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节目主持人教育背景与传播力关系研究

品牌
科技传播
2021年02月05日 13:10

...频道客串\"花样天气\"节目的主持人,并借助电视银屏讲述与\"坐飞...

金雨萱

摘 要 独立于各地广电媒体的气象影视节目,是公共气象服务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作为海洋与气象节目的直接体现者,不同教育背景的主持人所展现的传播力,决定了这类节目能否适應社会节奏的变化、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和媒介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关键词 气象节目主持人;传播能力;传播效力;教育背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96-0088-03

在我国,独立于各地广播电视媒体的气象节目,其主持人交叉性的职业身份让这支队伍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但这类节目的必视性特点,又使其始终占据重要的社会资源和媒体资源。近年来,广东省开始关注气象主持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已全部配置专职气象节目主持人。从最初在有大气科学专业背景的人才中选拔主持人,到如今多样化的人才选择,从国家到地方气象节目为媒体输送着越来越多的主持人。这些不同教育背景的主持人,在不断变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传播力呈现出哪些特点呢?

为了有针对性的了解气象节目主持人的教育背景,精准的进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可行性的,寻找由专业人才传播能力和传播效力共同构成的传播力的提升方式,做到有数有据,《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课题组选取了海洋资源丰富、已全部启用气象节目主持人的广东省进行研究,通过个人访谈、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调研。课题组先后走访了广东省气象局及广东省内所有沿海城市气象部门进行调研,直接和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及部分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座谈,搜集到了丰富的资料,以保证本项目数据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课题组调研的单位包括广东省气象局影视中心和广东省内14个市级气象局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从粤西地区沿海岸线向东,既有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也有经济和人文环境相对较弱的沿海和内陆城市,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主持人教育背景及现状

1.1 年龄

本次调研的广东省气象节目主持人共计57人,其中全职主持人46人,两极年龄分别为:22岁,入职一周;42岁,入职16年。兼职主持人11人,两极年龄为20岁和53岁。(调研统计数据至2017年3月31日止,期间工作地点变动的,仅以变动后计一人次。)从传播实践能力和传播效力来看,可将主持人划分为三个年龄段,即:25岁以下培养期,25~30岁上升期,30岁以上稳定期。

年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广东省东部沿海城市专职气象节目主持人年龄结构相对比较年轻,汕头、汕尾、揭阳、惠州共10位主持人全部在28岁以下;中部城市主持人年龄结构相对

合理。

1.2 学历

20世纪90年代国家及省级电视台播出的气象节目开始启用主持人,先期的主持人大部分是从预报员中选拔,学历起点普遍较高,气象学专业背景为气象节目主持人最初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东省内其他大部分城市气象节目从2009年后开始起用节目主持人,其中有优秀的预报员转型担任主持工作,但更多的主持人是根据岗位需要进行招聘。不包括进修学历,广东沿海城市全职气象节目主持人46人,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14人,大专以下学历2人;兼职主持人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

1人。

1.3 专业

广东省气象节目主持人多数脱产学习的学历专业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专职主持人:播音与主持专业29人(含播音与主持方向),大气科学专业5人,影视表演专业4人,音乐教育专业2人,影视编导专业1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人,旅游管理专业1人,英语专业1人。兼职主持人:播音与主持专业10人,气象预报专业1人。综合来看,播音与主持共39人,占全部主持人68.42%;与影视相关的影视表演和影视编导专业共5人,占全部主持人8.77%;气象类专业共6人,占全部主持人10.53%。

目前,多数气象局在岗的主持人全部是播音与主持专业。广东省气象局近年来聘用的主持人和兼职主持人的专业要求全部是播音与主持专业。一部分地方气象影视部门和高校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合作教学实践基地。一部分地方气象影视部门与当地电视台合作,兼职主持人全部是当地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1.4 继续教育情况

继续教育包含上岗前和上岗后相关的培训,单位组织和个人的继续进修学习。

岗前培训各地的要求不同,广东省气象局、中山市气象局、珠海市气象局、汕尾气象局等,主持人上岗前需要经过为期1个月至3个月不等的实习培训,培训结束后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包括录制节目样片,由专家小组审核和分管领导逐层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工作岗位。各地培训的基本内容有: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中的走位、指图、表达方式等,其余内容则根据实习主持人的专业、当地的节目定位等选择影视制作、气象专业知识等内容进行培训。也有部分气象局无岗前培训,这样的单位通常选择招聘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到岗,入职后边做节目边进行培训。

上岗后的培训的差异性更明显,中山气象局和东莞气象局对于主持人的培训相当密集,中山气象局同时对主持人伴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主持人分批参加全国气象业务轮训,定期组织主持人进行海洋与气象业务的学习和节目主持交流活动。主持人参与培训的内容包括:播音与主持实践、影视制作、海洋与气象业务、气象行业相关资格认定(如:预警员)。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入职两年以上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

非气象类专业毕业的所有主持人在工作中都需要通过向预报员请教或上网进行自学,以完成对于海洋与气象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和进一步积累,调研的所有主持人中仅一位主持人选择以自考的形式完成大气科学专业学历学习。

2 不同教育背景传播力的优劣势比较

“传播力”中既包括了与传播主体的理念、技能、形象相关的传播能力,也涵盖了涉及节目主持的关注度和新媒体传播美誉度的传播效力。气象节目从最初的“必视性节目”到网页、APP、微博、,全面征战网络,不同教育背景的主持人,传播力的特点也各不相同。endprint

