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波动影响及相关建议研究

品牌
科技资讯
2021年01月17日 08:07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史玉凤++毛春燕

摘 要:公允价值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如今已在各行业中广泛应用。盈余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使用对企业盈余会造成怎样的波动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经济后果利弊如何,在此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综述,并对不利的经济后果提出建议措施,为CAS39更好的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应用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 盈余波动 影响研究 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a)-0103-03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美国财务会计准则(SFAS)和我国2007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CAS)都凸显出一个共性,即尽力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我国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CAS39)为如何更好地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做出了具体说明,一方面有助于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在投资决策中盈余是一个重要指标,可判断一家企业的经营、偿债能力以及未来的盈利趋势等。鉴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应用和自身特点,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投资者,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波动的影响值得研究。

1 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如今财务会计目标从传统的“受托责任观”过渡到“决策有用观”,以便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他们通过公司编制的财务报告,掌握企业经营和财务情况,从而选出对自己有利的投资组合方案。公允价值因其相关性的特点,无疑更能满足决策有用观的需求。尤其是CAS39的颁布,正式成为一项准则在企业中应用。现有的41项会计准则中有27项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占比65.85%,足以显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重要程度。

1.1 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历程

1.1.1 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

1973年FASB成立并在1976年就对公允价值做出了诠释,在20世纪末发布的诸多准则中大概有50多项都与公允价值计量有关。FASB为了使各项散乱的公允价值的规定系统化、规一化,2006年9月正式颁布了SFAS157[1],标志着美国会计界对于公允价值理论架构构建的首次实踐成功告罄,准则的颁布为公允价值的计量指明了发展方向。

鉴于FASB的影响,IASB也紧随其后,潜心于公允价值的探索和研究,于2011年5月也颁布了IFRS13[2]。IFRS13借鉴了SFAS157的核心思想并对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明确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市场参与者等相关概念,介绍了估值技术的使用方法,依据市场的活跃程度,指导性地将公允价值计量下估值技术输入值划分为3个层次。

1.1.2 公允价值计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研究历史较短,使用过程也历经波折,财政部始终对此谨微慎行。2006年我国在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时才首次给予指示,将公允价值正式作为一种会计计量属性使用,但是新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规定都比较分散,不能系统、详细、具体地指导实务工作。2014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CAS39,凡我国境内企业,只要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自2014年7月起就要按照CAS39中的相关规定执行。CAS39的发布实现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由一盘散沙到完整统一的过渡,明确公允价值定义为脱手价,强调公允价值计量的整体框架并且也提出了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形成了全面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操作应用,增强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

1.2 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

和其他的计量属性相比,尤其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能够更加快速、动态地反映资本市场中资产、负债价值的变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增强了企业报表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时效性。使得各利益相关者能够搜集到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为他们投资决策提供更好的参考。又鉴于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幼年阶段,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完善,尤其对不活跃的市场环境,CAS39中关于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只是提出了3种方法,其运用原则和前提条件也没有详细说明,公允价值计量使用就平添了更大的灵活性,致使其可靠性也深受质疑(Richard,et al.,2000;Henry Jarva,2009;汪静,2010)。学者们对公允价值经济后果的研究以价值相关性和盈余管理为主,偶尔也有学者研究了对债务契约缔结的影响。不少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为管理层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提供了操作空间,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公允价值计量会使企业的盈余波动性增加,导致企业的盈余质量受到影响、审计质量也受到质疑等的结论,一定程度上给投资者利用企业信息进行决策带来了困难。

2 盈余波动的定义和内涵及经济后果分析

2.1 盈余波动的定义和内涵

换句话说,盈余就是企业的当期利润,依据权责发生制,由收入、成本、费用、利得和损失计算而来。由于市场宏观环境的多变性,导致应计盈余与现金流盈余有所差异,从而出现了所谓的盈余波动,即盈余波动描述的是企业基本财务状况的长期发展变化。

做为会计重心的盈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会计指标。投资者通过企业历年的盈余情况,几乎可准确的预测未来投资回报的大小;企业管理者通过盈余情况可掌握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情况,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借助盈余这个重要指标也可以进行企业的盈利预测、管理能力分析等多方面的了解。通常企业盈余与企业的经营效益同向变动。根据Francis,La Fond,Olson and Schipper(2004)的观点,高质量的盈余可体现利润的质量并反映利润的持续性、可预测性、价值相关性、平稳性的特征[3]。

2.2 盈余波动的经济后果

盈余波动性是衡量会计盈余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含蓄暗示,考核企业绩效并进行投资决策时,无视盈余风险的信号提示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在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波动都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endprint

