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探究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1月29日 10:13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探究

李宛霖

[摘 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正在发展,在城农网建设改造工作中,无论从其技术性、重要性、投资数和任务量都占有相当的地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现场实际要求的有机结合,将促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更加完善。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63;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5-0084-01

引言

电力自动化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而逐步形成的,是一个综合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网络和用户的集成概念,其研究和实现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掌控和监视电力从电厂到供应的全过程,使输配过程更有效和通畅。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流程与控制要求

在各个领域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都非常广泛,伴随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遍,电力系统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控制与管理,而是通过自动化技术把各个领域的技术进行结合,实现电力系统的管理、控制及优化。

1.1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基本的工艺流程

在电力系统的控制中心装设现代化的中心控制计算机,以其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网络,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化网络,从而实现信息传达和指令传输。中心控制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总体的调节控制,而一些监控设备则是主要负责各种操作的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过程中,一般运用分层控制的操作控方式,以实现系统运行的合理、经济与可靠。

1.2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的一般要求

a)快速而准确的收集、检测和处理一些电力系统中的各个元器件或者系统的相关运行的参数;

b)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各种元件的整体控制,为各个设备的运行操作者提供一些调控的策略,或者对相关的元件进行直接的调控;

c)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控制不仅能有效地节约人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能延长一些设备的寿命,大大降低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的改善与提高电力系统设备的运行性能,尤其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有效的避免连锁的事故和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

d)实现电力系统的各个层次、局部系统和各元件之间的综合协调,为电力系统找寻最优质供电运行方式。

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应用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基本工作流程是,在相对的中心地带的调控中心装置现代化的计算机,以此向四周辐射网络系统,围绕这一中心的发电厂、变电站之间则设置信息服务和反馈的远方监视控制装置,并能够时时监控,从而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网络覆盖面,形成全面的畅通的信息传达和指令传输。中心计算机负责总体调控,而相关的监控设备则主要负责诸如设备操作和事故内容的记录、编制各种报表的记录处理、系统异常事故的自动恢复操作和常规操作的自动化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以控制为中心。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采用的是分层控制的操作的方式,即在调度所、控制所和发电厂、变电站的各组织分层间,按所管辖功能范围分担和综合协调控制功能,以达到系统合理经济可靠运行目的的控制系统。

当前,分层控制依据电力系统的大小一般分为二层和三层控制,中央控制所相当于一个中枢神经,负责总体性的控制。主要是负荷-频率控制,主干系统的电压控制,发电厂、变电站的监视系统,系统安全监视控制,调度记录统计,发电计划系统构成。配有CPU(控制用计算机)、CDT(循环数字遥测)、TC(远方监视控制装置)、SSC(系统稳定控制装置)、VQC(电压-无功率控制装置)。中央控制所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和设备的完整性。而中央控制所下行任务则需要由地方控制所来完成,从而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完整系统。地方控制所主要功能是对发电厂、变电所进行有效监控。对地方系统的电压控制、安全监视、水工调度、运行记录、报告和通报发电计划与系统构成计划,等等。

中央和地方控制所实际上是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其主要作用就是对电网安全运行进行时时监控、对电网进行有效的调度以及对电网运行安全分析和事故处理。它必须要具有集中控制功能和有先进的继电保护和控制,并能远距离控制、抗电磁干扰;有事件记录;可无人值班;能适应全系统统一控制的需要;满足分期建设的要求。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分层;数据分快、中、慢速传递;保护系统通信高度优先,但不经常占用;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功能处理器配置成群;数据采集装置设在开关站内;数据采集装置的数量和地点应具有灵活性;备用方式的选择具有灵活性。

在实现主网、发电厂、变电所自动化的同时,国外先进的电力部门已开始用先进的配电设备装备配电系统,组成配电SCADA系统,通过光纤等通信手段控制监测城乡的配电,例如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监测、控制自动重合器、启动分路开关等。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手段是:数据性信息的传输必须有一个可靠的调度通信网,传输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数据,生产调度数据、远动数据及行政、财务、供应及计划管理数据等。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中的信息传递主要分为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两种方式。从上至下的信息传递一般称为下行信息传递,主要是从各级控制所下达到发电厂、变电站的指令和操作信息,从下至上的信息传递一般称为上行信息传递,就是传达判断、处理所需信息。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要求

3.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趋势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不断从低到高、从局部向整体进行发展。如今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控制技术也逐步趋向于:在控制策略上逐步向最优化、智能化、区域化、适应化、协调化发展;由单一元件向部分区域以及整个系统发展。

3.2 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的安全的特点

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的安全特点为:装置的维护、调试方便,容易操作,保护性能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装置的功能丰富、先进、可进行灵活的选择,逻辑回路动作的正确率、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逐步实现了远程控制、监测、通信、调节功能,取代传统的变电所的事故音响、预告信号、仪表监测的一些作用;实现远程监控取代了传统的人员值守模式。

四、结束语

虽然,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已经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和监控技术开发为主要标志内的阶段,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电力需求大、电网建设复杂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改革开始较晚的国家来说,在追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須要注重对传统技术和设备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早日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 靳静.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调试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3):144.

[2] 王泓权.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调试策略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185.

[3] 方明.电力系统变电站自动化调试策略的研究与应用[J].通讯世界,2016,(23):153-154.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电力系统 变电站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