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有效性研究

品牌
科教导刊
2021年01月21日 02:19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落...

王中新

摘 要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分不开,但要达到应有的效果,只考虑大学阶段的职业素养教育是远远不夠的,我们应该从小学的品德规范开始,再结合初中、高中的职业伦理知识,切实强化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内化过程。

关键词 品德 职业能力 职业意识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36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in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Based on primary, junior high and high school mo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Zhongxin

(Qil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200)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literacy and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inseparable, bu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only consider the occup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level is not enough,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primary school moral standard, occupation ethics knowledge combined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high school, cut the internalization process of strengthening the occupation morals, occupation consciousness.

Keywords morality; occupation ability; occupation consciousness; occupation morals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分不开,但要达到应有的效果,只考虑大学阶段的职业素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从小学的品德规范开始,再结合初中、高中的职业伦理知识,切实强化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内化过程。

1 大学生职业素养离不开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整体形势不乐观已经有目共睹,实践证明,促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无疑就是职业素养问题了。所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必然成为改善其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要基于从事的职业来进行衡量,所以,他们的职业素养是指其能够胜任未来职业活动具备的综合素养,这主要包括:一是职业意识,即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岗位相关的思想和认识,具体为职业价值、职业道德和职业使命感;二是职业能力,即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并由此产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具体为客观因素和经过学习、训练等活动获得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等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决定,并与任职岗位融合后产生的。[1]不难看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个只依赖技能培训就能解决的问就,因为,满足其发展的物质需求并不是从业者能够自发、持续践行职业道德、职业使命感的唯一条件,我们还需要一个以校园环境为平台、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核心的重要条件。

在我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已是共识,而各高校在这方面也做过很多工作,只是实际效果不理想而已。客观地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达到提升从业者职业素养的目的,应具备长效性、综合性两方面的特质。其中,长效性的关键在于不要放松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但把这种教育局限于某一个学习时段是不对的,这会间接导致我们忽略教育的实效行;综合性的关键在于应该重视大学阶段的教育,但过度依赖或把精力集中在大学教育是片面的,这会造成人力、物力的不必要浪费。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体现其长效性,根本方法就是把它和小学、初中、高中的品德、职业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职业素养中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属于隐性职业素养,它们是内化的或非专业素养, 它们在职业素养中属于核心部分。客观上,大学生无论是否参与社会实践,他们都会接触或学习有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来自小学、初中、高中的品德、职业教育,它们会对大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产生重要的影响。

2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应立足于进一步完善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有研究者认为,职业素养中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属于隐性职业素养,它们是内化的或非专业素养, 它们在职业素养中属于核心部分。客观上,大学生无论是否参与社会实践,他们都会接触或学习有关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来自小学、初中、高中的品德、职业教育,它们会对大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产生重要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开设了与品德、职业教育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虽有差异,但对培养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来说,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而且,它们的课程大纲、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都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它们为学生塑造自身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同时,也为学生在大学阶段强化其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准备了条件,具体表现为:endprint

我国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一、二年级属于第一阶段,开设《品德与生活》;三、四、五、六年级属于第二阶段,开设《品德与社会》课。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前者的核心思想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后者则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学生的人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相较之下,《品德与生活》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规定学生应“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品德与社会》在“能力与方法”方面规定学生应“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客观地说,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是大学生职业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基础。

我国的初中仍属于义务教育,这个阶段开设的《思想品德》课有两个重要理念:一是使学生在生活上积极健康,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即“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二是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做到积极实践,即“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本课程还规定:中学生应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上述内容,对于学生的“能力”、“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们尽管没有提出如何强化技能的方法,但对于指导大学生把社会实践与职业能力结合起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我国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分两部分,其中,必修部分包括《思想政治(经济生活)》(高一)、《思想政治(政治生活)》(高一)、《思想政治(文化生活)》(高二)、《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高二);选修部分包括《思想政治(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高三)、《思想政治(经济学常识)》(高三)、《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高三)、《思想政治(科学思维常识)》(高三)、《思想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高三)、《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高三)。这阶段的思政课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总的看,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同样强调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大学生未来的职业技能是有益的。同时,对“职业伦理”的阐述也更有深度,例如,它指出“职业的忠诚不能超出守法的责任,不能使一个人的守法责任失效”。很显然,这一时期的思政课进一步触及到了学习者的职业素养问题,对于学习者在大学阶段将职业规范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为以后充分认识与体现职业素准备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分篇章详细介绍了科学的就业观、择业观。同时,还重点阐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即“爱岗就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这些内容,为大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做好了进一步的准备,因为,他们除了获得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即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等。它们与小学生的个人品德、初中生的价值观、高中生的职业伦理有所不同,因为,它们更接近实际工作對从业者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肯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所接受的个人和职业伦理教育,没有它们,大学毕业生要适应工作中的职业规范或是实现由学生向从业者的转换,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大学生要提升其职业素养,特别是要加速已有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内化过程,首先应该结合他们在小学、初中、高中所学习的品德规范、职业伦理。不过,我们要强调的是,如果寄希望在大学阶段养成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那肯定是不对的。因为,职业素养中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内容是需要调整、完善或改变的。

本文是“2016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16SC10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斌.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人才培养与就业,2013(12).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3-128.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生活 职业 素养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