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对沙门氏菌的控制措施

品牌
科学种养
2021年01月15日 10:41

动物性产品中沙门氏菌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韩文格

鸡场常见的沙门氏菌有鸡白痢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血清型超过2600多个。沙门氏菌能够直接侵入动物细胞内,难以通过抗生素控制(大部分抗生素作用于细胞外部)。许多动物(尤其是家禽类)会被永久感染且垂直传播。沙门氏菌对养鸡业危害巨大,10只感染沙门氏菌的纯系母鸡可间接生产出6万吨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鸡肉,6000只沙门氏菌阳性祖代母系母鸡可感染300万只肉鸡。因此,鸡场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对沙门氏菌的控制。

一、沙门氏菌的常见类型

这里将沙门氏菌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白痢和伤寒,只对家禽易感和引起发病,人类不感染;第二类,包括肠炎、鼠伤寒等,家禽和人类均易感和引起发病;第三类,包括婴儿沙门氏菌、副伤寒等,对家禽感染但不发病,如果污染食品则对人类有害。

沙门氏菌有两种抗原:其一是O抗原,由脂多糖和细胞膜组成;其二是H抗原,由蛋白亚单位组成,叫做鞭毛抗原,与沙门氏菌的运动性有关。目前生产中着重关注沙门氏菌D群,含有168个血清型,其中就包括肠炎、白痢和伤寒沙门氏菌。

鸡白痢和伤寒沙门氏菌主要感染鸡和火鸡,鹌鹑、野鸡、鸭子、孔雀、珍珠鸡也易感,可垂直和水平传播。鸡白痢被认为是鸡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变型的生物变型,鸡白痢和伤寒沙门氏菌均为O抗原,但是生化特性不同。对人类而言,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可看作是一种,且是惟一不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副伤寒是由具运动能力的沙门氏菌感染造成的,家禽和很多野鸟均可感染,受污染的禽类产品可造成人类食源性感染,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二、沙门氏菌感染鸡的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

1. 鸡白痢

鸡白痢是沙门氏菌感染雏鸡的重要疾病,雏鸡发病后死亡率高。临床表现虚弱、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肛门周围有白色污染物质,鸡群扎堆、羽毛发育不良。一般在2 ~ 3周龄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最高可达100%;育成和成年鸡只感染但不表现症状,通过垂直传播会造成后期死胚。

2. 禽伤寒

禽伤寒与鸡白痢有一定的区别,可以感染任何日龄的鸡群,雏鸡发病后死亡率达10% ~ 93%。育成和成年鸡感染禽伤寒表现脸色苍白,腹泻并伴有死亡。剖检病变为:肝脏有斑点状出血或布满白色坏死点或呈铜绿色,脾脏肿大有坏死点,心肌有节结,心包发炎,睾丸和卵巢发育不正常而影响日后的生产性能。

3. 副伤寒

副伤寒感染鸡群后可引起鸡只精神沉郁、不愿走动,扎堆,羽毛凌乱,腹泻并糊肛。家禽从2600多个血清型中能分离得到10%该血清型。剖检病变为:外观病变从不明显到肺脏、肝脏、脾脏和肾脏肿胀或充血,败血型病变有所不同。肺、肝、心脏见坏死性病变,腹膜炎和肠道出血,盲肠炎症并伴有坏死性病灶。

三、沙门氏菌的灭活

鸡白痢和伤寒沙门氏菌在适宜条件下可存活数年,但在热、化学及不利环境条件下抵抗力较差(更多依赖于宿主)。沙门氏菌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灭活:60℃高温下经过1分钟、阳光照射下几分钟即可灭活;苯酚1∶1000倍液作用3分钟即可杀灭;2%福尔马林作用2分钟即可灭活。由此可见,通过对鸡舍进行彻底冲洗和消毒,即可避免下一批鸡群感染。

四、沙门氏菌的控制

1. 抗生素防治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使用恩诺沙星、呋喃唑酮、磺胺类、四环素类、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对该病进行防治,其后再用益生素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但抗生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控制带菌者排毒。生产中控制白痢和伤寒的最有效方法是淘汰监测呈阳性的鸡群。

2. 免疫接种

多数国家不允许接种白痢和伤寒疫苗,而是直接淘汰阳性鸡群。目前市场可供选择的疫苗有活苗和油苗,油苗不能防止感染但能减少垂直传播和排毒。建议使用活苗免疫2次,或在2次活苗免疫后加1次油苗免疫。通常2次活苗免疫分别在6周龄和18周龄时进行。试验证明:在6周龄和18周龄做2次油苗免疫,16周龄攻毒时保护率仅为65%;如果免疫2次活苗或先免疫1次活苗然后免疫1次油苗,保护率为100%,所以说免疫活苗比油苗效果好;并且2次活苗免疫比1次活苗免疫+1次油苗免疫保护效果更好,因为攻毒较强,且随着周龄增加保护力逐渐下降。另外,注意活苗免疫后不能使用抗生素,否则需重新免疫1次。

