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日语“のだ”句语义功能研究

品牌
科技视界
2021年02月07日 17:45

...ルにによる広告认知経路の影响度分析

罗雪梅+林义

【摘 要】本文用認知语言学进行识解的基本图式——<感觉><知觉><认知>较有效地解读了具有<发现>表达效果的“~のだ”句的认知过程。也就是,最初用五官——<感觉>——被动性地把握事态。然后用<知觉>主动性地、有意识地确认刺激源。最后通过含有意外性的“~のだ”句认知到刺激的由来,产生<发现>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认知;识解;意外性;发现

0 引言

语言具有认知功能,人们凭借语言来认识客观世界,表述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所得。人们认识、观察世界时受到某种认知方式的制约。 “~のだ”的习得一直以来是一个难点问题,所以中日对“~のだ”的研究不计其数。但是利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和方法探讨“~のだ”的成果还是少之又少。本研究试图用认知语言学方法来考察具有<发现>表达效果的“~のだ”句。

如下例句即所谓的具有<发现>表达效果的“~のだ”句。

(1)(それまでわからなかった機械の使い方がわかったとき)

そうか。このボタンを押せばいいんだ。(白川博之(2002:285))

(2)(掲示板を見て)明日会議があるんだ。(同)

说话人在说话时识解了此前没有认识到的事态(“按这个按钮就可以”、“明天有会议”)。也就是,通过使用“~のだ”进行识解。这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

1 认知语言学的视点

1.1 所谓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简而言之就是“语言是通过人的认知活动赋予(表达)动机的”。这种观点与长期以来的“语言任意性”观点相对立。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认知”活动的媒体,比其他任何媒体所能起到的作用都更重要。基于这个认识,假如真是如此,那么人的“认知”活动中可认定的某些倾向性当然会在作为媒体的语言的存在方式中留下某些烙印,所以语言不是任意的。由此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对“~のだ”“赋予表达动机”的机制重新进行考察。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物质外壳和体现形式,并将思维固化下来;思维是一种心理活动,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语言是这种心理活动的终极产品的表达形式。所以,要探究语言的本质,就不能只考察其外在表现形式特征,而必须对语言化了的思维进行考察。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形式和意义及其规律的科学。站在认知语言学的立场来看,不同的表达完成不同的功能,反映不同的认知。应用于教学中,不是仅仅教学生“因为日本人都这么说,所以就这么说,固定用法记住并模仿应用就行了”,而是要采取思考“为什么日本人这么说”这样的姿态。也就是说,这样的表达方式背后有怎样的对事态的“把握方式”?有怎样的“思想”?研究语言无法离开使用语言的人,而是要介入“认知”这种“人”的“思想”活动作用,把“语言”作为与“人”密切相关的事物来考虑。

1.2 通过认知语言学进行识解的基本图式——<感觉><知觉><认知>

池上嘉彦、守屋三千代曾如此论述:“「<感覚>(sensation)<知覚>(perception)<認知>(cognition)という順序になります。これは<人間>が自らの<環境>(environment)と関わる際の過程を記述する基本的な図式なのです。”(<感觉>-<知觉>-<认知>的顺序是人类记述自己与环境相关联的过程的基本图式。)另外,“<感覚>―<知覚>―<認知>という過程の中で、<認知>を特徴づけているのは<意味>が関わっ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です。<感覚>は身体内の器官で刺激を感知したということ、<知覚>は刺激源の<存在>が確認できたということ、そしてその刺激の<意味>が分かるということで<認知>の段階に至るということです。この点を踏まえて言うならば、<認知>とは<意味を読みとる営み>であると考えることもできるでしょう。”(在<感觉>-<知觉>-<认知>的过程中,认知的特征是与<意义>相关。<感觉>是指身体内器官感知到刺激,<知觉>是指确认刺激源的存在,当了解到刺激的意义后就达到了认知的阶段。基于这一点,可以认为认知就是读取意义的行为。)

2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考察

由此,前文的两个例句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可以进行如下的思考。

(1)(それまでわからなかった機械の使い方がわかったとき)

そうか。このボタンを押せばいいんだ。(白川博之(2002:285))

