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经济效益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31日 10:22

公开有利于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稳定... 有利于加强国企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朱燕飞

[摘 要]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的发展步伐相对减慢,本文就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的原因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关键词]改革; 经济效益; 机制

中图分类号:G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231-02

一、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资金不足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资金不足是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要改革就需要一定的改革成本。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资金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国有企业中所有职工的医疗费用,住房费用以及离退休职工的工资、下岗职工安置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但是由于没有资金,这些都不能很好的执行。其次,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就需要加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但是国有企业资金不足使企业舍不得在这些方面进行投资,造成企业管理水平的落后,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影响。再次,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就需要对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结构等进行改进,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造成产品结构单一、生产技术难以更新,极大地限制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虽然国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在改革中所需要的费用也是很庞大的,所以资金短缺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人员的分流问题

在原来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很多部门的人员严重超出了实际的需要,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对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行改变,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一些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人员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所以要进行人员淘汰。还有一部分人员是因为企业的停产、破产而引发的企业员工失业,由于社会中对于这部分人员的接纳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将这部分人员全部释放到社会中,他们很可能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影响,所以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对这些人员妥善安置,这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问题

在原来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一般是由政府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任命的,虽然在任命之初,这些管理者都是有足够的管理才能,但是在国有企业长期的发展中受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我国的国有企业管理者没有制定有效的责任制度,当一个企业的管理出现问题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时,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受到的最大处分就是撤职,但是这对于企业的经济损失没有任何的弥补作用。这种企业管理方式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国有企业要建立新的用人机制是非常困难的。

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过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之后,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从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的经济效益与预期效果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没有真正达到应有的高度,通过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分析,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有问题

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三大产业中多占的比重来看,国有企业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在第二产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小,发展相对落后,而在比重所占较大的第二产业中,内部结构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制造业中国有企业的发展较快,加工工业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轻纺织业的生产能力过剩,而一些基础性的产业发展则相对落后,这样就造成国有企业发展中瓶颈。

(二)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楚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产权是属于国家的,但是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国家将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按照地域结构分别下放到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按照政府部门的职责又进行再一次的分解。这样就形成了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但是把国家没有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地方政府应该怎样具体代表国家行使对国有企业的经济主管权没有明确的解释和说明,造成国有企业所有权的主体的模糊,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只是形式上的。

(三)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落后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管理问题,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企业一般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才对企业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但是企业对主动进行管理制度改革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加上国有企业在改革中管理层更换频繁,管理制度的稳定性较差,而且很多国有企业虽然制定了新进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没有很强的执行力。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造成了在企业的发展中对企业的员工做不到有效的激励,对员工的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会为了个人的私利,大量侵占国有资产,给国家并带来损失,而缺乏对企业员工的约束机制就会造成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行为不规范,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国有企业运行方式导致经济效益的落后

在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国有企业的运行方式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政治化,另外一个是非理性化。政治化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的存在方式不是单纯的经济主体,而是有一定的行政关系,在企业进行各种决策的过程中主要的决策者是政府部门而不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在运行中的各種政策也是靠外部的行政单位推动的。非理性化主要表现在企业中产生规模的扩大和缩小都是按照政府的指示行事,企业对于扩张后面临的风险没有任何的责任。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企业管理的落后,员工积极性的减退,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

(一)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

在目前国有企业的发展中,阻碍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国有企业的旧有经营管理体制。所以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要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在国有企业中要进行公司化的改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有效解决了以前国有企业运行中权利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可以去行政化,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负责。

(二)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

在当代企业的发展中,企业的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国有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国有企業的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企业管理中要改变以往的行政管理的办法,使企业的管理向着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前进,企业要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采用先进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国有企业各方面的管理,因为在以前国有企业资金周转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重点要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中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约束员工行为的规章制度、合理的奖惩制度以及严格的管理责任制度。要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还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大量吸收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

(三)合理调整国有企业结构

目前国有企业的结构很不合理,针对这个问题,要通过企业之间的合并和联合等方法,对企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尽量达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要从以往的分散性生产向集中性生产过度。企业结构调整中还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分工,改变以往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做到企业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国有企业应该遵循市场的发展原则,参与组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地域的企业集团,这样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四、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要不断加快,国有企业要对自身的运行机制、产业机构不断调整,制定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使国有企业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足够的应对能力,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势头。

参考文献

[1] 袁鲁宁,周正宾.关于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9,(06).

[2] 杨悦.强化企业管理增强经济效益[J].世界有色金属,2002,(04).

[3] 秦莉.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企经济效益[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国有企业 企业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