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使用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27日 07:03

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df

韩建斌

[摘 要]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我国当下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智能化、维护数字化、检修电子化的要求,自主开发设计的广覆盖面、高集成度、功能强大的电子管理信息系统。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规范了动车组运用、检修的管理流程、优化了生产劳动的组织形式和检修模式,提高了动车组检修作业的效率,有效监督作业质量。随着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不断的发展完善,我国高铁对其开发运用也逐步深入。铁路系统与信息系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已经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于保障动车组安全运营、高效的检修及充分发挥维修的资源能力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上述客观事实,本文分析了动车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关键词]动车组检修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统计与收集

中图分类号:U266;U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070-01

1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的概述

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的高度发展,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速度和便捷性,动车组的对开量不断增多,因此,做好动车组的检修工作保证动车组安全运行是当务之急。铁路总公司根据铁路建设网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地设置了7个具有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工装设备、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动车检修基地和几十个动车运用所,来完成动车组的检修工作。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在学习和借鉴日本、美国、法国、德国等先进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依据中国动车组维修的实际情况,建成一套具有国际先进经验,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为我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支持。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部、局、动车基地、动车运用所的所有业务需求,同时也要兼顾多种车型的技术管理,工艺流程等。动车维修基地集生产、作业、技术、物流、安全、质量等信息化管理于一体,实现全程调配和网络化的维修管理,从而保障动车组安全高效的运行,动车组维修网高效运转,为动车组的提速、高铁的开行提供准确有效的技术支撑。

2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研究

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覆盖所有动车运用所,组成动车组运用检修信息集中、共享平台,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业务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递。系统以计划、作业、技术、物流、安全、质量。

2.1 调度管理

接收上级任务,完成生产计划编制,分解生成作业工单并下达,实时监控生产进度、作业活动和设备状态,管理动车组运用状态、运用实绩与走行公里,支持乘务管理,完成生产分析和上报数据审核。

2.2 作业管理

接收作业计划自动生成的作业工单,完成作业任务分配,支持故障报告和处理闭环跟踪,管理检修记录台帐,通过工位终端刷卡实现作业过程控制。

2.3 技术管理

动车组履历维护和履历信息查询、检索;建立本地技术资料库,提供相关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工艺卡片、图纸、应急处理预案等资料的快速查询、检索;采集和整合人工检查及设备检测、诊断信息,建立故障库和故障维修知识库。

2.4 质量管理

质量检查、质量分析、质量整改和质量考核的录人同步更新,提供日常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对规和鉴定记录,提供质量检查记录的查询、统计、分析。

2.5 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规章和安全问题信息库,综合管理动车组安全管理相关信息和生产过程中人身、设备等安全信息,支持安全分析、考核、评估及反馈整改;将安防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内的视频、音频以数字形式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存储和共享。

2.6 物流管理

提供重要配件履历管理、配件出人库、库存管理、配件维修管理,支持配件成本核算、分析。

2.7 设备管理

提供所内配套的各种运用、整备、检修、检测设备设施及工具的台帐管理、使用管理、故障管理、维护更新管理,根据设备状态制定维护和更新计划。

2.8 综合管理

支持培训计划编制,管理培训记录;实现一卡通卡务管理,提供权限认证服务;自动汇总相关业务数据生成综合统计报表,提供当前生产动态和历史情况的综合信息查询。

3 动车段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

3.1 保证信息的同步性

由于动车段、各运用所、高级修车间都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在系统内部形成独立的数据库系统,然而,各个单位的生产、检修活动都在系统平台的控制下,使用本地的数据库资源。段级的直属材料、设备车间和技术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登陆运用所或者高级修车间的数据库系统来对生产、检修的活动加以操作。这些技术人员在各个运用所和高级修车间对所要维护的设备分别维护,不互相干扰与打扰,在数据录入的过程中,就不能保证录入数据的一致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即使是在同一个动车段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因工作的需要,被频繁地调动。如果在每次工作任务调动的情况下,就需要删除原有的用户信息,并且在系统中新建用户名及其信息,这种繁琐的操作会给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和制约,同时也不能对数据资料做出有效的记录,更不能对跟踪操作人员的信息进行有效跟踪,从整体上来看,这种结构导致信息资源不能同步运行,从而缺失有效性,而且不利于人员、设备的统一管理。

3.2 动车组关键部件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技术

对动车组关键部件进行唯一编码,建立关键部件全生命周期模型管理,记录其从配属到报废全过程静态履历、走行公里、动态维修信息、故障信息和配件更换信息等动静态履历,实现动车情况,方便用户对系统进行监控;用户调试日志主要记录了对相关子模块的访问和操作情况;系统运行日志主要记录了用户对系统各子模块的功能性操作,方便查询系统的功能性BUG;系统错误日志主要记录系统错误情况和出现错误的时间。通过该日志可以有效的对系统错误进行判断,在开发人员不在现场的情况下,维护人员可以基本解决题,降低了系统的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了维护效率。

3.3 检修管理系统运用的配套措施

3.3.1 做好信息管理系统配套办法的编制、执行

制定身份识别卡的管理办法,做好身份识别卡权限的及时更新;制定记名检修办法,确保系统生成的检修记录能代替原纸质记录,切实减少作业人员的重复劳动。制定应急情况下的生产组织方案,实施组织应急演练,避免完全依赖管理系统影响生产。

3.3.2 规范作业管理,强化一卡通的使用

在检修信息管理系统中,一卡通的身份识别卡作为职工身份识别的主要依据,要求工作者在作業开工及结束时均刷卡确认,以便系统采集相关数据。为用好身份识别卡,一是尽可能赋予身份识别卡更多的权限,包括门禁及段内金融功能,让作业人员认识到身份识别卡的重要性,不愿意将身份识别卡转借他人或丢弃不用。二是要为身份识别卡的使用带来便利,让作业人员认识到身份识别卡的方便性,愿意主动使用身份识别卡。三是在日常检修中,强化身份识别卡的管理,加强现场检查及处罚力度。

3.4 做好机车部件电子履历的管理

运用段在更换部件时,及时修改部件编号信息。机车入段检修时,管理系统即可通过电子履历实现机车及部件编号数据的录入。在前期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设置配件编号信息录入工位。

总之,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是客运专线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客运专线运营的必要技术手段,其具有很多优势,是提高动车组专业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技术平台,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姜飞鹏.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1,20(02):22-24.

[2]王忠凯,吕飞,陈彦.动车组检修信息通讯终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6):64-67.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车组 文章 作业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