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变频器在油田抽油机上的应用
[摘 要]本文针对全矿范围多次出现杆不下井的主要问题,结合某队实际情况,简要总结了2015年本队去年处理杆滞后井的经验教训,重点介绍了在2016年遇到的三口杆不下问题的处理过程;针对酸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取得的新认识
[关键词]抽油机 杆滞后 酸洗 问题井治理
中图分类号:TE9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017-01
近两年来,某队抽油机多井次连续出现由于非机械性原因导致的杆滯后问题,经了解,全矿范围内此类杆滞后问题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尤其是非聚合物区块开始出现此类杆滞后问题,并且发生的频率逐渐上升。因为杆不下严重导致产液量下降、抽油杆完全卡死而检泵的现象越来越多,成为了影响泵况治理的一项新问题。
1 问题概况
某队共有25口抽油机井,其中水驱井24口,后续水驱井1口。从2015年底开始出现抽油杆下行滞后现象,2016年全年共出现此类问题4口,累计5井次,经酸洗1口井恢复运转,其他四口井滞后严重最终检泵,造成检泵负担增加。从这些问题井的检出情来看,在泵筒内活塞上、防砂槽、游动凡尔罩附近都有一种异物沉积(表1),经过证明这层异物就是影响抽油杆下行滞后的主要原因,异物堆积严重最终造成固定凡尔堵死、活塞拉伤、卡泵,甚至磨漏油管。
2 问题的处理过程
2.1 酸洗时机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因为情况越轻,泵筒内聚合物反应物越少,结构疏松,还没有形成硬的垢质。在酸洗过程有限的时间内,更易被溶解。如a井,7~8个冲程中有一次下行遇阻,且离下死点较近。且电流产液都没有变化,说明泵筒中被聚合物反应物是疏松的,还没有形成硬块,抽油杆在下行过程中遇到垢质会降低速度,但是阻力并不大,此时酸洗效果最好。
2.2 酸洗过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酸洗现场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通常的酸洗流程是:利用泵车从套管注入酸液,直到井口取样见到酸液反出,此时停止注入,整个注入过程抽油机保持在停止状态。之后保持3~4小时的作用阶段,此过程中平均每半小时起抽一次,做几个冲程的往复运动再停机。之后酸洗队开始从套管注入凉水排酸,从油管连接胶皮管回收,此过程抽油机也一直保持停机状态,直到酸液完全替净为止。
2.3 洗井对杆不下的影响
杆滞后的问题在这两年中一直困扰着我们,问题的出现往往就是在洗井过程中,洗前原本正常运转的井,洗井过程中就会突然出现杆滞后的现象,而且随着洗井过程的持续,滞后现象越发明显,直至最后出现抽油杆完全卡死。在洗井过后需要停机一段时间才能缓慢正常运转。而且随着洗井次数的增加,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渐渐出现抽油机正常运转时也会出现光杆下行滞后现象。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认识,那就是对这一类井来说,洗井越频繁,出现问题的几率就越大,因此,我们考虑调整这一类井的热洗周期,减少洗井次数,并对这些井进行动态跟踪,在没有明显的功图电流产液量变化的情况下,尽量延长洗井周期。
2.4 酸洗后见效缓慢
在c井井7月9日酸洗现场的情况是:酸洗后当晚杆不下情况没有明显改变,但经过10日一上午,滞后逐渐缓解,下行过程中不再有撞击声。又经过一天的观察,情况进一步好转。分析应该是进入地层的酸液被抽回,在抽汲过程中对泵筒中垢质起作用。而在c井也遇到类似情况。酸洗后当晚来看,杆滞后现象已经不存在,抽油机运转正常,酸洗效果良好。但5日之后,又开始间歇性的出现抽油杆下行遇阻,每3~4个冲程遇阻一次。测量功图正常,但液面过深,测量不到液面。下调参数4→3,经一段时间运行后恢复正常。
3 采取措施及建议
3.1 加强管理,及早处理
一年来对杆不下问题的总结,发现每次杆不下问题的出现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抽油杆下行滞后,到下行遇阻,反复出现,最终导致无法正常运转而检泵。岗位员工及技术员日常生产中加强观察,要加强对上报电流的上报和监督工作,如果发现下行电流明显上升,及时落实和采取酸洗措施,避免问题加重。2016年在处理杆不下井的时候取得了比上一年要好的效果,三口问题井在酸洗后均恢复正常运转,并节省了两口井的检泵指标,b井终因为无液量检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各项生产资料的监督工作,掌握问题处理的黄金时间,力求每口井酸洗后都达到效果。
3.2 在合理范围内延长热洗周期
由于垢质成因及洗井会使杆不下加重,而且全矿范围内有一少部分井存在洗井周期偏长的问题。应该根据各井的情况及我矿热洗要求,尽量延长洗井周期,减少洗井次数,延缓垢质沉积速度,延长抽油机井寿命。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杆不下井在每次洗井时采取停机洗井的方式,在将洗井液倒入井底时,将驴头停在下死点处,这样可以减少洗井过程中产生的垢质对泵筒的磨损。并且需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抽一次,让活塞在泵筒进行几次往复运动,防止垢质沉积过多将泵堵死。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这些重点问题井的洗井周期进行摸索,密切观察这些井延长后的效果,找寻既能将杆不下发生的频率降到最低,又能保证不发生泵况的最合理周期。
3.3 建议注酸过程中适当启抽
如果保持停机状态下酸洗,那么在整个注酸过程中,抽油机一直保持停止在下死点状态,靠注入酸液的压力顶开固定凡尔,使酸液进入泵筒。通过a井和c井的观察我们发现,对于一些底层亏空形成负压的井,酸液在注入过程中会有大部分进入地层,降低了对问题处的作用效果。而且对于结垢问题较严重的井,更应该在有限的酸洗时间酸对让酸液和泵有效的接触。所以建议在注酸过程适当的让抽油机运转,这样就使酸液充分进入泵筒内加强反应。
3.4 加强第一手资料监督管理,尽早发现问题
随着杆不下情况越严重,酸洗成功的几率也越低。所以在今后工作中,尽早发现问题苗头,采取治理措施,才是该问题井治理的关键点。我们今年的工作中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密切关注各抽油机井电流、工图、液面、产液及地面设备的运转资料,发现异常及时落实处理。
经落实产液量暂无变化,下行电流也无升高现象。但我们担心该井也是由于泵筒内也有相似的异物沉积影响下行载荷,有会出现杆不下危险。目前我们将该井列为重点观察井,在工作中摸索规律,一旦问题严重可以采取提前酸洗或等办法,达到杆不下出现之前就消除隐患的目的。
4 结论
在近两年杆不下井的治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处于结垢区内的井,经酸洗处理好后,极易再发生杆不下的问题。曾经酸洗处理好的井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也极容易发生反复。所以曾经出现过杆不下问题的井,我们打算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其列为重点观察井,分别建立单井档案,针对电流、产液、运行情况等一切异常进行记录。与全矿其他采油队结合,横向对比,最终目的是找出结垢区的分布规律,探明垢质来源,从源头上消除由于结垢造成杆不下问题。
参考文献
[1] 邹艳霞.采油工艺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裴慧玲(1973-),女,:辽宁朝阳人,现从事油田采油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