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

品牌
物流科技
2021年01月24日 02:34

安徽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贾扬蕾++李陈波++阙师鹏

摘 要:“十三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将从产业数量比例调整转向产业质量能力提升。地处中部的江西省,面临提升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巨大压力。文章从区域物流现实竞争力和发展竞争力两个维度,选取了基础设施、物流规模、物流需求、投资发展、行业产值五大类,共12个指标,构建了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江西省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回归分析法对江西省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并从政府、区域内部及外部三方面给出承接产业转移的江西省区域物流竞争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产业转移;区域物流竞争力;因子+回归分析法;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focus to optimize and upgrade in China industrial structure will be shifted from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quantity proportion to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quality capability.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Jiangxi province, it faces great pres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gistics services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logistics. This paper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selects the infrastructure, logistics and scale of logistics demand,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industry output value of five categories, a total of 12 indicators,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Jiangxi province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er, using factor+regression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Jiangxi logistics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and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regional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ree aspects are to undertake the Jiangxi province regional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promotion strategy of industrial transfer.

Key words: industry transfer; regional logistics competitiveness; factor+regression analysis; Jiangxi province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在此形势下,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之间的江西省,近几年来引入了大量国内外投资,根据《江西省统计年鉴》,2015年,江西省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超过60家,合同外资金额达到近7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95亿美元,其中港澳台商与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两个行业,共达投资总额的49.6%[1]。这使得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中关键一环的江西省物流业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2]。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构建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江西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回归分析法对江西省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并依此给出提升竞争力对策及建议。

1 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关系

1.1 区域物流竞争力含义

区域物流[3]一般是指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以某一大中城市为中心,以该区域的地理范围和经济规模为基础,结合物流辐射能力的有效范围,区域内外的各类物品在供应地和接收地之间将进行有效的实体流动。区域物流中的“区域”是具有特定经济意义的地点范围。在一定层次的行政区域划分基础上,按照物流活动的内在联系形成的物流区域,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存在联系性,各个区域物流通过分工及协作构成了整个国家的物流体系。

将竞争力概念及内涵引入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体系,认为区域物流竞争力是各地区所具有的、综合运用当地生产要素获取最大效益的能力,是在区域之间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及其未来的发展潜力的大小,并从区域物流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两个维度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评价。区域物流竞争实力基于现有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反映了该區域过去和现在的区域物流竞争能力,由区域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区域物流供给能力与物流活动的载体建设水平所体现。

1.2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

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湖到赤松要(Kaname Akamatsu,1935)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理论。之后小岛清(Kiyoshi Kojima,1972)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劳尔·普雷维什(Paul Prebisch,1962)针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实证研究、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加专业和深入的研究。endprint

国内的产业转移研究中,陈建军(2002)、陈刚和刘珊珊(2006)、傅允生(2011)及刘红光等(2011)对产业转移的涵义进行了界定。卢根鑫(1994)、王先庆(1997)等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动因及特性。汪斌(2003)、张可云(2005)、戴宏伟(2007)等针对区域产业转移作用机理与路径进行了相关研究[4]。

1.3 产业转移与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关系[5]

产业转移是产业经济领域的重要趋势,决定区域内部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作为区域主要产业的配套服务产业区域物流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产业转移的影响,同时其对产业转移也有一定的反作用。

1.3.1 产业转移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影响

(1)推动物流产业带的形成。根据法国经济学家佩鲁(1950)提出的“增长极”理论,经济增长一般是从增长中心不断向外围地区扩射传导的。从产业集聚角度,区域物流的演化从点状到线状,再向网络化发展。

(2)物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随着产业转移,物流业快速发展,不断向产业集聚区集中,从而形成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大幅度整合物流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3)物流环境不断改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府为了引导产业向本地区转移会加大本地的物流基础和信息化能力建设。同时资本在选择产业转移的地区时也会考虑当地的物流环境。此外,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会带动对物流行业的投资。

1.3.2 区域物流竞争力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1)现代物流管理加快了产业转移的进程。现代物流管理综合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通过集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优化了区域产业的之间的生态链,加速了产业转移的进程。

(2)承接地区通过加快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顺利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3)推动产业聚集。区域内的物流节点布局能够带动区域内各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聚集。

