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梁过渡段施工技能探究与讨论分析
张纯
[摘 要]过渡段是道路桥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施工企业只有对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工艺进行规范,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为工程质量提供有效保障,增加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这样才可以为我国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本文先分析了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难点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其施工技术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011-01
引言
在进行路桥工程施工时,施工企业必须按照设计规范进行施工,才能为车辆安全提供有效保障。要想解决目前路桥工程所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准确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措施对路桥工程进行建设。由于过渡段施工对路桥工程施工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实现路桥施工的目标,并达到路桥交通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流程进行规范,才能使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力的保障。
1 路桥工程过渡段的施工难点
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部分,在过渡段施工过程中,要想使两种不同类型的路面进行有效衔接和充分结合,施工企业就必须提供符合标准规范的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这样才能够充分避免造成地面塌陷的情况。特别是当桥头和伸缩缝处的沉降有较大的差异,或者由于伸缩缝破坏等原因造成路桥工程的路面纵坡出现台阶时,就很有可能会造成桥头跳车的问题,对车辆性能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过渡段在松软地基上进行施工的时候就需要搭设搭板,且要确保搭板质量,如果搭板出现断裂,桥头高填方地段就会比较容易出现塌陷问题。
2 路桥过渡段常见的问题
过渡段是路基和结构物等进行衔接时要进行特殊处理的路段,也是对路基不均匀沉降进行控制的关键所在。通常过渡段的设置能够实现线路刚度均匀过渡以及线路平顺的目标。施工企业可以从过渡段的地基条件、软基处理方法、压实标准等方面实施有效措施,以达到减少两者之间塑性变形差的目的,实现平稳过渡。由于两种结构物刚度不同,会引起轨道竖向刚度的突变。因此,必须在路基和桥梁之间设置一定长度的过渡段,使轨道的刚度逐渐变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路桥间的沉降差。
2.1 桥台台背施工中路堤压实度不够
台后填土的压实度会受到施工用料、施工顺序、施工机械设备以及施工经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各个方面。因为台背填土压实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它是使路桥过渡段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的基本原因之一。此外,在公路营运过程中,路基在车辆荷载以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会形成土基塑性变形的積累,导致路桥间的差异沉降,从而影响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平顺程度。
2.2 桥头路堤边坡防护技术缺乏
若桥台处于长期浸水地段,可以使用浆砌片石护坡,而对于其他桥台路段,只需要在锥坡范围内进行浆砌片石护坡设置,在台背处设置防格网草护坡或者草皮护坡,但是,从对公路改建、水毁及收尾工程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桥头路堤沉降比较严重的地段,通常会伴随锥坡及护坡水毁,由于雨水对路堤的冲刷和侵蚀防格网草防护等路堤边坡防护措施未能起到保护作用,所以促使台背填土流失,路基强度降低,在行驶车辆长期作用下,过渡段填土塑性变形,诱发桥头路堤不均匀沉降现象。
3 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桥头搭板设置
将搭板技术应用在现代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对路面和桥台间的沉降量控制,从而尽量减少或避免“桥头跳车”情况的出现。施工团队在结束路基填筑预压期且基本稳定之后就可以进行搭设搭板工作,在搭设过程中应该保障搭板基面的平整性,垫层的密实度应该与标准要求相符,在进行基础垫层的填筑和压实工作时应选用和路面基层相同的半刚性材料。搭板顶面标高应该和路面基层顶面标高相同,这样就能够有效保障搭板顶面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厚度;施工人员在进行搭板施工时应该严格遵循施工设计图纸以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为了避免施工后的沉降造成搭板底面脱空的情况,进而搭板出现断裂或沉陷,应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每幅搭板两侧预留一定数量的压浆孔。在实际桥头搭板设置施工过程中,由于搭板施工具有较强和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且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会直接影响搭板施工质量。因此,在过渡段施工时,可以通过加长搭板长度降低路面与桥台的沉降差,防止“桥头跳车”情况的出现。图1为桥头搭板设置图。
3.2 台后填筑
在导致“桥头跳车”问题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台背回填压实质量,台背回填压实是台背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台背回填碾压施工位置的的特殊性造成控制其压实度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如由于机械振动碾压的机械压力过大对台墙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应该采用小型机械进行台背回填的压实作业,有效利用分层压实技术以及控制施工材料等方法,这样可以充分实现台背填筑压实度的提高,防止过大的沉降差造成桥头跳车问题的出现。
3.3 地基处理
施工人员在进行路桥工程的过渡段施工时,对于台背产生沉降的因素和治理要求,需要对台背地基进行有效处理。施工人员可以通过换土、排水固结及桩基法等方法改善地基性能,提升路桥的承载能力,并使沉降差降低。选用桩基础作为在软土地基上桥台修建的主要形式,可以有效避免错台现象的出现。应用地基处理、填筑控制以及搭板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沉降差带来的错台,减少“桥头跳车”问题。
3.4 排水施工
相关人员在选用排水方式时应该考虑台背填料的类型等情况,并疏干台后填料的水分。同时把防水涂层设置在桥台的背面,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渗水对结构物造成的损害。施工人员在进行回填区顶部和底部排水作业时,必须夯实回填表面,并对截、排水设施进行设置,有时还需要将表面封闭,进而有效避免地面水下渗的问题。路基排水时应与施工现场其他建筑物相结合,以此加强路基排水设施。一般选取预制混凝土构件砌筑侧沟等方式进行路基排水设计。也可将单侧、双侧排水沟设置于路堤天然护道上,或选取土坑排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保障施工质量,能够有效提升公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充分了解路桥工程过渡段的施工问题,在进行路桥过渡段施工时,按照路桥过渡段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质量及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素梅.浅析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6,(01):156-157.
[2] 杨超.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16,(29):26-27.
[3] 杨志魁.关于路桥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7,27(05):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