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策略探究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12月31日 01:36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路径研究.doc

毛恒

[摘 要]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项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为大学高深的物理学习铺垫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更好的学习其他科目的重要保证。新的教育大纲中,对当下学生物理的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物理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期间势必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如何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能越挫越勇,形成良好的思考模式与解题模式,是高中物理学习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培养措施;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189-01

前言:随着我国推进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部分的高中物理教学方式都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物理科目具有晦涩难懂的属性,并且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教师处在物理课堂中的主要位置,学生处在被动听课的状态,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能打下夯实的基础,在物理解题过程中不能有机的将物理原则进行统一的连接,缺乏科学的物理思考模式,导致在解决问题中陷入僵局,造成物理学习的恶性循环。本文从现今的物理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提高学生的物理思考与解题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一)物理科目晦涩难懂

经过大量的实证调查显示,高中阶段有大量的学生存在偏科现象,并且物理科目是多数学生表示较为棘手的一门科目,许多学生明确表示诸如光学、力学、电场、磁场等理论原则较难理解[1],并且物理的题目具有严谨的逻辑关系,需要各个物理原则进行相互嵌套,如果一个物理概念理解有偏差,就会影响接下来的物理学习,在解题中就会存在一定偏差,长期下来,学生会对物理解题产生抵触心理,影响物理知识的有效吸收与学习。

(二)填鸭式教学方式

高中物理的学习抱着冲刺高考的功利性目的,许多学校的课堂都是教师掌握着主动权,为学生孜孜不倦的进行讲解,导致学生陷入被动的听课状态,不能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及时存在部分学生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功利化、枯燥无味的教学环境下,也很难维持长久的学习热情。

(三)物理课本编纂超纲

高中物理教材可能存在学习难度超过学生理解范围的一种现状。因为,物理学习是逻辑的逐渐递进关系,如果物理课本的编辑不遵循这一规律,教师也按照课本的流程进行安排,只会导致学生在没有很好的理解消化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就进行了物理拔高学习,导致物理知识与逻辑思考发生了断档,致使学生在解题积极性受到打击,长久下来会严重削弱学生物理学习的信心。

二、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学生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物理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好奇与探索欲望的趋势,促使学生在物理广阔的空间中进行徜徉,对于营造良好的物理教育与学习氛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为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营造生动形象的物理教育环境,将物理教育中的物理概念进行拆解,并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进行对比与结合,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中的的加速度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实验器材,在课堂中为学生活灵活现的展现这一概念的具体含义,加深学生对这一基础概念的印象与理解。具体实验设置如图1所示:

并且,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试验过程的组织与搭建,鼓励学生在错误中进行学习,并通过这一过程是学生能感同身受在物理概念产生之前科学家的辛勤劳作。同时,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做出自己对公式的推导,进而推导出这个实验定律,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与思考能力,来首先解决这一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掌握学習规律简化运算过程

物理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逻辑能力。逻辑能力的有效培养需要建立在牢固的基础概念理解之上。所以,在物理的学习过程当中,需要牢牢掌握物理的运算规律,明白大道至简的含义,无论物理题目多么高深,都存在万变不理其中的解题原理,只有在基础概念巩固的基础之上,才能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更上一层楼。然后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首先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只有通过认真的解读题干中的具体要素、数值与逻辑,明确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然后将已知条件与位置条件进行连接,通过使用示意图与草图的方式进行逻辑梳理,使物理解题过程条理清晰,顺理成章的得到物理的争取答案。

(三)整合知识点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的概念、原则来源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所以,为了全面高效的掌握系统的物理知识,需要多观察周围的物理事件,从实践观察中培养严谨科学的物理观念,形成理论与系统相结合的物理知识系统。并且,在物理问题种类与形式较为复杂,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会产生“只在此山中”的错乱迷茫的感觉。所以,在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设置需要累积具有一定深度、一定范围的知识结构。并且,学习在物理考试题目的实际上要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学生能在生动的案例中,激活沉睡的物理知识概念,促进学生将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整合与疏理,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将物理难题一网打尽,不但切实提高自身物理解题过程中的逻辑能力,还能有效建立物理学习的自我肯定。

(四)合理设置教材与教学进度

物理的学习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每一个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保证学生稳扎稳打,才能保证学生通过环环相扣的学习,达到指数型的能力增长趋势。为此,在物理教学的编写过程中,要启示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育特征进行出发,然后根据具体的物理教学目标,对冗长的物理学习历程进行分解,保证教材难度在学生理解的合适范围,不易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将物理每章节的学习难度控制在平均的学习吸收水准之上,保证学生不会对过于高深的概念产生抵触心理,然后适当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五)建立错题集锦

物理的学习离不开漫长的解题过程,只有通过错误与障碍,学生才能看清自身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处境与问题,才能客观的反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物理解题能力。为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锦,勇敢面对自身的错误。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需要在错题集锦中记录自己经常弄混的物理概念与平常模拟考试中解答错误的物理习题,然后对于自己混淆的概念与做错的习题,要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定期进行翻阅与检讨,确保自己深谙相应的物理概念与习题类型。

结语

物理是高中教学阶段重点难点的科目。想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物理学习水平。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生动想象的实验案例为学生解答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通过清晰明了的草图进行逻辑的梳理,并通过合理的进步确保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记录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案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改善自身的思维误区,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忠.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59.

[2] 周廷煜.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探究[J].科技展望,2016,29:221.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物理 文章 生活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