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国际化历程及现状分析.pdf
刘洋兵
[摘 要]自我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也逐步推进,作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分析,论述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以期对我国的会计行业发展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198-01
1 对会计国际化的概述
从国际标准来看,会计国际化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一种行为,一般情形下会在互相的交流过程中产生一些共同的、实用的会计方案,由此各国达成一致采用这些通过讨论的会计方案。有的国家认为会计国际化就是相互协调,表现为在不同国家之间、在各种经济会议的时刻,各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实施能相似、同步,尽量减少差异,寻求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找到各國会计的共同性和一致性,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以达到国家与国家之间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同步性。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运输经济交往比较频繁,特别是政治来往、金融互利等发生时,会计协调就显得相当必要。我国的专家这样定义:会计国际化就是全球统一化,一般是会计制度、核算方式、计算方法的有效统一。有效统一的好处是由于各国采用相同的会计制度、统一的核算方式,也就导致其得出的会计结果和舍计报表的统一性,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会计核算都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采用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核心的一部分,但是,会计国际化的推进和会计国际化的具体实施又是各国会计职能部门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由于一国的企业已采用先前的会计制度,尽管其落后、不科学,但是长期使用所带来的方便和熟练,导致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和执行者对先进的、新型的会计制度的抵触情绪。所以,为了我国会计准则的科学、先进,为了与国际会计市场接轨,我国必须全力克服重重困难,抵抗来自各方的压力,努力推进会计国际化在我国的实施和发展。
有专家论述,按照会计专业角度划分,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a.会计政策国际化,就是适当参考国际会计的一些制度,相对修改和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这也是会计国际化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的一个步骤,主要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会计机构和人员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积参加国际性会计组织等;b.会计惯例国际化,每个国家都有其固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原有准则的同时,也有其相对应的会计惯例,会计惯例的国际化一般包括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专非层次的设置、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c.执业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注册执业人员的认定、考核方法、机构的审批、民间审计的运作和监管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d.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积引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和的需要;e.促使与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2 会计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会计国际化这一名词,最早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前的20世纪70年代,当时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末期,由于经济不景气、工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企业改制迫在眉睫。当时国家有关部门就提出了会计国际化这一口号,号召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和大型企业的财务部
门出国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截止当前,会计国际化已在我国生根发芽,特别是在近些年发展迅猛,本人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翻阅资料,将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简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起步期(1978-1988年底)。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一会议是中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国家有关部门重点讨论了会计国陈化和经济全球化这两个关键性名词,由此会计国际化的大幕徐徐拉开。在国务院的牵线下,财政部和发改委也积极参与其中,为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数据显示,在这一改革初期,我国积极引进外国的会计学书籍,经常参与外国的一些会计会议,并翻译了80多类国外著名会计著作。在众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中,以汤云为、薛云奎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会计学专家更是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他们牺牲了个人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加班加点的和其他会计学专家探讨、制定我国的会计制度。1995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会计学会的成立加大了关于如何规范建立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学术研究的力度,以上种种,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2.2 发展期(1988年-20世纪末)。1992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两项财务会计制度,这两项财务制度包含了15项行业会计制度和8项行业财务制度,并被财务工作人员简称为两则。财政部《两则》的发布,真正意义上把计划经济时期简单、匮乏的会计模式脱离于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也确定大力发展场经济的主基调。财政部《两则》的发布,还推进了会计国际化在我国的发展速度,加速丁我国会计准则步入正轨、科学轨道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融通,致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更加频繁,也就导致以往落后、单一的会计准则不能适应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的融会贯通。在1998年,国务院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该准则为我国的大型国企和连锁性企业的海外市场发展带来了伟大的历史机遇,因为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发展,也为这些企业在与国外企业合作和交易的时候带来了便利。1999年,国务院又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并命令财政部去全国各省、直辖市调研新条例颁布后为我国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财政部经过数月的走访调查和仔细研究,于下半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要求所有企业,从2000年1月起暂时在股份制有限公司执行,并鼓励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企业去海外发展、并购外资优秀企业。因为有科学的会计准则支持,我国的大型跨国企业在收购、兼并外资企业时已经有法可依,也就是同一时期,我国大型企业打开了走出中国、迈向世界的大门,并开始进军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美国和英国。
2.3 成熟期(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之后,特剐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逐步减小,这也是在我国国务院、财政部和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取得的显著成果。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指向,会计国际化的进度进一步加快,2005年1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刘仲藜当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受托人;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最新会计准则,这一准则的发布标志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基本相同;2007年1月1日,中国会计准则体系首先在沪、深上市公司实施,以后逐步扩大到全部的大、中、小型企业,这些新的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准则已经全面和国际准则接轨,也就是说西方发达国家用一百年才形成的先进会计准则,我们只用了短短的30多年就已经完全适应了。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经济形势逐步趋为稳定,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与日俱增,21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将以中国经济为主导,中国经济将超越美国经济,并逐步取代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世居文.论我国的会计国际化[J].民营科技,2012(1).
[2] 熊莉莎.浅谈会计国际化[J].时代经贸,2008(26).
[3] 涨秀惠.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思考叨.山东交通科技,2003(4).
[4] 冯华.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浅谈田西部财会,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