如果鸡群监测结果出现阳性,建议先使用抗生素再结合免疫进行综合防治:1日龄用庆大霉素+5日龄用恩诺沙星+7日龄用鸡源益生素(从鸡体分离获得的益生素)+活苗免疫。高流行地区或鸡伤寒阳性且非全进全出鸡场,建议15日龄活苗+6周龄活苗+18周龄活苗免疫,此法免疫强度较大,经过3 ~ 4次高强度免疫后,鸡场内感染沙门氏菌的鸡基本得以净化,其后可恢复正常免疫程序。

有些灭活苗可能造成鸡只严重反应,如胸肌上出现黄色干酪样物,肌肉发红、发黑甚至由于细菌释放毒素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肝硬化等。在副伤寒免疫中,本场分离株疫苗被广泛使用;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疫苗也可选择使用。美国同行研究发现,通常在控制了白痢、伤寒、肠炎、鼠伤寒等血清型后,也同时控制了很多其他血清型沙门氏菌。

3. 完善生物安全体系

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控制沙门氏菌的最有效方法。沙门氏菌的潜在来源有:饮水、饲料、垫料、孵化场、其他畜禽、人员、车辆、野鸟、鼠害和设备等。通常饲料、野鸟和鼠害传播最难控制。

①野鸟传播的控制。如果在鸡场发现有很多野鸟,则附近肯定有鸟窝;反之,说明场内没有或少有鸟窝。野鸟携带多种病原体,如霉形体、沙门氏菌、新城疫、禽流感、球虫等,是疫病传播的重要媒介。建议将鸡舍进风口用铁丝网罩起,将屋檐和墙体结合处的缝隙全部封闭或者安装防鸟网。平养鸡舍所使用的稻壳一般采取开放式储存,野鸟能够自由飞入与其发生接触,因而要留有足够的空舍期,待沙门氏菌灭活后再使用;或向稻壳袋内注射福尔马林将沙门氏菌杀灭后再使用。

笼养鸡舍每天都会刮出大量鸡粪,建议将死鸡及粪便混合一起,且尽快用大量鸡粪将死鸡覆盖住,若能在混合前将死鸡粉碎处理更好。否则,野鸟啄食死鸡会感染沙门氏菌,并进行传播扩散。

②老鼠传播的控制。由于死鼠身上有多种细菌过度繁殖,不一定能分离到沙门氏菌,但活鼠身上一定携带沙门氏菌并可进行广泛传播,所以应做好鸡舍维护,防止老鼠进入舍内;在舍外安装电屏障,诱捕或毒杀老鼠;孵化场和饲料场也要同时严防老鼠,制定综合控制老鼠传播病菌的方案,将老鼠彻底消灭在鸡舍之外。

③饲料场沙门氏菌的控制。祖代和父母代种鸡饲料应用85℃热处理6分钟,原种鸡饲料热处理12分钟。要求每克饲料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3个,饲料中应不含沙门氏菌。经过热处理的饲料应放在专门的带有空气过滤且是正压的干净区域(外界被污染的空气無法进入该区域)。也可使用酸或酸+福尔马林对饲料进行交叉处理。

④孵化场沙门氏菌的控制。孵化器内温度37℃、相对湿度60% ~ 70%,再加上雏鸡(易感的宿主)组成了沙门氏菌最适宜的生存环境。只要在孵化场分离到沙门氏菌,就意味着鸡场或孵化场发生了病菌污染,必须进行筛查。许多孵化场采用水泥地面,水分能够渗入其中,使沙门氏菌无法被消毒处理干净,易被污染,所以,孵化场监测十分重要。应依次对淘汰雏鸡(从肠道或卵黄取样)或毛蛋、绒毛、胎粪、垫纸或蛋壳、孵化场环境、孵化场员工等进行监测。

⑤鸡群监测。只有通过监测才能判断沙门氏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雏鸡入舍后即可对运输鸡盒、垫纸、胎粪、途中死鸡、第一周死淘鸡只等进行沙门氏菌监测。由于对每只雏鸡进行肛门拭子监测太耗费人工,实际生产中采取在鸡舍内做鞋拭子监测,此法既节省人工效果又良好,还可对舍内灰尘进行监测。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216号开元大厦8楼 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邮编:050091)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沙门氏菌 运动 白痢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