(4)物流业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降低物流总成本,引导产业转移的方向。

(5)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

2 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

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处于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不同地区,如转出地与承接地,由于经济及物流发展水平的不同,物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本文参照区域物流的定义,结合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特点,考虑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同时遵循如下四个原则选取评价指标:第一,可获取原则,指标的对应数值可以在国家、地区历年统计年鉴或者统计公报上找到;第二,可比较原则,指标在涵义、统计口径和时空上要有可比性;第三,综合性原则,从不同的角度选取适当指标,综合反应区域物流的竞争力;第四,坚持定量原则。

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对相关从业人员和该领域专家的访谈记录,分析区域物流竞争力构成,本文共选取了基础设施、物流规模、物流需求、投资发展、行业产值五大类,共12个指标,如表1所示。数据来源于江西省历年统计公报及统计年鉴。

其中与区域物流能力直接相关的公路、铁路及内河里程数为基础设施指标,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为物流规模指标,同时区域物流需求变量考虑选择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人均GDP,投资发展与产值与物流产业运作的效率密切相关,因此将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金额及增加值分别作为竞争力中的投资发展与产值指标,这两个指标主要体现由产业转移带来的区域物流竞争力指标的变化。

3 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

3.1 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该方法是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在1904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求研究变量之间的基本结构,并试图用少数几个“潜在的变量”(即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研究变量的数据结构,达到降维的目的[6]。虽然只有少数几个因子,但是通过因子分析找出来的公因子,能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7]。

由统计数据可知,自2002年起,港澳台商+外商投资开始增加。因此,为说明近年总体情况,对江西省区域的物流竞争力评价,选取了2002年至2015年的数据平均值进行分析。

各原始数据的单位和数量级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各指标之间不具备可比性[8]。为了避免数据量级差别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数据处理到同一量级层面[9]。表2为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后的数据。

由表2可知,因子X■,X■,X■,X■,X■,X■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矩阵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而这几个因子组合与X■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相关性较小;X■,X■,X■,X■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由此满足“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低”原则。

(1)对12个指标做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表3),可得KMO=0.690,sig=0.000,根据检验原则(KMO检验系数>0.5,sig值<0.05时)由此可知上述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2)对各个变量的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荷载的总和以及旋转平方荷载的总和进行计算。如表4所示。

可以看出,經总方差分解,有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它们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3.145%、10.968%,累计贡献率为 94.114%,累积贡献率大于90%。因此可以采用这两个因子对江西省历年物流竞争力进行分析。

(3)对各个变量的变量共同度进行分析:变量共同度是衡量因子分析效果的常用指标,它反映了所有公共因子对原变量的方差的解释程度。取值在0~1之间,取值越大,说明该变量能被因子说明的程度越高。一般来说,每一项指标变量的共同度值基本都达到0.80以上,则表明这些指标数据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上表分析结果显示12项指标的变量共同度基本除X■endprint

=0.795,非常接近0.80这一标准。其他指标的共同度都在0.85以上,说明12项指标的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这些变量可以很好的被公因子解释。

(4)计算公因子的因子载荷。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进行因子正交旋转,得到公因子的载荷矩阵表4所示。从表中的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单,各因子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值相差不是非常明显,解释各公因子之间的意义不明确,为了达到简化结构和使各变量在某单因子上有高额载荷,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出各因子荷载值的差别,因此对各因子进行旋转。

3.2.2 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将因子分析法构成区域物流竞争力关键要素相结合,建立了江西省物流竞争力的评价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得出了江西省物流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同时也得出了影响江西省物流竞争力最主要的几个因子。第一,江西省的物流竞争力在2002~2015年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第二,从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公因子1对江西省物流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最大。对公因子1影响显著的因子是X■人均GDP,X■进出口总额,X■人均GDP,X■货运量,X■货物周转量。对公因子2影响显著的因子是X■内河通航里程,X■公路通车里程,X■客运量。第三,从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对公因子1产生重要影响的是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X■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X■进出口总额。对公因子2产生重要影响的是X■内河通航里程,X■公路通車里程,X■客运量。

3.2.3 验 证

历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变化如图2所示:

由图2中的曲线可以看出,2003~2013 年,江西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大致经历了一个曲折下降又上升的过程。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2003~2008年间是曲折下降的过程,这一段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2 450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 469亿元,增长1.2倍,但江西省物流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008~2009年间,金融危机来临,江西省的生产总值出现了负增长,而虚拟经济更加繁荣,带动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发展,因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与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上升;“十二五”期间,《江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江西引进了大量外资,同时重点产业开始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表现在2009~201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与生产总值的比例平缓下降;2013年后,为了发挥物流产业助推区域经济的作用,江西省大力投资物流相关产业,如交通设施规模、物流园区建设等,因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与生产总值的比例处于上升趋势。

