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质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研究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1月31日 11:35

关于水煤浆气化工艺过程中的特殊调节阀

时宝清

[摘 要]本文就煤质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煤质的影响,以期给相关单位以借鉴意义。

[关键词]煤质;水煤浆;气化工艺;影响

中图分类号:TQ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5-0036-01

引言

作为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煤气化技术是指以煤和氧气或空气为原料,经过气化反应,将煤炭等其他含碳可燃固体资源转化成为清洁的煤气CO和H2,进而用于生产各类化工产品,包括合成氨、尿素、甲醇以及乙二醇等,在很多领域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气,节约资源,缓解日益突显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我们对水煤浆气化工艺中煤质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有利于我们找到促进水煤浆气化技术更新的路径。

1 煤工业分析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

煤的工业分析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根据GB/T3715,煤的工业分析主要有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及固定碳4个指标,利用工业分析结果可初步判断煤的基本性质。

1.1 煤的水分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

煤的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结晶水;①外在水分是在煤的开采、运输、储存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面以及大毛细孔中而形成,在常温下很容易失去。②内在水分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由于毛细的吸附作用,其蒸汽压低于纯水的蒸汽压,要在高于纯水的正常沸点的温度下才能失尽,所以较难蒸发除去。③结晶水是指煤中矿物质所含的结晶水或化合水,通常较难析出。在工业分析中一般以内在水分作为评定煤质的指标。水煤浆气化采用湿法进料,料浆因为需要良好的稳定性、流动性及泵易输送等特点,所以对主原料煤的水分有一定的要求。内在水分是影响成浆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内在水分越高,成浆性能越差,流动性愈不好,内在水分低将利于高浓度的料浆制备。料浆浓度高,带入气化炉中的水分相对少,减少了蒸发水所消耗的潜热,因而使一氧化碳和氢气的产量增加,气化强度和气化效率均得到提高,能耗下降。根据煤种形成年代不同以及不同地域环境等影响煤质相差较大,内在水(Mad%)含量小于2时煤浆浓度达到65%~68%,如咸阳煤、鹤煤所制的煤浆浓度为65%~68%;内在水(Mad)含量10%左右时,煤浆浓度在59%左右,如宁夏煤所制得的煤浆浓度在59%左右。

1.2 煤的灰分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

煤的灰分不是煤的一种固有性质,而是指煤的内在矿物质和外来矿物质,是煤在规定条件下完全燃烧后的固态残留物。

1.2.1 煤灰的化学组成

煤灰主要成分为硅、铝、铁、钙、镁、钾、钠、钛、锰、硫和磷等元素的氧化物及其盐类。一般而言,煤灰中酸性氧化物含量越多,煤的灰熔融性温度就越高;碱性氧化物含量越多,煤的灰熔融性温度就越低。

1.2.2 煤灰的熔融性及熔化后的黏性

煤灰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没有一个固定的熔融温度,只有一个相当宽的熔化温度范围,因此煤灰在一定温度下能形成共熔体。加热可测得煤灰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半球温度(HT)和流动温度(FT);工业上一般固态排渣气化炉多选软化温度(ST)作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主要指标。煤灰的熔融性与煤灰的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最密切,灰分中酸性成分比例越大,熔融温度范围就越高,反之越低,高灰熔点的煤根据煤灰中酸性物及碱性物组分,通过添加碱性或酸性助熔剂来调节酸碱比,有效降低煤灰熔点。通常用酸碱比=(SiO2+Al2O3)/(Fe2O3+CaO+MgO)来粗略判断煤种灰分熔融的难易程度:当比值处于1~5之间时为易熔,大于5时为难熔。灰黏度对于液态排渣的气化炉,正常排渣要求的黏度为5~40mPa·s最高不超过50mPa·s,灰熔融体在重力作用下停止流动的黏度约为100mPa·s。

