型城镇化推进可以增大;县城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为100-120m2/人,结合新型城镇化推进可以增大;城镇(重点镇和一般镇)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为不大于130m2/人;美丽乡村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控制为不大于170m2/人。

4.3 差异化协同的产城融合发展策略

为了承接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职能分工,切实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发展指导,打造西安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商洛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园建设。然而由于缺少总体统筹协调,加上商洛市本身就位于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使得商洛的经济与产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工业化水平不高,区域辐射力不足,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区域产业同构现象较严重,产业竞争激烈;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集聚效益不明显。

4.3.1 产业优化思路

4.3.1.1 确定产业转型路径,调整发展方向

面对形势、环境发展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综合考虑商洛经济发展在关天经济区、西安辐射的定位与分工,以及秦风楚韵和各地丰富自然风景资源等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确定商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路径是:以工业化为主导,大力发展服务业,并通过服务水平提高提升城市的吸引力、聚集力、輻射力和带动力,实现商洛产业顺利转型升级。

4.3.1.2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构建产业体系

针对目前商洛区域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产业竞争激烈的现状,明确商洛产业发展重点,确定商洛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完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旅游服务业、原材料产业为支柱,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特色产业的商洛市现代产业体系。

4.3.1.3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延伸产业链接

改变原有工业园区产业同质化激烈竞争的局面,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并以生态化原则为导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商洛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5、总结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顶层指引,是科学开发土地资源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是国家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商洛市为例,探究在市域层面上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思想,从生态保护、空间集约和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的角度,对界定空间管制区划范围,形成科学的空间开发建设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重构做了初步探索。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美丽乡村 文章 区域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