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探索

品牌
科教导刊
2021年01月19日 01:52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陈伟

摘 要 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正式进入社会前期的专业知识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关键培养时期,“立德尚学”“协同创新”“精益求精”理念和精神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石,探索研究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同时也是高校打造“核心竞争力”,创立“特色品牌”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较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创新创业教育 工匠精神 培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01

Abstract The goal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and innovative skills applied talent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s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officially entered colleg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expertise critical early period of culture, "strengthen morality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concept and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tudents is the cornerstone of education,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 craftsman's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ut also in Universities to create "core competencies", the creation of "brand characteristics" major strategic initiatives in promoting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raining mod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good reference and exemplary.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rtisan spirit; cultivation; research

0 前言

应用型本科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突出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以结合当地或区域经济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需掌握实际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处于经济新常态时期,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教育是摆在我们应用型本科大学面前的共同任务,对于广州工商学院这样的刚从高职升格到应用型本科不久的民办高校,如何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创立特色和品牌,在近几年的大胆探索实践中不断积累了不少经验,在“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理念下,逐步形成“立德尚学”“协同创新”“精益求精”理念和精神,在校各项建设中初出成效。和其他高校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好地开展和培育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是今后一段时期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创新發展和创立品牌的一项重要课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1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内涵

1991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上,专家学者们把“创新创业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

因此,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对学习者或实践者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以获得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或活动。

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中认为:“任何人只要有好点子并且去努力实现,就可以被称为工匠。”工匠的核心不是“制作”什么,而是一种心态。“工匠精神”是指“一种生命态度,其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严谨、细致、专业、专注、敬业、坚持等。简而言之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和极致的一种境界,是一种精致化生产的要求。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想取得长期成功,需要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境界。

2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关系

(1)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发展源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而关键人才主要是通过学校不断地教育和培养,教育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的高校,必须以时代要求出发,在遵循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进行相应调整,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髓,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企业家们,为人类社会发展不断作出贡献,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做好每一件事,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服务、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等等新的人类智慧。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不断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将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这也是时代赋予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和责任。endprint

(2)“工匠”精神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大学创新发展新动力。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高等教育模式,也是一种职业教育,从其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与敬业精神教育,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对象对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从这个意义上说,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品质化的职业精神。

广州工商学院从学生进校开始,就不断进行勇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教育,通过“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思想理念,积极“五进”(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活动,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和老师们的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工匠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和老师们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促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为学院“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形成一股新的发展动力。

3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教育必要性及主要问题分析

3.1必要性

国务院[2015]36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教育,是随科技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关键因素,社会对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较大而紧迫。而现代信息时代的创新创业,不像旧时代传统的木匠、瓦匠、铁匠等那样要用手工去创造东西,古往今来,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是每个国家活力的源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也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作为应用型院校,从有效的习成教育出发,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让一部分学生进而能够形成创业能力,担负起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和历史使命,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工匠精神”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今后工作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有别具一格的创意思维,抓住市场的新需求,还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细节和质量,用实干与可靠的技术、发明来扎扎实实地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产业技术进步的瓶颈。唯有如此,才能产生创新创业的强大驱动力。培育“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一方面,要使职业教育、实践教育在国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通过教育培养出更多“专才”的创新创业者。

3.2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与思路不够明确。由于我国以前是政府行政下的教学体制,各所高校习惯于传统行政方式,在全国高校统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下,各高校发展千篇一律,基本趋同,缺乏特色。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期,很多学校还对创新创业教育持观望态度,甚至理解上的不同观点,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定位与思路还不够清晰。

(2)培养人才机制单一,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由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受到行政历史原因的制约,各高校在设置专业的权限上缺乏一定的自由并受到一定影响,往往出现有的专业设置不能完成招生任务,有的社会需要的专业而高校又没设置的现象,培养的专业人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专业设置缺乏自主性和实用性,培养人才的机制不够灵活,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近来年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实用型综合人才,跨学科综合能力型人才急需量较大,而我国长期以来还没完全形成跨学科教育体系或还处在摸索之中。

