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探讨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22日 14:09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薛雨箫

[摘 要]高中语文这门作为高中生必修的科目之一,不仅仅能够让高中学生学习到文学知识,还能够对高中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其人文素养,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并提出了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加强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231-01

语文既是基础学科,又是人文学科,对高中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离不开对语文的学习。如今,我们都提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因为学生在吸收人文文化以后,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人文精神的渗透,学生的内心也能够更加的明朗,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对事情的处理也会比较理性。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刻不容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1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素质教育改革步伐日渐加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交付在学校之手。其主要责任就是要在学科教育中合理融入人文精神,做好人文精神渗透工作。此时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合理渗透人文精神,意义更为重大,因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得人文教育实现回归。需知,人文精神要素是整体语文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弘扬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更应完美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人文精神,培养出优质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并且与时代发展、社会发展步调保持一致。还有一点就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深度关注人文精神要素,高中语文教学阶段注重人文教育,并遵循以人为本教学原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促进高素质人才养成,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人且借助语文教育改革手段,可有力體现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且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灵感,启迪学生发散性思维,以至合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2 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现状

2.1 高中语文教师对人文精神渗透教育不重视

高中语文教师对人文精神渗透教育不够重视是导致当前高中生人文意识不强的重要因素,许多教师课堂上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讲解一些阅读技巧、写作技巧,没有为学生开展人文精神教学,使得学生无法体会到文章中所包含的相关信息,也就不能增强他们的人文情怀,无法让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人文之美,最终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2.2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许多高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制订出的教学方案不适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生对人文精神认识不足,使得他们写出的东西比较空洞,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也就不能达到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教学的要求。陈旧的教学观念还会影响课堂上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不愿意配合教师来学习新的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无法完成人文精神渗透教学任务。

2.3 高中语文教育课程安排不合理

高中语文课程安排出现严重问题,合理性与科学性双缺失,人文思想并未完成合理融入,整个高中教学阶段内,语文课程安排量度极大,但实践阶段,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文言文教学和修辞教学所占据,枯燥无味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统领课堂,未能对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和常识了解起到帮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语文教学生命力,忽略了语文课程教学意义。

2.4 学习过于功利

高中课程较为复杂难懂且学习压力较大,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将目标放在高考上,往往使其对语文的学习过于功利,从而使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富含的人文精神内容毫不在意,使得人文精神的渗透教育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3 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的途径

3.1 加强观念转变,意识到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机制体制的不断改革,目的在于强调学科的人文精神,注重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知识进行应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传统观念进行转变,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文化素养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更多地关注于语文本身带来的人文精神。

3.2 树立正确的人文教育观念

教师作为人才的塑造者,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它作为学生灵魂的重要启迪者,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文教育观念,强化自己的人文素养。首先,应注重自身人格素养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其性格、素养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文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思路的拓展,将人文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3.3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挖掘存在于教材中的人文意蕴,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知识与文字的不同排列组合,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实际上就隐藏在字里行间中,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不是,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具有求真探索的精神。如屈原的《离骚》,这首长诗传递出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和强烈的爱国思想,然而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文中还包含着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与情境创设、修辞运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体现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这是学生不易发掘的,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的不断的发现引导。

3.4 人文环境改善

需适时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比如说引导学生参加讲座和报告会议和科技多活动等,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要达成高效沟通和不断交流,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比赛形式和欣赏形式以及表演形式执行可发挥学生个性与彰显学生特点,在发挥学生特长基础上带领学生参加具有意义的纪念日活动,并举行升旗仪式,让学生自习思考过去、当下和以后,并要求学生进行时事政治信息内容了解,将个人名誉与祖国命运相关联,在具体社会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我,从而更好更优的达成高尚人文精神形成。

3.5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时,并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实现的,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到人文精神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在进行人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深厚的人文底蕴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

3.6 积极创新教学方式

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自由探究及合作学习等创新的教学方式将学习环境氛围与人文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人文文化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文精神对我国的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人文精神不仅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更对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有着巨大影响。我国作为文化内涵非常深厚的国家,更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人文教育观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实现和生活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单国成.学周刊.2017(26).

[2] 探析人文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李敏.中国校外教育.2016(23).

[3]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探析[J].李倩.教育教学论坛.2015(28).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人文精神 生活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