我国学者透过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盈余波动尚不成熟,但根据已有研究表明公司盈余的過度波动会降低企业盈余的可预测性,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向外界传递出企业绩效不稳定的信号,造成股价下跌,降低公司价值(Trueman 和Titman,1988;杨翠霞,2011);盈余波动会负面作用企业未来的融资成本,因为盈余波动会增强企业的破产机率(Howatt等,2009;Garcia-vega等,2012);也会增加企业的信贷成本,加大资本成本,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 Garcia-vega等,2012;许慧,2011;谭洪涛等,2013);Cao等(2012)也发现盈余波动小的公司存在更高的超额收益,而且盈余波动小的公司遇到的贸易摩擦也更少等。

3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波动的影响研究

3.1 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波动的机理分析

依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不完美市场中,交易信息在市场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传递时,由于双方掌握信息的不对称,不同的计量属性就会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和负债的入账金额一经确定,持有期间不随市场而改变,单在处置时确认收益和损失。在平时的持有过程中,盈余不随市场波动而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然而对于公允价值计量而言更重要的是资产、负债价值与市场保持同步变动,即所谓的“盯市会计”。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如同一台传感器,随时对市场的变化做出灵敏反应。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主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股份支付等,这些资产、负债在取得时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之后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市场信息进行后续计量,最后在利润表中表现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等项目的波动,进而引起净损益的波动。

3.2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波动的影响分析

学者们对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波动影响研究的观点有以下两类。

3.2.1 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强盈余波动

Barth,Landsman & Wahlen(1995)用美国上世纪70、80年代银行业的年度数据分析,得出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使得证券投资的利得和损失致使企业年末盈余具有更大的波动性。

黄静如(2012)用9家中国上市银行近4年的数据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扩大了盈余波动。唐凯桃、杨彦婷(2016)以2010—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内控有效性实证检验了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盈余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的盈余波动性。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缓解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盈余波动的正向影响,其中在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中最为明显。

3.2.2 公允价值计量不会增强盈余波动性

Fiechtch(2010)研究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减少了资产、负债中的会计配比错误,从而降低了盈余波动性,他检验了 42个国家的银行样本,发现IAS39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使用降低了企业盈余波动性Peter Fiechter(2011)从整体上研究IAS39下公允价值选择权的运用与盈余波动的关系,发现两者负相关,但并不显著。

4 公允价值计量下降低盈余波动的政策建议

(1)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监督企业管理层的行为而对其有所约束,减少企业的盈余操纵,缓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对公司盈余波动造成的正向影响,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而内部控制中存在重大缺陷的企业则无法在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等各环节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因此加强公司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大有必要。

(2)公允价值准则的不断规范,估值技术的合理使用。非活跃市场在我国的普遍存在,使得大量资产、负债公允价值的取得需要依赖于估值技术,为使得到的会计信息更可靠,建立全面的评估程序,尽力规范估值技术的使用,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在有章可循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在我国会计准则不断完善的进程下,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合理规范使用,同时加强监管,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以此更加准确、合理的计量市场中资产、负债的价值。

(3)加强对会计人员技术的培训和职业操守的遵守。在公允价值的获取过程中需要大胆的职业判断,执业人员的会计从业能力高低对公允价值评估的可靠性有着重大影响。只有会计执业人员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新的市场信息,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应用尽快融会贯通,才能确保公允价值计量信息的可靠性;又鉴于公允价值在具体应用中的灵活性很大,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职业素养对人为操纵利润现象的发生与否意义非凡,对于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也至关重要。

5 结语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已发展成时代的主流,其作为最相关的计量属性,金融资产、负债以及衍生的金融产品的计量非它莫属,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却饱受诟病。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应用导致更高的盈余波动,继而导致越低的股票市场价值;另一方面在非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只能依靠主观判断,可能导致利润操纵,降低信息披露质量,误导投资者决策,因此,总结前人的研究,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和盈余波动的经济后果分析,辩证的认识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利与弊,并提出相关建议来改善准则中的模糊部分,促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使得会计报表中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既相关又可靠,更好地为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 Fischer DT.IFRS13“Fair Value Measurement”[J].PiR,2011(12):235-238.

[2] Francis J,Lafond R,Schipper K.Costs of Equity and Earnings Attributes[J].Accounting Review,2004,79(4):967-1010.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Z].2014.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人民出版社,2006.

[5] 唐凯桃,杨彦婷.内部控制有效性、公允价值计量及盈余波动[J].财经科学,2016(7):121-132.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盈余 价值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