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现状分析

品牌
创新科技
2021年01月07日 08:51

中国激光产业市场现状及技术研究分析

郭骅祥

[摘 要] 本文基于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定义和近十年情报学核心期刊刊文数据,从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文献数量分布、跨学科研究的广度和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等方面分析我国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现状,指出了跨学科研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情报学;跨学科研究;情报学者

[中图分类号] G250.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8-79-3

Analysis on the Status Quo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China

Guo Huaxi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the data of core periodicals on information science in recent ten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China from the quantity distribution of papers, the breadth and systematicness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s well as pointed out some problems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Key words: information scienc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formation scientist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科领域的深化发展,单一学科知识不能够解决该学科领域内存在的问题,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助解决,于是,跨学科研究成为目前学术研究的潮流和趋势。本文以2007-2016年间刊载于《情报资料工作》《情报科学》《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情报》5种情报学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载文为样本,从文献计量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状况,以期对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深化发展有所裨益。

1 情报学跨学科研究与数据采集

1.1 情報学跨学科研究的定义

以教育部制定和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学科分类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情报学在管理学科门类下)、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为依据[1],将情报学跨学科研究定义为: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等来研究情报学课题的研究[2]。跨学科研究拓展了情报学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情报学的理论内涵和研究方法,有利于解决情报学理论与情报工作问题。

1.2 数据采集

根据《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7)》《学科分类目录》以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选取《情报资料工作》《情报科学》《情报杂志》《情报理论与实践》《现代情报》5种情报学期刊(《情报学报》偏重技术没有作为选取对象)作为检索期刊,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期刊”为检索类型,以“刊名”为检索项,设置检索时间为2007-2016年,检索到文献量分别为1 690篇、3 908篇、5 816篇、3 407篇和5 999篇,共获得文献20 820篇。然后将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情报学、情报工作、情报行为、情报质量、情报服务、情报教育等情报现象方面的研究文献作为跨学科研究的统计分析对象,所选5种核心期刊的跨学科研究文献分别为10篇、32篇、60篇,35篇和34篇,共171篇。关于情报史学、情报技术应用、介绍性文献等不作为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统计分析对象。

2 情报学跨学科研究态势分析

根据收集的数据,从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论文数量分布、跨学科研究的广度、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洞悉我国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现状。

2.1 情报学跨学科研究文献分布

通过对情报学跨学科研究文献的年度数量统计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术界对该领域研究的历史脉络和态势。从采集数据的时间节点看,2007年发文量共5篇,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十年间所选5种情报学核心期刊共发跨学科研究文献171篇,占总载文量的8.2‰。其年度和数量分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近十年间,情报学跨学科研究大致经历了2007-2010年的缓慢增长阶段,表明我国情报学跨学科研究在2010年之前尚处于起步阶段,2011-2016年的快速增长阶段。究其原因,客观上主要受学科发展、学科之间知识交流以及情报学学科研究队伍增大的影响,主观上与跨学科研究受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但从情报学跨学科研究发文量和总发文量相比,占比非常低。

2.2 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广度

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广度是指情报学研究跨其他学科门类的数量。根据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界定,我们将批判现实主义视角或本体论、认识论视角下的本体构建、知识单元构建等方面的论文归为跨哲学的范围;将置于经济学视角下的竞争情报与专利情报研究、商务信息研究、企业信息合作、电子贸易信息利用等方面的论文归为跨应用经济学的范围;将涉及经济信息理论、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归为跨理论经济学的范围;将舆情分析、突发事件的知识元模型的研究论文归为跨政治学的范围;将农村社会保障、情报学发展、新环境下的社会信息服务、小世界网络分析等方面的论文归为跨社会学的范围;将情报学人才培养、电化教育、情报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论文归为跨教育学的研究;将情报学视角下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归为跨心理学的范围;将以数学方法理论研究情报学及其发展规律的论文归为跨数学的范围;将系统方法论、信息计量研究情报学的论文归为跨统计学的范围;将在计算机视角下的数据挖掘、关联规则挖掘、大数据处理、新媒体环境下的情报学发展等方面的论文归为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范围;将农林经济信息情报的现代化管理归为跨农林经济管理的范围;将涉及情报学信息服务、质量与成本管理的研究归为跨公共管理学的范围。endprint