2.1 播音与主持及相关的影视专业

播音与主持及相关的影视专业在招生之初就关注学习者的形象和声音条件,主持工作中进行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根据表达内容以恰当的聲音形式、语速节奏和丰富的副语言,呈现给受众一个鲜活、生动的传播者形象。既符合现代媒体“视”“听”双通道传播的特点,也符合受众对于媒体节目直接体现者的基本审美需求。以大量专业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这部分教育背景的主持人能够快速适应主持工作,并形成个人稳定的主持风格的关键,也是让受众能够信赖主持人,形成良好传播效力的关键。

此次调研的14个单位中,已有10个气象局制作的节目在城市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播放,不同媒体平台面向的不同收视人群,满足不同收视行为习惯,主持人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选择都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播音与主持及相关的影视专业教育背景的主持人在适应媒体传播途径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部分主持人因其对媒体的高敏感度,在新媒体节目的开发,和个人品牌价值的经营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惠州气象局的两位主持人在网络直播平台自办的《惠聊天气》得到了许多新媒体受众的青睐和喜爱。

虽然这部分教育背景的主持人传播力优势明显,但劣势也同样突出。

内容专业化是气象节目的重要特质,主持人所受的专业教育程度和对传播内容的认知与传播影响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背景中相关知识学习的缺失对于气象节目主持人,特别是入职时间不长,尚处于成长期的主持人,专业内容解读困难成为较普遍的现象。懂得传播规律,却不明白传播内容,是不可忽视的传播力短板。

2.2 大气科学专业

具有大气科学专业教育背景的主持人,在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初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部分主持人懂得气候、了解天气,对气象信息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把握,天气现象和预报结果也能够精准分析。遗憾的是,主持人缺乏主持知识和传播意识,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广东省多个城市的气象部门已不仅仅为传统媒体提供气象预报类节目,气象访谈类节目、气象专题类节目、特殊天气时的直播节目等,越来越丰富的节目形式,需要主持人了解传播规律,以恰当的传播语言搭建气象信息、气象知识与百姓间沟通传播桥梁。

另外,传者与受者对专业性内容认知水平不对等,不仅会造成受众对传播信息的误读,更可能形成受众对信息准确性的质疑,从而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特别是灾害性信息预警播报,如果受众对传播者及其传播内容无法形成真正的信赖,会给传播范围内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的极大威胁。所以,传播中的气象专业化视角,反而成为制约大气科学教育背景主持人传播力的又一因素。

2.3 其他专业

这部分主持人的传播行为往往从模仿开始,节目更注重形式,弱化专业感,用人单位对主持的质量也不会提出过高的要求,轻松愉快通常是第一位的。从传播力来看,主持人略带方言的语音特点,在区域传播中具有一些优势。而且,与工作内容无交集的教育背景,会为受众提供别样的主持人气质和收视体验。但是,大众媒体平台的传播者,是否有在虚拟的交流环境中为受众营造真实交流感受的意识,心系受众,想受众所想,答受众所急,是在长期的传播活动中主持人传播效果持续的根本原因。

从主持人传播的有声语言内部表达技巧来看,缺失对象感和内在语的表达过程,很难生动自然。以庄重沉稳为基调,却不让受众感受到彼此身份和角色的差异,有清晰的态度、恰当的语气、合理的重音处理,镜头前的表达要既有生活语言的平实质朴,又不失传播主体的灵动热情,这是受众的期待,更是气象节目主持人的魅力所在。

3 如何提升气象节目主持人传播力

从气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农村大喇叭,到年轻人津津乐道的微博大V,今天的气象节目已不仅仅满足传统媒体的需要,、网络直播、户外大屏……在不同传播平台、节目形态、传播内容间如何自如驾驭是对如今的气象节目主持人的重要考验。身为重要的传播主体,既是气象科学的宣传者和引导者,也是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服务者主持人的传播力不仅决定着节目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节目中提供的服务性信息能否得到有效传播。

3.1 以明确的传播目的提升传播力

任何传播形式想保证传播力,都离不开根本的传播目的。传播环境的改变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多样的渠道,也在不断的唤醒受众的自主意识,独立的内容和单向的传播过程再也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2016年珠海航展期间,国家气象总局的领导在珠海视察工作时再一次强调,气象预报节目要走专业化的路线,播报老百姓看得懂的专业内容。越来越多的节目和主持人开始将“看得懂”“专业化”作为节目的传播目的,以生动的图文解读,让受众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知识的增长,这样的节目正带动着更多的受众从被动的接受信息变为主动的了解信息。

立足传播目的,寻求恰当的传播技巧与方法,提升传播能力的同时,也拉动了主持人关注度、美誉度背后的传播效力。

3.2 推行合理的行业人才评定标准

与传统媒体播音员主持人的成长路径不同,海洋与气象节目主持人职业化等级评定并不明确,调研的46位全职气象节目主持人中41人参加了职称评定。3人参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职称评定,目前的职称情况是一级播音员(中级职称)2人、二级播音员(初级职称)1人;38人参加气象技术资格评定,目前38人全部是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

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气象节目主持人这样一个特殊行业的行业人才评定标准缺失,让从业者苦恼,更让整个行业在选拔人才时没有相应的参考。推行合理的行业人才评定标准,明确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以此确立主持人自我提升的方向,才能带动其传播力和个人价值的共同发展。

3.3 培养专业型人才

气象节目中教育背景与主持人的传播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气象节目主持人一定是:主持人中最懂得气象知识的,气象人里最了解传播规律的。专业型人才就是在其知识结构中,有气象理论的深度,也有传播应用的广度。这是气象节目主持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用人单位和受众最理想的主持人。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国300余所高校每年培养近2万名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气象影视类节目主持人才的培养却始终空白。在综合性教育中,找到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才能真正提升整个行业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气象 主持人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