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渗透意识形态教育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1月26日 10:26

...术大学召开学生工作人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培训会

廖永坚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课程的改革深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以及综合素养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合理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加以实施尤其重要,也是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现状,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及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6-0020-02

教学内容应力求实践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要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逐渐被列入了高校的必修课的行列。然而,由于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国内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研究还不够。时至今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尚未进入成熟阶段。

1 大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的认识、理解、情感与态度,体现了一个人职业方面的心理素质与思想素质的综合。职业意识通常以职业知识为基础,以职业价值观念为核心,对自身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思考。高职大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职业意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具有良好职业意识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将要从事何种工作、需要何种技能,并因此具有充足的动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这类学生在毕业就业时,会目标明确直接奔赴适合自己的企业,从事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高职大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职业意识,利校、利企业、利社会。一方面,就学校而言,学生具有较强职业意识有利于提高学校专业教育的效果,且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增强有利于学校就业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就企业而言,具有良好职业意识的学生往往在工作中能够清醒地认识自我,做到脚踏实地而不会好高骛远,有利于保持企业人员的稳定性,实现企业利益。总体而言,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2 大学生职业意识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实证研究较少,而以往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资料也有待进一步的更新和验证。本次研究某职业学院2010级在校学生,在实际调查中随机抽取了全校各专业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00份。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意识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内容,以了解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研究统计分析的结果如下:

2.1 大学生对就读专业的了解。问卷题目设定为“您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将来的工作有紧密联吗”、“您所学的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群,您了解吗”,问卷列出了四个答案,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选择认为所学专业与就业关系很大的,占到37%;认为有一定联系的占到57%,而认为联系很小和没有联系的分别占5%和1%。对自己所学专业面对的职业群比较了解的占41%,有一定了解的占32%,而不了解和不清楚的分别占18%和9%。该项调查显示了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专业与就业的联系,认识到专业所面临的岗位群。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专业不了解或不感兴趣,认为与就业没有关系。

2.2 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及职业规划。设置问题“您在校时对自身职业发展制订过发展规划吗”、“您对自己职业定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问卷结果显示制定规划的只占有47%,甚至21%的学生没有此方面的打算。对于职业的选择43%的学生以社会需求为依据,38%的学生以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为依据。而以家庭的要求或学校的指导为依据的分别占12%和7%。此项调查显示大约一半比例的学生对未来缺少规划。

2.3 思想政治课程与职业关系。设置的问题包括“您认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与您将来就业有关系吗?”、“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您认为下列哪一门课程对您的未来职业影响可能最大?”根据调查结果,69%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了解国家政策,与就业有关系;15%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中只有法律部分对就业影响,10%的学生认为只有该课程的职业道德对就业有帮助,另外还有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与就业没有关系。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对就业影响的调查,22%的学生选择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的学生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5%的学生选择了《形势与政策》,另外有32%的学生认为三门课程都很重要。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现状

3.1 大学生群体对课程不够重视。调查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并没有得到大学生群体的足够重视,绝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大学期间学习目标不清晰、学习动力不足,甚至没有人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今后的帮助程度有多大。不少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乃至惊慌失措,不知大学的生活何去何从,只好随波飘荡。于是往往就把时间浪费于看小说、上网、游戏、过度的社会交往等行为中,怀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面对学习[2],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不达标的表现之一。

3.2 现行课程内容宽泛,缺乏针对性。时代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导致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不断趋于成熟,而职业规划课程对生涯规划内容的安排多年来停留在同一个高度上,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而且有越来越多不同专业的学生呼吁课程内容契合自己所学专业,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在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实践操作、轻理论研究的倾向。同时教学内容的缺失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课程体系中包括“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三个主要环节。受到上课时间和课时的客观因素限制,教学内容几乎都会被压缩或删减,形同虚设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越发地抗拒枯燥的理论课程。endprint

3.3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各年级学生的需求。课程需求分析表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和极高的兴趣。对于课程内容的需求,各年级的学生也不尽相同,低年级的大学生希望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的分析;高年级的大学生则更希望课程中的求职技巧及就业政策能够紧跟当下的社会现状,以便更好地面对就业与择业。在课程形式上,学生普遍希望增加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义深远的课堂活动。同时,学生也非常期待能与授课教师在课后有更多的个性化交流,以获取针对个性化问题的指导。

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问题的原因

4.1 大学生自身原因。很多大学生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更有甚者整个规划基本要素缺失,条理不清,思维混乱。不少大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规划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规划”,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诸多问题。几乎所有被访谈的学生都提到,以往大多是埋头学习,很少关注社会环境对自我未来发展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对学校所提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给予的关注度过低,从而导致课程教学效果降低。

4.2 学校原因。就目前情况来看,有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并没有起到实质上的指导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出现了“盲区”。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政策宣讲、求职技巧培训和就业手续办理等事务性工作的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的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显不足,因而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者和规划者,高校对课程的管理和引导有限,对旷课的查处也很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4.3 教师原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才会取得预期的课程设置效果。在当前课程的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在掌握最新就业政策及就业技巧的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有很好的掌握。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专业的授课教师较为缺乏。目前,高校从事生涯规划的教师大多数是由学校就业指导机构或基层学生工作部门和政务部门的教师兼任,专业领域的授课教师极其缺乏。而在这些兼任性质的生涯规划教师中,部分教师在接受一两次相关培训后就走上讲台进行授课,直接结果是他们对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从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角度来说,这些兼任教师并没有得到专业的技能培训,也没有系统了解过业务知识,并且从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在信息获取以及知识储备方面都无法达到专业生涯规划课授课教师应有的水平。另外,由于兼任教师多数时间要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业务水平被忽略一边。仅仅是在课前匆忙的备课,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在教学过程中,授课形式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无趣,教学内容空洞泛泛,过多地侧重于理论阐述,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授课教师的大面积缺乏人员和素质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这些问题与当今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高期望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成为目前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建议

5.1 课程需要注入本校特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要从高校自身的实际出发,注入本校特色,与学校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学生的择业观教育要与学校的育人理念相一致,避免千篇一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和全程性的工程。在现阶段,高校应该多形式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逐渐形成完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成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平台。

5.2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新生入学存在“目标定位、人际交往、学习问题、就业压力”四方面的问题。可见,就业问题不仅困扰着面临毕业的学生,更对刚入学的新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实现课程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在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安排不同侧重的课程内容。

5.3 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建立具有较高水平的既要专业化又要专家化的职业规划队伍。要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者的全员化和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全程化必然也要求其工作的全局性,要求所有人员的全力参与和配合,形成一套以职业生涯规划中心为核心的队伍显得意义深远而重要。

总之,大学生職业生涯规划是国内外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合适的教学模式是确立和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真正从学生的未来发展出发,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当前提升综合素质、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内容进行落实。

参考文献

[1] 马睿.余国庆.控制论视野中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优化[J].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

[2] 岑道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23).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调查 职业生涯规划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