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记者应如何应对现场报道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30日 10:31

...\"应急通信――单兵可视指挥系统\"做现场报道)-变IT资产为业务服...

朱永贵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要使广播现场报道能够在媒体新闻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顺应时代竞争形势满足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等基本要素外,同时还要把选题把控、口述能力、现场包装及技术融为一体。

[关键词]广电记者;现场报道;对策

中图分类号:G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211-01

引言

现场报道的优势是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但是并不是所有新闻题材都适合做现场报道,对于广电记者而言,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提高广电记者应对现场报道的能力,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引导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1、选题把控是现场报道的第一要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新闻题材的时效性直接影响着现场报道及采访的鲜活度,但是广电记者一定要学会利用采访前的时间差,针对不同类型的新闻事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同类型的新闻事件需要搭配不同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是一种明快、真实、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但不一定适合所有新闻事件的报道。主题平淡的一般性会议、总结式的典型报道等,采用现场报道形式就如同画蛇添足。反之,主题突出的重大会议报道或重大新闻事件、突发新闻事件报道,运用现场报道形式,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把握好报道形式与事件本身的关系,是能不能搞好现场报道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有三方面值得推敲。

1.1 谨慎报道流于形式的单一事件性新闻

不是所有事件新闻都适合采用现场报道。例如,一些地方电台经常会为了应时应节,搞面子工程,推出一些大型的主题直播活动,如妇女节、儿童节、情人节、植树节等等,但是在进行现场报道时,除了开头会有记者的几句话外,再也找不到现场报道的其他实质性的亮点内容,使该活动的现场直播流于形式、走过场。因此,广电记者在进行这类现场报道的选题之前应综合思考,避免现场报道形式化,让受众感觉该报道内容毫无意义。

1.2 紧抓时空相对集中的现场动态强的新闻

玉树地震,贵州大旱……这些典型事件无疑牵动了国人的心,这些新闻性强、事件本身足以引起听众注意,而事态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每个新进展听众都比较关心的新闻题材,非常适合进行现场报道。

1.3 发掘非事件新闻的典型性、现场性

重大新闻事件因本身的重要性而具有新闻价值,足以引起受众的关注,但是也存在一些因其社会典型性而备受关注的非事件性新闻。比如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通胀、环境污染、收入、房价等,那么如何利用其典型性做好现场报道则成为一个新命题。

2、口语组织是现场报道的第二要点

每个广电记者都应具有迅速同各种采访对象打交道的能力,能在极短时间内通过谈话把有价值的新闻从采访对象口中挖掘出来,是广播现场报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新闻采访和报道的一种主要方式。记者提问能否获得良好成效,对整个新闻报道和采访的效果好坏有直接关系。很多观众都喜欢央视敬一丹、白岩松等主持的节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观众欣赏他们睿智的提问艺术和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广电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一定要注意提问技巧的灵活运用。

首先,在现场采访,不是记者说,而是要激发被访者说,比如:2016年8-10月,常熟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先后开展了“平安是福、不酒后驾车”活动以及世博年、文明行——文明交通行动全市巡回演出“进企业、进乡镇”活动,通过对活动现场的及时采访报道,对现场市民对活动的感受进行采访,了解到很多驾车朋友通过这个活动深刻意识到了“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因此,在进行现场报道时,不要束缚被访者,尽量让被访者说出事实真相。

其次,选择对象采访,把握好提问尺度。在进行现场报道时,被访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特别是新闻事件报道现场,记者应根据报道思想,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采访对象。这样的采访对象是事件的知情者、当事人、有关人士,其发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另外,广电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会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新闻事件,这就要求广电记者在面对不同的场合、环境和不同采访对象时要具备一定的灵活度,审时度势发问。

最后,要坦诚,有话直说,不讲客套,调动善谈类型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但是要把握好度。同时,要铺垫情绪,拉近距离,激发不善言谈者的兴趣。比如:从采访对象的兴趣和爱好上打开突破口,也可以从拉家常开始,激发采访对象的兴趣,话多了,僵局就打破了。此外,在进行突发事件的报道时,一定要直击要害,切入重点。突发新闻事件对记者的提问节奏有所要求,所以广电记者在进行突发事件报道时,一定要加快提问节奏,所提问题直冲要害,以增强现场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总之,现场报道中的提问不能拘泥于教条,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环境和事件的性质进行灵活发问。

3、提问有深度是现场报道的第三个要点

3.1 充分的报道准备

做好现场报道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采訪前的心理准备,在得知新闻线索之后,要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迅速做出反应:这是一起什么事件?它的报道价值在哪里?应该从哪里切入?如何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抓住事件的重点,提问能够紧扣主题直击要害,防止无效提问,尽可能多掌握与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相关的材料、知识和整个事件的情况,这样才能评述得当,介绍准确,胸中有数。这种心理准备有时会非常充裕,但是有时却又非常紧迫,这需要广电记者进行长期的实践,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采访前的心理准备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经过充分的心理准备,到达现场后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3.2 自身素质提升

进行现场报道涉及的知识较多,采访范围较广,广电记者要想从容应对现场报道,就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全面的综合素质。笔者所在的区级广播电视局,既要报道现代城市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要深入广大农村一线进行现场报道,无论是在企业里、工厂里还是在田头,广电记者都必须注重自我提升,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审美情趣、表达能力、思维方法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等,而在这诸多因素中,文化知识水平是基础,它可以带动其他素质的提高。当然,在生活中记者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结束语

本文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发现,广电记者要想在现场报道中游刃有余,就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做好充分的报道准备,把握好报道形式,将一些提问技巧灵活运用到现场报道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电记者应对现场报道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赵正义.广电记者应如何应对现场报道[J].记者摇篮,2012,(06):80.

[2] 苏慧.编辑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和事故突发的应急报道[J].新媒体研究,2016,2(05):153-154.

[3] 王琪.播音员主持人参与现场报道的要点[J].视听界,2017,(01):117-118.

[4] 徐卫.外场连线广播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J].西部广播电视,2017,(10):171-172+177.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现场报道 文章 记者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