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维修相关论文提纲,关于民航飞机维修技术和方法相关论文范文资...
李彪
[摘 要]近年来,航空安全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民航在飞机维修风险管理方面也应不断努,从而进行改善和优化。本文首先从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切入点,进而为有效应对维修管理风险的策略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民航;维修风险管理;问题和不足;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V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262-01
引言
民航飞机的维修风险管理对飞行的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更多先进的维修设备开始应用于飞机的检测和维修中,但新技术的运用加大了维修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使得维修工作的工序越来越复杂。因此面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应努力找出飞机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其存在的风险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衡量、评定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的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的过程。风险管理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这一概念的提出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1]。在这一背景下多数企业开始设定保险部门,以期为企业的资产及资金流动提供保障。风险管理在20世纪80年年代被引入到中国,但由于风险管理在中国起步较晚且基础较为薄弱,在中国的发展还需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需求突破。
二.我国民航飞机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维修技术的落后
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民航飞机的各种配套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和优化,对飞机设备的各个零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精密。在飞机的飞行过程中,每个小零件的应用不当都可能会引起飞行事故的发生,但目前飞机维修技术显然已经无法和飞行器等技术的发展相匹配,维修的质量无法得到改善和提升对飞机的性能和安全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我国民航使用的飞机和设备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其技术层面与实际维修技术相差甚远,这些维修技术的落后使得维修进度缓慢,维修工作无法高标准、高要求完成。
(二)维修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飞行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对维修人员的配备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高。由于飞机维修不仅仅涉及航天领域,还需要其他学科的配合才能够保障维修工作的有效完成。但目前在我国民航企业中,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普遍不高,对相关知识的把握不到位,导致飞机维修的难度增大。部分民航企业为节省人力,很多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甚至会出现“一身而二任”的情况,使得维修团队的专业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在面临具有高难度和特殊性的维修任务时,需要充分发挥维修人员的知识贮备和操作能力,若维修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无法满足维修要求,则会对飞机的正常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维修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维修人员是飞机维修管理的核心,而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对飞机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维修人员将自身的工作当成一种任务来对待和完成,在平时的工作中,无法时刻保持警惕性和安全防范意识,只有在发出维修指令时才会意识到飞机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因维修问题造成安全隐患的责任追查力度不够,往往将维修引发的施事故与机械事故混淆,从而间接导致了维修人员对安全意识的忽视。
(四)管理工作不到位
有效的管理可以增加维修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但目前在民航企业的飞机维修过程中,对维修人员的评价及考核制度缺乏严格性,没有做到居安思危,只有在事故已经发生后才会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在对飞机安全隐患的检测方面,并没有将其系统的纳入维修管理体系,从而导致管理工作缺乏广度和深度。
二.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组建专业化的、高素质的维修团队
在民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对维修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在其专业能力达到标准的情况下再允许其走上工作岗位,从而减少维修工作的疏漏,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可加入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对表现积极且认真培训的员工可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态度散漫、无法按要求进行培训的维修人员可给予适当的惩罚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规范自身的行为,认真投入到培训中。同时引进和培养专业化和高素质的人才是民航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应仅仅停留在原有人员的培训和考核,需要挖掘具有专业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高素质团队,从而保障飞机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维护和保障。
(二)增强维修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维修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是维修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利保障。民航企业应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能够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用充分的责任心去对待自身的工作,从而为飞机运行的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对维修设备的不断更新和优化也是维修人员安全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对已经损坏或老化的设备要进行及时处理,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三)提升飞机维修的技术水平
如果说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是飞机维修管理工作的核心,那么提升飞机维修的技术水平便是推动核心力量稳步前行的坚实基础。因此民航企业应加大对维修部门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维修人员能够有机会进行新技术的学习。比如可通过外出进修和公费出国学习的形式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或邀请维修防方面的专家通过举办讲座和交流分享会的形式与维修人员交流技术经验和心得。同时提升飞机维修的技术水平可避免在飞机出现故障时必须进行返厂维修的情况发生,从而为我国飞机技术产权以及保密工作等提供有利保障[2]。
(四)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飞机的维修工作中,通过對前期的检查到后期的保养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使维修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注重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对突发维修任务的发生能够做到有效应对,并有组织、有秩序的对维修人员进行分配,同时要安排有经验的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以免工作中出现混乱和疏漏。再次民航企业应努力使员工的福利待遇等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讨论可以看出,民航飞机维修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对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改善的优化可以提高飞机的维修质量,同时对减少飞机飞行的安全隐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文忠.机务航线维修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7):65.
[2] 陈勇刚.风险矩阵在民航机务维修质量风险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2):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