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寿命对比
赵强
摘 要:在钢板热轧生产线上,轧机在高温重载的条件下工作,轧辊承受周期性的热载荷作用,会过早产生疲劳裂纹,缩短设备的疲劳寿命,使其提前失效。针对这一问题,从轧辊材料选择、冷却方法和结构设计3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这对轧钢现场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轧辊;疲劳强度;轧辊材料;冷却方法
中图分类号:TG333.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2.051
在钢板热轧生产线上,轧机在高温重载的条件下工作,轧辊会承受周期性的热载荷冲击。在轧制应力、热应力等载荷的综合作用下,疲劳裂纹会过早出现在轧辊上,缩短轧辊的疲劳寿命,使其提前失效。基本几周次下来,轧辊材料就会发生屈服。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论述,要想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要先考虑材料,因为如果材料选择不当,即便是采用最优良的结构设计方案和最佳的冷却方式,可能对提高零件疲劳寿命的效果也不会太明显,不会产生质的变化。同时,还要考虑的是冷却方式的选择,思考采用什么样的介质冷却,在什么部位冷却。另外,考虑采用什么样的轧辊冷却结构,因为对结构的设计前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这方面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如果在选择一种性能很好的材料的前提下,加上有效的冷却方式和优良的结构设计,就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1 材料选择
工程上常用的材料有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和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金属间化合物、特种金属材料和合金等,其有较好的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复合材料是由2种及2种以上不同的材料,在微观或宏观上结合形成的新材料,各种原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弥补,使其综合性能比原来的材料更优越,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高分子材料也被称为聚合物材料,具有很高的弹性和柔性,但其熔点或流动温度很低,热稳定性不好。陶瓷材料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高熔点、高耐磨性、高硬度和耐氧化等优点,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本文通过对现有资料繁荣对比和对以往经验的总结,选了2种材料研究,一种是纳米陶瓷,另一种是钛合金。
1.1 纳米陶瓷
在纳米陶瓷产生之前,人们常采用的陶瓷为工程陶瓷。工程陶瓷具有质量轻、导热性能好、硬度强度高等优点,同时,还具备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的特点,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工程陶瓷有致命的缺陷,它很脆,易碎,易产生裂纹,韧性也比较差,因而在使用上受到了较大的限制。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的广泛,产生了一种新的陶瓷——纳米陶瓷。这种材料既保留了工程陶瓷的高硬度和耐高温特性,还具有金属材料的良好韧性。
纳米陶瓷是在现有陶瓷中加入纳米粉体改性得到的,这些粉体是指纳米级颗粒、晶片纤维、晶须等,使传统陶瓷晶粒、晶界达到纳米级别,从而大幅度提高材料的韧性、塑性和疲劳强度。
纳米陶瓷与传统陶瓷相比,在断裂强度和断裂韧性方面都有大幅提高,耐高温性能也有明显改善。同时,纳米陶瓷的硬度、弹性和抗热震等性能要比传统陶瓷好,其具备在高温重载热轧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1.2 钛合金
钛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它具有很多的优异特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中。在钛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化学元素,可以组合生成钛合金。
钛有2种晶体结构,分别为密排六方結构的α钛和体心立方结构的β钛。利用这2种不同晶体结构的钛,添加适当的化学元素,就能够得到不同组织的钛合金。按照不同的基体组织,钛合金分可以分为3类,即α合金、(α+β)合金和β合金,我国分别用TA,TC,TB表示。
α钛合金的抗氧化能力强,性能稳定,在500~600 ℃的温度下,仍可以保持良好的抗蠕变性和较高的疲劳强度。(α+β)钛合金,是一种双相合金,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综合性能也很好,能较好地进行热压力加工,还能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但其热稳定性次于α钛合金。β钛合金,不经热处理就有较高的强度,室温强度可达1 372~1 666 MPa,但其热稳定性最差,高温下不建议使用。
在3种钛合金中,最常用的是α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在高温重载热轧条件下,可能更适合使用α钛合金。
2 冷却方法选择
在轧制现场,通常采用给轧辊内部通循环水冷却、轧辊表面喷雾冷却和通水冷却与喷雾冷却相结合的方式为轧辊降温。运用同一种冷却方式,采用不同的冷却介质,冷却不同的部位,可以得到不同的冷却效果。
2.1 冷却介质的选择
良好的冷却效果依赖于轧辊与冷却介质之间有较大的换热系数。在冷却方式和冷却部位相同的条件下,冷却介质的导热系数是影响换热系数的关键要素,而且介质的选择不光考虑冷却效果,还要考虑介质的耐高温性、无毒和不污染环境等因素。
在选择冷却介质时,笔者给出2点建议:①改变喷雾冷却中水雾的物理状态,即用颗粒很小的冰粒来代替水雾中的小水滴。②用干冰作为冷却介质,干冰为二氧化碳固态物,常压下-78.5 ℃,干冰吸热后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量。在现场可以将压缩空气与干冰颗粒混合,通过喷嘴将混合后的干冰颗粒喷向轧辊表面冷却。
2.2 冷却部位
经过分析,轧辊的冷却部位有3处:①轧辊与轧件的接触部分;②轧辊与轧件未接触的轧辊表面;③轧辊内部的冷却孔。
关于冷却部位,笔者给出3点建议:①采用尺寸合理的连铸坯(在保证轧件轧制后应有强度的情况下,使铸坯尺寸尽量接近产品尺寸),减小压下量,减少轧辊与轧件的接触面积,降低温升;②对轧辊与轧件未接触的辊面,用多组对称多喷头的方式强制冷却;③更换轧辊内部冷却水,采用冷却效果更好的冷却液。
3 结构设计
在对轧辊强度、刚度影响比较小的情况下,在轧辊内部靠近边缘处沿周向,尽量多地开冷却孔和冷却槽结构,增大冷却液与轧辊的换热面积。
4 结束语
在高温重载的条件下,轧辊承受着周期性的热载荷作用,会过早产生疲劳裂纹,缩短疲劳寿命,使其提前失效。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轧辊材料、冷却方法和结构设计3个层面论述,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现场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欧阳向荣,易幼平.双辊铝带铸轧机冷却能力的设计分析[J].有色金属加工,2015(3):48-50.
[2]申世杰.热应力对万能轧机轧辊变形及其疲劳寿命影响分析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3]律微波,李晓俊,刘小兰.极具市场潜力的纳米陶瓷[J].新材料产业,2015(3):48-50.
[4]雷电.铜冷却壁在攀钢高炉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沈阳:东北大学,2006.
[5]周成.钛合金的工艺加工特性[J].中国科技博览,2011(36):470.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