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疥癣病的诊治-特种养殖信息大全
吴巍++李永彬
绵羊疥癣病又称绵羊螨病,俗称绵羊癞病,是由疥螨科或痒螨科的各种螨寄生于绵羊表皮内或体表内引起的慢性、高度接触性、寄生虫性皮肤病,以接触感染、引起病羊发生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为特征。该病最易感染幼龄羊,成年羊抵抗力较强。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冬季和春季最易发生。由于该病短期内可使羊群迅速发病,治疗不及时或继发其他疾病,可导致羊群的大批死亡。现就一例绵羊疥癣病的诊疗过程做一介绍,以期引起养羊户对该病的重视。
一、发病情况
2017年1月初,驻马店市平舆县杨埠镇的一个绵羊场所养殖的绵羊发生了一种传染病。病绵羊表现食欲减退或不食,皮肤发炎,剧痒和不安,严重的病羊皮肤有结痂。该羊场共饲养绵羊400只,2017年1月5日开始有绵羊陆续发病,截至1月11日到附近的兽医门诊就诊时已有五十多只绵羊发病,死亡10只,发病率达13%(50/400),病死率达20%(10/50)。1月12日到平輿县杨埠镇农业服务中心就诊。笔者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等,最终确诊为绵羊疥癣病。
二、临床症状
可见发病绵羊群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不食,在病绵羊的嘴巴、鼻梁、眼圈、耳根等无毛处有炎症变化,严重的局部可见擦破、溃烂、化脓和结痂。还有的病绵羊不停地啃咬患病处,在墙角磨蹭、擦痒,发病严重影响到其采食和休息,致使其消化机能紊乱,逐渐消瘦。
三、实验室检验
1. 细菌学检测。无菌取病死绵羊的肝脏以及患病羊的患病痂皮等组织病料,涂片后,经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任何细菌;将上述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和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未发现任何病菌生长。
2. 寄生虫检测。采用无菌操作的方法,从发病绵羊的健康与病患交界的皮肤处采集病料,用凸刃刀片在病灶的边缘处采集皮屑至出血,然后将病料放在载玻片上加数滴液体石蜡,然后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了疥螨的幼虫和虫卵。
四、防治措施
1. 治疗措施。立即将患病绵羊与健康羊群隔离,对从患羊身上清除下来的污物进行集中销毁,患羊接触的用具以及接触患羊的人员手臂要进行严格消毒。对发病羊群用2%的来苏尔冲洗皮肤,及时清除患羊结痂,并用5%敌百虫溶液擦洗患处,1次/天,连用5天;对发病羊群症状严重的用阿维菌素按0.2毫克/千克体重进行皮下注射,连用7天,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后,间隔7天再重复用药5天。对未发病的羊群用0.05%辛硫磷或0.05%敌百虫溶液进行药浴,1次/天,连用5天。对严重衰弱的患羊做好强心、补液等对症治疗。另外,还要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和微生态制剂等免疫增强药物,来提高羊群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通过采取以上治疗措施,3天后没有再出现新的发病病例,患病羊群精神良好,食欲增加,治疗效果显著。2周后电话回访,绵羊群已基本恢复健康。
2. 预防措施。一是定期对羊群进行检查和灭螨处理。在该病每年的流行区域,不论发病与否,在剪毛1周后对羊群用双甲脒或巴胺磷进行药浴。第一次药浴4个月后,再重复药浴1次。注意对同一区域的羊群要集中进行,不能漏浴,保持好药浴的水温,最好是37℃,药浴时间不得少于2分钟。二是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如需引种,需到规模化、专业化种羊场引进,引入后需隔离2周,同时要做好对绵羊疥癣病的检疫工作,确定为健康、无异常的绵羊方可入群合圈。三是要保持羊舍内外通风良好,干燥清洁,运动场或圈舍可射入阳光。应合理安排羊群饲养密度,定期对舍内外和用具进行消毒,杀灭传染源。四是饲养员平时要注意观察羊群有无发痒、脱毛情况,及时检验疑似病羊并隔离治疗;对同群未发病的其他羊只也要进行灭螨处理;对圈舍内外以及病羊接触过的用具进行紧急消毒,防止病原扩散,同时要注意防止饲养人员及接触过的用具传播病原。
3. 诊断注意事项。绵羊疥癣病与绵羊蠕形螨病、湿疹和过敏性皮炎等疾病在临床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应注意做好鉴别诊断,防止误诊,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联系地址:吴 巍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邮编:463000;李永彬 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邮编:4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