1.2.3 煤灰组分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

煤灰是煤中的惰性物质,其产率和组成对气化反应本身不大,灰分高的煤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灰渣增加,势必带走部分潜热和显热,使煤的热效率降低。并且煤中灰分越高,气化煤耗、氧耗越高,影响气化炉的正常运行,根据资料介绍,同样反应条件下,灰分含量每增加1%,氧耗约增加0.7%~0.8%,煤耗约增加1.3%~1.5%。一般情况下灰分宜低于12%(包括加入助熔剂),灰高还易堵塞灰水管道。煤中灰分虽然对气化反应本身影响不大,但还必须保证适宜的灰渣(黏度)流动,所以灰分成分,对所要求的水煤浆气化温度有主导影响。水煤浆气化属熔渣、气流床气化,因而要求煤灰熔融性温度(FT)要低,为确保灰分熔化、气化炉排渣顺畅,气化操作温度要高于流动温度50℃~100℃。最好选用低灰熔融的煤,通过添加助熔剂或不同煤种配比有效降低灰熔点。

1.3 煤的挥发分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

煤的挥发分:煤样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至一定温度并恒温一定时间,除掉外部水分,逸出的全部氣态产物和液态产物(呈蒸汽状态)。挥发分与水不同,它不是煤中固有物质,而是煤在特定条件下受热后挥发出的有机质及其分解的产物,其数量和成分随加热条件而变化。但由于水煤浆气化采用高温气化,气体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极短,所以气固之间的扩散反应是控制碳转化的重要因素,因而一般要求煤中挥发份大于25%。

1.4 煤的固定碳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

固定碳是指从煤中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残留物。与挥发分一样,固定碳不是煤中固有成分,而是热分解后的剩余产物,不仅含有碳,还包含氧、氮、氢、硫和氯等元素,与煤中碳元素的含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煤的固定碳是气化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与煤中碳含量不同,煤的固定碳含有多种元素,每种元素对水煤浆气化工艺都存在一定影响。

2 煤元素组成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

2.1 煤的元素组成endprint

煤的元素分析提供煤的基本成分度量,指出煤中用于气化反应和转化为气相的每种有机成分的量。通常煤的元素组成实际上仅指有机质的元素组成,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元素组成。

2.2 煤元素组成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

2.2.1 碳、氢含量

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因此碳、氢是煤被燃烧、气化生成合成气的主要反应元素,碳、氢含量高,相对煤耗低。

2.2.2 氧含量

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组成元素,它主要以有机状态存在。煤中的氧含量是影响煤中碳转化的首要因素。在实际操作中,设计煤要求的正常气化温度(1200℃~1700℃)由氧气和煤(即煤中的碳)的比率来控制和保证。为防止CO过多转化为CO2,总氧耗在多数情况下要稍低一些,但O/C并非愈低愈好,過低会导致流动性差,黏度上升,易堵渣口与下降管。

2.2.3 硫含量

煤中硫以硫铁矿、有机硫和硫酸盐形式出现,有机硫占硫总量的20%~80%不等。煤中的硫分是有害杂质,它能使钢铁热脆、设备腐蚀,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污染大气,此外,煤中硫在气化环境中形成硫化氢和一硫化碳,随合成气进入后续系统,如果硫含量过高,会给后工序的煤气净化及脱硫带来负担。

2.2.4 卤化物和微量元素

氯等卤化物和其它微量元素作为无机物(例如灰分中的NaCl)处理,不进入气相,除了潜在的结渣问题外,对气化反应没有影响。由于渣中含有氯化物,所以水煤浆气化除渣系统设备选材应为耐腐蚀的双相钢。

结束语

总之,水煤浆气化工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煤气化技术。不同的煤质对水煤浆气化炉及相关设备的设计、操作及运行均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各地新煤化工项目的不断增加,作为煤炭资源洁净利用的技术之一,水煤浆气化技术将在技术上给予有关煤化工项目以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丽娟,田凤兰,王飞荣.煤质对水煤浆气化工艺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13:53-54.

[2] 张蕾.论煤的适应性对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的影响[J].化工管理,2015,25:208.

[3] 邢荔波.煤质对水煤浆加压气化炉操作性能的影响探析[J].煤质技术,2016,01:34-38.

[4] 周涛,雷鹏.煤的适应性对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4,18:66-67.

[5] 孔祥东,陶莉莉,钟伟民,程辉,钱锋.煤质组成对水煤浆气流床气化炉性能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09:1685-1689.

[6] 王建萍.煤质对水煤浆气化装置运行的影响[J].化肥设计,1999,05:19-22+3.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煤灰 煤质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