(3)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还没形成。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人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思维定式,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刚刚接触,还缺乏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认识,尚处于摸索探索初期,还有很多要做的工作,对在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育,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工匠精神,都对高校是个新的课题,尤其是应用型高校缺乏相应的教材和理论实践支撑,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等都还处于探讨和摸索阶段,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还没完全形成。

(4)师资队伍严重缺乏,队伍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对学校来说,教师队伍水平和素养的高低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能力的高低,创新创业教育对目前我国高校来说是个较新的课题,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缺乏是目前最大的困境之一,很多學校存在没有任何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上讲台大讲特讲创新创业,可自己却是“口头军师”“教条主义”,有的是学校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临时抽调老师进行对付等等,从而造成学生根本是应付或不感兴趣。同时师资队伍里也较缺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缺少模范带头作用。师资队伍建设绝大多数高校还处于初期摸索阶段,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5)管理水平及评价体系尚处于摸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对高校的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如政府部门在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作用,如何引导社会对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如何利用政策来指引和评价这一活动的开展,对政府部门来说也是从管理水平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同样高校尤其是像广州工商学院这类高校,应如何发挥自身管理水平,如何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体系,对高校管理者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考验,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还处于初期摸索阶段。endprint

4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思路与对策

4.1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明确定位

首先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定位于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理念和教学任务当中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中的传承和发扬。让学生和教师清晰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创建创新型社会和国家的基石,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教育改革、创建创新型国家等重大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广州工商学院自建校20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方面,理念和定位明确,“以质立校、以生为本、突出特色、崇尚创新。”学院立足珠江三角洲地区,服务广东,以管理学学科专业为主,适度发展工学学科专业,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按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厚基础、宽口径,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办成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以“立德尚学”“促五进”思想的创新运用和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以“正德厚生,励志修能”为校训,正德厚生:追求高尚品德,明确人生目标。教师要讲师德,敬业、乐业、精业;以师爱为魂,尊重、关爱、善待学生,正己化人、为人师表。学生应有优良品德,牢记忠孝之节、仁爱之心、诚信之品。 励志修能:师生员工要对自己、家庭、社会负责;严于律已,居安思危,身体力行,完善人生。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和专业能力。这正是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潜在结合的表现,学院不断发展和提升。

4.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学科专业向跨学科型融合转变

结合当前珠三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需要,紧抓发展新机遇,大胆锐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养,由单一型纯学科教育向跨专业跨学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融合上转变,努力培养有国际视野和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上来。

广州工商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从体制机制创新上强化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改革运作。以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强校工程项目的推动、科研制度的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等一系列举措,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的运行模式,提高了办学质量。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应用特征,把好顶层设计关。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努力促进学生发展方式的转变、学校发展路径的优化上,从单一型学科思维向跨学科思维创新上发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开拓创新思维空间,为创业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4.3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广州工商学院以抓住应用特性,从技术技能角度建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即“四平台、三模块”,“四平台”是: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和综合应用平台;“三模块”是:必修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和拓展项目模块,使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彰显地方特色,从服务区域出发强化实验实训操作。坚持以知识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建构具有应用特征的课程体系。以精品课程为引领,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引入MOOC,探索“多师同堂”的教学模式。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开展教师培训和示范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4.4强化“协同创新”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践,培养“精益求精”精神

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矛盾,在课程教学以及实践训练中,应注重让学生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形成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执著的坚守,养成“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有了这样的职业品质,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他们势必会深入钻研、勤于思考、积极创新。广州工商学院以坚持“双创”为动力,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积极筹建与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拓展校政企合作育人平台。培养学生和教师的“精益求精”精神。

5结语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途径,创新创业要取得成功需要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得以持续的良好内在源动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抓当前发展机遇期,坚定思路,立德尚学,协同创新,精益求精,最终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培养出更多在今后工作岗位上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者。

参考文献

[1] 王贤芳,孟克.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8-120.

[2] 教育部文件(教办[2010]3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0(3).

[3] 刘灿.创新创业要有“工匠精神”[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5(9).

[4] 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34-37.

[5] 张颜梅.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3).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工匠 精神 一线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