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学科建设规划...
佟雪红+鲍成满
【摘 要】学科建设与发展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和核心。文章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模式与途径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学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了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两种发展模式以及学科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发展模式
大学是以学科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学术组织,高校的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活动均要围绕学科建设开展。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是高质量学术研究和高端科技人才培养的基础,它既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更是衡量一所高校学术水平和知名度的重要标志,集中反映了学校的自身发展特色、课程建设特色、学生培养特色等方面,学科建设与发展是现代高等学校发展的根本和核心[1]。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4.2%,完善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在当代高校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2]。但是,地方高校普遍办学历史较短,学科建设基础薄弱,许多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忽视特色、盲目求大求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导致在科研团队、资金投入、资源协调等等各领域均出现了偏差,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发展规划。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地方高校应认清现实,完善各项资源和配制进行学科结构的优化和完善,快速提升办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实现转型发展。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地方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模式和途径。
1 学科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1.1 学科建设有助于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培育特色学科,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比如,盐城师范学院充分利用江苏滩涂面积为全国之首,而盐城滩涂又占江苏滩涂四分之三,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淤长型淤泥质滩涂这一独特优势,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建设成立了“生物工程”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在多年的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滩涂资源设立了以下5个研究方向:生物种质资源的保育和利用、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开发、生物农业技术、生物医药材料、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以五个研究方向为中心,形成了立足沿海滩涂、服务地方经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并重的学科特色,已建立了一整套规范而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学科建设业也迈上了新的台阶,对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学科建设有助于形成特色学科群
学科建设体现了地方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学科群则是围绕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建立起来的互相渗透的学科群体[3]。比如,我校以“滩涂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和“滩涂生物活性物质发掘与利用”团队为基础,依托“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滩涂生物农业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省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平台为科技创新平台,有望成立滩涂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特色学科群。发展特色学科群不仅可以为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而且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协同创新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3 学科建设有助于发展特色专业
学科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学科建设支撑和推动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有助于培养特色人才[4]。比如,我校“生物工程”特色专业依托生物工程省重点学科这个平台,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及科研素质,本学科学生学习风气浓郁,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目前,已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985、211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二十多名,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金奖和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等奖项15项。
2 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等院校跟985、211等综合性大学相比,无论办学条件、还是教育资源实力差距都比较悬殊。而在学科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缺陷和问题:
2.1 基础薄弱,高水平学科平台和学术团队缺乏
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由于建校时间比较短,学科建设基础普遍都比较薄弱,在学科队伍、科研平台资源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另外,地方高校的地理位置、办学历史及引进人才待遇等,也成为制约学科未来发展的一个瓶颈。
2.2 学科特色不足,建设方向分散
地方大学应以特色办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首任。但是部分高校不顾办学条件和办学基础,一味追求学科建设的“大和全”,而忽略了自身的特色,直接导致学科建设方向分散,且各个方向发展不平衡,影响建设的成效。
2.3 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许多地方高校由于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等因素的限制,经费筹集渠道较窄,对学科建设的投入力度也相应比较小,从而阻碍了先进仪器、新技术、高端人才的引入,不利于学科建设的发展。
3 学科建设的发展模式
3.1 适应地方需要型发展模式
发挥高校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天然资源、服务地方经济需要,是发展学科建设的重要模式。比如,盐城师范学院利用盐城地区特色的滩涂地貌和丰富的盐土生物资源,建立了“生物工程”特色学科;华北电力大学逐渐建设了一批服务电力行业的优势特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動化”、“热能工程”等;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家和上海市持续重点建设下,学科水平快速跃升,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已率先跻身世界30强,数学、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已成功进入世界百强。
3.2 定位差异型发展模式
主要是地方高校在与其他高校处于竞争弱势地位之中需要在差异化方面寻求自身的发展。比如,盐城师范学院的优势是教育,因此,我校重点打造“教育学”学科规划,并将其发展成为省重点建设学科,确保了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中原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以纺织、服装为自身特色,努力发展纺织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位居第七名,实力雄厚,并进一步带动了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优势专业的发展。endprint
4 学科建设途径
4.1 强化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改善与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领导
实行“一把手工程”,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把主要精力用于学科建设,不断创新思路,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学科方向建设实行责任人制度,学科方向按项目立项进行管理,项目负责人与学院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权、利,确保计划落实。
4.2 加大学科平台建设的力度和广度
科技平台建设是科技工作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汇集学科队伍、凝练学科方向、构筑创新基地,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区域性大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校生物学领域,有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2个平台,在学科平台数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扩展。
4.3 注重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构建“学科方向带头人+创新团队”模式。重点打造特色学科,组建由高水平的学科方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创新团队,制定学科各个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规划,形成主攻科研方向。积极争取优秀人才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政府特殊津贴、各级教学名师等优秀人才计划。
4.4 促进服务社会和成果转化能力
根据江苏沿海大开发及地方经济建设实际,加大对学科特色方向培育力度,力争取得一批高层次、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实现国家级科研奖励零的突破。
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要以横向课题为纽带,争取与我校周边的滨海、大丰等企业合建一批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开发基地,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强化学科与江苏沿海大开发的对接,完善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共建联合研究院、产学研联盟等成果转化平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5 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
首先,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学术交流思路,加大学术交流力度。鼓励学科方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走出去”参加国内外的重要学术活动。学科争取每年拜访2所大学,扩大学科的知名度。
其次,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学。每年拨一定的学科建设经费外聘高水平的国内外2-3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长短期讲学、学术交流、合作科研和共同指导研究生。
4.6 强化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社会环境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修订和完善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积极倡导“案例式”、“探究式”教学方式,促进教风和学风的根本好转。
开展教学质量、学风检查等活动。探索和推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通过创新性实验、专业技能训练、实习、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加大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省级精品课程系列、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多出高水平成果,积极申报国家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
【参考文献】
[1]林华,农伟强,黄东益.构建优势特色学科群,提升地方大学核心竞争力[J].高教论坛,2014,5(5):53-55,72.
[2]吕谷来,康锋,叶秉良,陈利江.地方高校特色學科建设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4):264-268.
[3]申天恩.中国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理念创新及构建要素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13-5,5:64-67.
[4]罗静.打造特色学科,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水平[J].铜仁学院学报,2013,15(6):122-125.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