据统计,近十年来情报学在跨学科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与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7 个学科门类的交叉,占12个学科门类的58%。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学科分类中,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与历史学有交叉关系的情报学史的研究未列入统计数据中,其他如文学、农学、医学、艺术学等学科与情报学研究的关联性较弱,情报学跨学科研究基本实现与相关学科在学科层面的知识交流和借鉴。

从统计数据来看,情报学跨学科研究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学科门类程度的不均衡性,二是跨学科门类内二级学科程度的不均衡性。在学科门类中,情报学跨学科研究与经济学的跨度最高,其次是工学,跨哲学程度最低;在学科门类内部,情报学跨学科研究与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跨度最高,其次是政治学、统计学和教育学,与农林经济管理跨度最低(见表2)。

2.3 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

从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作者发文情况、研究主题、合作情况来考察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从而了解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现状。

2.3.1 作者发文分析。作者对某一主题进行系统地研究会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果作者仅发表1篇跨学科研究论文,其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相对较差。[3]据统计,171篇情报学跨学科研究论文的作者共260位,平均每位作者发文0.66篇。其中,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人数为247位,占作者总数的95%,发文量2篇的作者有9位,占作者总数的3.5%,发文量3篇的作者有3位,占作者总数的1.2%,发文量4篇的作者仅1位,占作者总数的0.4%。统计数据表明,系统地对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作者人数较少,系统性不强。

2.3.2 研究主题分析。由表2统计数据可知,情报学与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教育学、统计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较强,与社会学、公共管理学、哲学、心理学、数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较弱,与农林经济管理学的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最弱。

2.3.3 作者合著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作者合著分析,并且按照各位作者合作情况进行聚类划分及编号,以模块化和网络密度值作为合作情况衡量依据。分析发现,在整个作者合著网络中,聚类数量较多且分散,合著对象数最多的作者为王知津,合著对象数一共有4位,对于其他发文量在2篇以上的作者,分属于不同聚类,合著对象也较为单一。在合著对象前十位的作者中,仅有王知津和韩正彪同属同一聚类,两人合作发表《基于决策树算法的竞争对手识别模型研究》和《基于4P4C4S的市场营销竞争情报沙盘演练系统研究》两篇论文,说明作者合著网络整体较为分散,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区域隔离性较强,缺乏互相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知识共享,呈现出各自为营,整体分散的发文趋势,作者合作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不强。

2.3.4 机构合作分析。在学术研究中,院校之间、各研究机构之间以及院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往往能从更宏观的方面体现出某一领域学术研究交流的程度以及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通过对院校合作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在整体性指标上,模块化Q值为Q=0.9133,虽然模块化程度值较高具有显著的观察意义,但是,网络密度值仅为D=0.0051左右,甚至略低于作者合作的网络密度值。仅有武汉大学在合作发文方面有跨院系合作,机构合作方包括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发文量9篇。机构合作较为广泛的院校中,跨学科研究的作者如武汉大学的邱均平、南开大学的王知津以及南昌大学的刘春年在作者合作发文方面同样具有较强凝聚力,说明机构之间的合作对于作者之间的合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机构合作中,主要是校内信息管理学院与文献信息研究中心或图书馆,鲜有校内跨院系合作以及跨校合作,机构合作聚类整体依然呈现出聚类规模小、分散程度高、跨学科研究系统性弱的特点。

3 结语

跨学科研究是情报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知识交流、促进知识创新的重要方式,对于情报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统计分析显示,情报学跨学科研究还处于继续发展阶段,基本实现与相关学科在学科层面的知识借鉴和利用,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这对于情报学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情报学作为一门信息科學,涉及学科种类极广,受限于学科知识结构的单一,限制了情报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导致情报学跨学科研究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跨学科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情报学跨学科研究发文量占比很低,仅占所选情报学核心期刊总刊文量的8.2‰,仅有36篇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研究成果。

第二,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系统性不强。表现在系统地进行情报学跨学科研究的作者人数较少,作者合著网络整体较为分散、各自为营,研究机构合作聚类规模小、分散程度高。

第三,跨学科研究主要是方法、概念和理论的借鉴,研究成果缺乏应有的深度,这些应该是今后情报学跨学科研究需要加强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EB/OL].http://www.eoffcn.com/kszx/dagang,2017-07-10.

[2] 毕强.浅谈图书馆学的跨学科研究[J].图书馆学刊,1982(2):8-10.

[3] 陈忠海,常大伟.档案学跨学科研究的状况与趋势——基于1984—2014年《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所载文献的统计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5(1):4-8.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学科 作者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