偶尔按到了正确的按钮,或者按照说明书试着按了一下,机器开动了。说话人感到了机器 的变化。—(感觉在起作用)。那么为什么机器会开动呢?再次进行思考。—(通过知觉进行确认)。最后终于明白了,原来按这个按钮就可以啊。于是不由得发出了(1)这句话。也就是通过使用“~のだ”,读取了机器使用方法,完成了认知的识解过程。又如:

(2)(掲示板を見て)明日会議があるんだ。 (同)

扫了一眼告示板(<感觉>), 确认写了什么(<知觉>),读了内容,有所了解。通过使用“~のだ”,读取了通知的内容并告诉了自己(<认知>)。

(3)A:* へえ、こんな本がある。

B:へえ、こんな本があるんだ。(白川博之(2002:285))

(4)A:あっ、机の上に本がある。

B:*あっ、机の上に本があるんだ。(同)

关于(3)(4),白川博之认为:如果发现具体的事物,通常不使用“~のだ”句。例如在报纸的广告上看到了有意思的书名,就会说(3)B。然而,发现桌子上有书的时候就会说(4)A。这是由于(3)B中所提的书是指书的内容,而(4)A的书是指具体的书这个事物。

可是,与(4)B相似的(5)却符合语法表达。

(5)(壁や天井でごそごそしている音がすると、ねずみではないかと思いながら、屋根に上がったら、)あっ、屋根の裏に巣があるんだ。(作例)endprint

从以上各个例句可以总结出具有<发现>表达效果的“~のだ”句的共性为:能感受到发现新事物的意外性。“~のだ”句前接部分为此前没有认识到的事态,通过使用“~のだ”句,将前面的事态变为既定事态去把握,完成<认知>这一最后的识解过程,意外性也由此产生了。连屋顶里面都有老鼠窝是从未想过的,但是确实有。由于发现了意外事项,所以用了“~のだ”句,但是桌子上有书是很普通的事,所以不能使用具有<发现>表达效果的“~のだ”句。也就是并非由于是“内容”还是“事物”,而是取决于是否有意外性的存在。

又如:

(6)A:あ、雨が降っている。

B:あ、雨が降っているんだ。(野田春美(1997:81))

根据认知语言学观点,认知过程不同,反映在语言上就有所不同。反之,语言表达不同,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有所不同。因此,(6)A是对所见到现实景象的直接描写。某种声音传到耳朵里(<感觉>)。主动去寻找是什么声音(<知觉>)。明白了是下雨声(<认知>)。(6)B则不同,说话人才注意到在说话之前就已经发生的下雨这一既定事实,并进行识解。通过使用“~のだ”句,明显能够感受到认知的过程。

4 结语

本文用认知语言学进行识解的基本图式——<感觉><知觉><认知>较有效地解读了具有<发现>表达效果的“~のだ”句的认知过程。也就是,最初用五官——<感觉>——被动性地把握事态。然后用<知觉>主动性地、有意识地确认刺激源。最后通过含有意外性的“~のだ”句认知到刺激的由来,产生<发现>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罗雪梅(2011):現在時の肯定平叙文におけるムードの「のだ」表現効果に関する考察. 九州共立大学研究紀要,第2巻第1号.

[2]白川博之監修(2002):中上級を教える人のための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 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第2刷.

[3]吉田茂晃(1988):ノダ形式の構造と表現効果.國文論叢,昭和63年(1988年)3月第15号.

[4]罗雪梅(2012):現在時の肯定平叙文におけるムードの「のだ」に関する再考察——本質および機能を中心に.九州共立大学研究紀要,第2巻第2号.

[5]池上嘉彦?守屋三千代(2009):自然な日本語を教えるために――認知言語学をふまえて.ひつじ書房.

[6]野田春美(1997):日本語研究叢書9「の(だ)」の機能.くろしお出版.

[7]田野村忠温(1992):現代日本語の文法Ⅰ――「のだ」意味と用法――.和泉選書. 初版第2刷.

[8]山下秀雄(1979):日本のことばとこころ 言語表現にひそむ日本人の深層心理をさぐる.講談社.第1刷.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认知 语言学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