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陈青青
[摘 要]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不仅因为其自身所蕴涵的丰富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而身价不菲,更因其自身具有不可再生性而倍显珍贵。本文介绍了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其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V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126-01
引言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五千年的发展和积累造就了现在的辉煌和文明,并留下了大量的基层文物,保护这些文物,是基层文物保护者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基层文物保护者应该深刻认识自身工作的内涵,了解其重要性,紧跟时代的脚步,创新管理方法,使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多元化发展。
1 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
1.1 工作环境不够完善
在我国,仍然存在很多区域的基层文物保护机构的办公设备处于落后状态,经费供给不到位,除了文物储藏条件差之外,其安全预防措施也存在不足,交通运输不方便,在发生安全问题时,无法进行及时救援,给文物储藏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1.2 文物保护的干部结构不合理,对文物保护意识淡薄
很多区域的文物保护的干部结构存在不合理和对文物保护意識淡薄现象,例如文物工作者对自己的职责及保护区域不明确,或者专业技能较差等。这是由于基层文物保护者的队伍庞大,其结构也较复杂,在文化程度上也是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其专业技能也存在较大差别,再加上基层文物的保护单位及机构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培训和教育,就使得基层文物保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很多保护者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淡薄,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1.3 法律法规抵触
从当前的操作过程来看,与文物保护政策相抵触的是《土地管理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凡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必须依法划定相应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而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建新房必须拆有价值老屋。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也陆续有所发现,如果不及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将会难逃被拆除的厄运;如果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又缺乏足够的经费保护,致使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
1.4 经费短缺
进行文物保护工作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做支撑,但是目前国家的管理体制无法满足其经费要求。基层文物保护的经费获得途径主要是政府支持,但很多地区的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度较低,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区域,对文物保护的经费更是严重短缺,这就导致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十分困难。
1.5 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
现代社会主打经济发展,这就导致很多地区的政府及文物管理领导人忽视了对文物保护的宣传,仅仅是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宣传挂在博物馆的条幅上,形式化严重,没有对广大人们群众进行积极有效的宣传,致使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不足,出现很多破坏和侵占文物的现象。
2 加强基础文物保护的对策
对基层文物进行保护的工作是繁重且艰巨的,这就要求相关管理者更新自身观念,重视文物保护,制定有力的措施来实现对基础文物的保护。例如按照《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的文物工作“五纳入(即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的要求狠抓落实,重点落实保护工作。
2.1 提高对基层文物保护的意识
要提高对基层文物保护的意识,包括三方面:第一,提高广大人们群众对基层文物保护的意识,这是做好基层文物管理的基础;第二,提高领导干部对基层文物保护的意识,这是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第三,提高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意识水平,增强其责任感,树立敬业精神,这是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保证。
2.2 加强法制管理,改革管理体制
根据具体发生情况,基层文物保护的管理部门要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将文物保护单位实时进行正规体制的纳入,对破坏及损坏文物者进行处罚,使《文物保护法》的权威性得以发挥,真正做到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虽然在在一些区域的体制改革中,文物管理部门予以优先照顾,在全区机构精简、人员缩编的情况下,文管办的编制进行了增加,并将原来的托附于文化馆改为独立编制,充实了文管办的力量,但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要对全区多处文物单位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要扩大文物干部的队伍,并为其配备交通工具。
2.3 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纯粹的保护是没有意义的,但片面地进行开发也是有危害性的。所以仍需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进行开发利用。但针对一个地区来说,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开发利用也不现实,而要结合实际,二者兼得,走出适合当地发展要求的路。
2.4 理顺基层文物机构的管理体制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地区重视的差异,往往导致基层文物工作现状的差异和各种不平衡。所以对文物工作的垂直管理,进行上划管理.一是便于推行统一的政策标准和规范管理;二是便于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统一调配;三是便于财力的统一平衡调配使用;四是免受地区差异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地方政令的干扰。最大的益处是便于统一的行政领导和统一的业务指导及监督。
2.5 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资金支持以及城镇规划
第一,要确保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要确保一定的资金支持,将基层文物保护纳入财政预算。在区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努力争取为文物保护提供财政支持,将文物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及时定额下拨文物部门的财政经费,并在政策上支持文物保护单位以集资的方式修理受损文物;第二,在编制城市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把文物保护列为重要项目。如规划部门制定了历史文化名村“白塘镇洋尾村”的保护规划;在“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工程中,区文物部门与建设部门配合,调查了马兰客侨宅、林伯欣诊所、顺茂隆大厝、九峰方氏大厝、陈训彝侨宅、刘协台第宅、东风廿五坎等,多处近现代建筑,这些优秀建筑虽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但都列入保护规划。
3 结束语
文物保护关系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明的传承,关系着现代文明的最终走向。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大众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工作,需要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组织提高认识,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冲突,使文物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出积极作用,使城市建设在文物保护中创造出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董薇.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4,(21):74.
[2] 刘心玉.我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8):159-160.
[3] 王洪海.基层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