4 承接产业转移的江西省区域物流竞争力提升策略

承接产业转移的江西省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首先要分析物流产业的现状并对其竞争力做出综合评价。通过上述分析,江西省应该发挥地理区位优势,把握产业转移的机遇,弥补产业不完善的缺点,化解产业结构落后的威胁,促进区域物流向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物流竞争力。

4.1 政府策略

承接产业转移和物流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单靠几个扶持政策就可以完成的,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制定长远合理的规划。

第一,规范管理区域物流市场。在区域物流市场的管理中,政府起着指导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此外政府应该完善、规范市场制度。例如通过专业的物流行业协会对市场进行治理。

第二,保证相关部门同市场的有效对接。现代物流涵盖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同时涉及到的十几个管理部门,国家发改委、税务部、海关等。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来实现市场和各部门的协调,保证物流产业政策落到实处,改善政策环境,有效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物流产业发展。

4.2 外部发展策略

第一,打造完整物流产业链条。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认识到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并不是单靠引进几个大企业或者引进大量资金来实现的,不完善的产业链对物流企业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形成是需要全方位的配套体系建设,尤其是物流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因此,江西省要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区位、丰富的自然资源、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及交通、基础建设的优势,尽快完善产业链。例如率先在赣州南康家具物流行业试点,打造适合木材和家具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的完整物流产业链。

第二,推进物流产业集聚。物流产业集聚就是将大量的物流及其配套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汇集,从而达到管理、生产、运输成本节约的目的。物流产业集聚进程中,物流企业间合作与竞争的效应更加突出,从而导致行业内优胜劣汰,行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强,区域物流经济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引导物流产业集群化从而形成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优惠政策的扶持和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产业集聚。例如在原有大型物流园区(南昌保税物流中心和赣州综合物流园区等)的基础上,通过优惠政策拉动周边物流资源的聚集。

第三,借助优势产业。物流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会拉动对物流产业的投资,扩大物流规模,提升区域物流竞争力。尤其是优势产业,极化效应明显,拉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因此,引导物流产业协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产业发展,借助优势产业快速发展。江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南昌是国内领先的飞机生产基地,新余的钢铁远销海外,矿产的开发、运输、加工,飞机零配件的运输等环节都和物流产业紧密相关。物流行业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优势产业,发展与之高度相关的特色现代物流服务,优势产业势必承接相关的产业转移,物流产业可以借此扩大规模,提升综合竞争力。endprint

4.3 内部发展策略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江西省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外部的发展策略,更需要提升内部的发展质量。

第一,通过引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物流竞争力。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江西省要结合市场需求布局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并对相关配套设施提前做出规划,一边吸引投资一边完善信息基础建设。在引导产业向内转移的过程中,可以优先考虑引进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当地物流企业,促使其信息化、专业化发展。近几年,江西省承接的产业转移主要是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制造业的转移势必带来新的技术,电子产业又是省内的支柱行业,因此将电子产品制造业扩展到物流行业,物流运输设备、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的升级将有效提升区域物流竞争力。

第二,通过现代化的专业物流人才培养来提高区域内整体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物流竞争力。现代物流管理不仅需要物流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撑,更需要专业的人才运营、管理。物流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不仅有利于现代信息技术进入物流产业,也有利于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例如在省内高校建设物流行业的产学研平台,引导物流经济、技术、信息系统、管理等专业的人才集聚,建设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物流产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洪饶云,郑林,胡新. 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2):29-32.

[2] 刘友金,廖倩,聂瑶,等. 基于梯度系数的产业选择研究——以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为例[J]. 湖湘论坛,2012(4):69-74.

[3] 李兆磊. 区域物流系統演化机理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 贾扬蕾,阙师鹏,刘高常. 产业转移背景下企业物流模式比较与对策研究[J]. 物流科技,2013(2):20-23.

[5] 李丽,黄超,刘琦杰. 产业转移和区域物流能力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41-47.

[6] 高秀丽,王爱虎. 区域物流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10,15(4):41-45.

[7] 许礼刚. 产品和辩证视阈的赣南稀土产业竞争力分析及综合评价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6):36-40.

[8] 王圣云,沈玉芳. 我国省级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及特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7(10):104-110.

[9] 李新蕊.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比较与应用[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6):23-26.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物流 区域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