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巧挖潜措施增油创新高 -中国石化新闻网-新闻频道
周楠楠
[摘 要]分析了北一区、南一区套损情况及原因,并提出了套损防控下调注水强度或停注措施。按开发方案调整重点,难易程度,继续加大大修力度。改善单井注入状况,落实分类油层挖潜潜力,细化注水层段,优化调整措施,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关键词]高含水期,驱油效率;挖潜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337-01
1 套损情况
(1)北一区。断东相继发现标准层套损井5口,均为套管变形。从近年套損井分布情况看,标准层套损区域内仍不稳定,套损有从北向南漫延的趋势。在标准层套损井300m范围内共计查套43口井,其中井况正常32口,套变1口,拔脱10口。针对查套出现问题井,扩大范围进一步排查。
(2)南一区。套损井层位主要集中在S1_4+5间S2_1,我们以错断井为中心,划定周边25口注水井,对同位素,固井质量曲线和注水压力进行筛查,查找原因。发现同位素资料中80-斜P51井在未射孔层(880-900米)出现异常吸水显示,该井为2002年投产的PI组采出井,2014年12月转二类油层水井利用,投产时间长达15年,固井质量下降,出现水窜,诱发套损,此外还发现同区域同深度固井质量较差井1口。对固井质量差井Z80-SP51、Z272-E050偏I组卡死停注,避免套损蔓延,周围水井实时跟踪监测压力变化,套损井区,SII4以上注水强度控制在3m3/d.m以内。2017年水驱新增高含水关井170口,累积高关井增至231口。油井利用率由84.13%下降到77.56%,注采不完善程度进一步加深,高压区和套损区增加不稳定因素,部分井需开井恢复生产。挽回产量损失,关前日产油量大于1t的井建议开井;高压区(关前日产油量大于0.5t)井建议开井;套损区内的井避免憋压,建议开井;关井集中区域做好水量匹配调整。
2 提高水驱油效率挖潜措施
2.1 探索高台子剩余油挖潜
(1)针对SP油层封堵后潜力余地小,努力探索高台子剩余油挖潜。中东高台子加密井采取压电开关堵水,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1)加大注水井况异常井治理。针对去年集中出现的套损以及管柱问题井,积极抢干大修及重配作业,截止目前共大修治理开井80口,重配开井34口,共恢复日注水量11634m3。
(2)优化北高新老井层系匹配调整。北高新井与老井存在共射层(连通比例在20-40%),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以8注28采为实验区开展老井封堵高II组层系优化工作,注水井封堵2口,干成1口,采油井封堵6口,干成3口。
(3)高台子加密井含水控制挖潜技术。对萨葡油层封堵后潜力余地小,探索高台子剩余油挖潜。中东高台子加密井采取压电开关堵水。A井分卡4个层段,其中GIII2油层砂岩厚度6.3m,从沉积相带图上看,发育窄条状河道砂体,判断为主要高含水层。A井于3月7日对该层卡堵,堵后日增油2.43t,含水下降2.5个百分点,该井后续仍有挖潜余地。
(4)加强单井分析,落实好分类油层挖潜潜力。一是针对高含水层,优化组合注水层段,优化配水量及采油井生产制度,其中注水井调整32口,采油井关控170口。二是套损区针对危险层段及注采不平衡井区下调注水强度或停注,共实施18口。三是薄差层加大增注措施力度,改善注入状况。四是低压区和新井区提水,恢复地层能力。五是高压区放大生产压差,及时提液。水驱沉没度得到稳步恢复,含水上升速度减缓,开采形势稳定。产量下降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东高小井距、中高小井距及北一区断东萨葡。
2.2 水驱调整思路
(1)做好南、北、东过三大区块配合注聚井网封堵工作,杜绝两驱干扰。加快北东过、北高新老井全区层系优化调整进度、进一步控制含水上升速度。优化中东、东区非套损区压、堵、换等潜力挖潜,做好分类油层控水提效工作。
(2)推进反九点井区注采系统调整。初步安排各项措施方案466口。反九点发面积井网注采井数比低,井距长,采油井受效差,不利于长久开发。角井转注调整为五点法,预计执行49口,日增注4270m3。加大欠注井增注措施力度,改善局部井点注入状况。细化注水层段,优化措施组合,强化高低压两区测试调整。
1、水驱配合注聚封堵工作量。此外配合南区注聚,采油井封堵11口,封堵砂岩厚度18.6m,有效厚度8.5m,比例分别占11.6%和14.3%。北高、北东过新老井层系匹配调整工作:考虑新老井层系互相干扰不利调整,建议同区域老井封堵高II组。
2、北东过三~四条带加密井投产之后,重点进一步完善层系,同时针对注采比偏低,逐步上调注水量,提高供液能力。
3、中区东部、东区高台子加密非套损区控水提效挖潜。中区东部高台子加密井,主要开采高III组,其间发育厚度较大的窄条状河道砂体与薄差席状砂交织分布,采油井高产液、高含水、高沉没度矛盾较突出,平均单井日产液112.4t,含水97.6%,沉没度447m。
4、实施堵压结合,对射开厚度大,发育好的高III5、III6等油层实施封堵,对薄差层实施压裂。这类井共55口,其中优选产液大于100t,含水98%以上的井5口。
5、东区高台子新井非套损区(50号井以西),主要开采高II组,表内席状砂大面积发育,坨状砂体零散分布,采油井砂岩厚度大,但产液能力低,平均单井日产液59.8t,采液强度只有1.78t/d.m。
挖潜对策:油水井同步压裂,改善连通关系,确保措施增油效果,延长有效期。优选产液低于40t,含水小于95%的井。
6、积极实施压力系统调整,减小套损隐患。一是继续实施降压注水。从2006年起开始对顶破裂压力注水井实施降压注水,共实施降压注水108井次,初期日影响水量112m3,实施降压注水100口井,初期日影响水量1127m3。二是加大异常压力井层调整力度。通过对压力系统现状以及注水强度的分析和认识,确定了压力系统调整的重点:注水井端层段压力差异大于3.5MPa的井,注水强度大于15.0m3/m.d或小于4.0m3/m.d的层进行异常压力井层调整98井次。
3 结论及认识
(1)大面积集中套损严重影响开发效果,加速含水上升速度。针对东区大修未成井,产量下降幅度大。应该监控注水状况,缓解小层憋压,平衡压力系统,控制套损趋势。强化监控:一是依据套损井位,划定套损区域;二是区域内剩余19口井建议尽快实施查套;三是外扩一个井距的33口边界井加密监测压力变化。针对近期出现的二类油层套损井,继续加大SII4以上层段停注力度。
(2)以“长冲程、大泵径、低冲次”为原则,保持原来产量及流压不变,对抽汲参数进行优化。低沉没度井有序下调参数。东区水驱油井已下调参数,缺失2个以上注水方向的油井,且沉没度低于100m井,第一批下调缺失1个注水方向的油井,视沉没度变化情况后续下调。继续加快大修作业及方案运行进度。
参考文献
[1] 罗英俊.采油技术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2] 顾永强,解保双,魏志高,等.孤东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的主要做法及效果[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6):89-90.
[3] 刘振宇.油藏工程基础知识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