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2月11日 01:59

中学生的写作认知能力与培养

李佳文

[摘 要]写作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从构思阶段到行文阶段再到成文阶段,整个写作过程都需要思维的参与。思维的成果决定了写作的成果,思维的深度影响写作的深度。高中阶段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写作思维进行专项训练有利于迅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文章基于高中生的视角,对提高自身的写作思维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写作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R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007-01

写作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但是,从当前高中生的写作思维培养现状来看,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还不够高,缺乏相应的写作技巧,使得写作水平下降,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对高中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与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对高中教育及学习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写作思维概述

1.1 写作思维的含义

写作过程就是我们的思维过程。写作时我们既要运用体现历史传统的经验思维,又要运用逻辑性很强的理论思维,还要运用形象直感的形象思维,以及从人们内心深处突然爆发出来的闪烁着耀眼的思维光芒的灵感思维。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写作之道也是无穷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客观事物的不同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来描写它、表现它。

1.2 思维与写作的关系

写作是思维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思维是写作的物质基础。思维贯穿整个写作过程,没有思维活动,就没有写作活动。在写作主体与客体之间,思维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先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观察力从大千世界搜罗出丰富的写作信息,再通过自己独特的发现力和理解力对搜集的写作信息进行筛选,筛选后的写作信息就会存储在作者的大脑中,之后作者对存储在大脑中的信息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也就是说经过复杂的思维活动,形成对客体的本质性认识和独特判断。

1.3 培养高中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写作教学中注重思维训练对培养具有良好思维品质、善于独立思考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培养高中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就要求高中生在日常写作中,注重自身写作思维能力的拓展,比如按照教师指导运用发散思维审题、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与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联想和想象等,多思考,表达自己具有独特性的观点。

第二,国外写作思维能力培养带给我们的启示。在美国的写作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用卡片记下一闪而过的想法,采用“脑力激蕩”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锻炼学生活跃敏捷的思维。法国的作文教学重视论说文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美国、法国的写作教学启示我们思维训练实际上没有一个固定模式,只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就值得我们去尝试。

2 当前高中生写作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动力性困难

动力性困难指的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缺乏写作的热情,面对写作往往处于被动和消极的状态。“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这是很多高中生真实的心理写照。多数学生不但不喜欢写作文,而且对写作文存在厌烦心理,上作文课时往往焦躁不安,拿到作文题眉头紧锁,思路全无,迟迟下不了笔,即使下笔了也是胡乱写一通,交了就完事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写作的热情,长此以往,学生对写作就形成一种畏难的情绪,写作水平也长期得不到提高。

2.2 能力性困难

高中生在写作中常常会碰到“不知如何下笔”、“有话说不出”等问题,这些在写作技法等操作层面上表现出来的困难就是能力性困难。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立意不新颖。学生不管拿到什么作文题,都会往“诚信、宽容、拼搏、爱心、友情”这些方面去立意,因为这些主题宽泛,可供选取的材料较多,写起来比较顺手。由于立意不新颖,导致写作内容刻板、空洞,抒发真情实感的较少,没有充分表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

第二,结构模式化。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学生喜欢模仿高考满分作文,喜欢套用万能模版,喜欢背诵一些经典句式,使得即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写过很多作文,但其结构与内容并没有很大的创新,且结构模式化严重。

第三,材料雷同化。通过对周围同学的观察发现,当前高中生写作出现的一个现象——材料雷同化严重。学生引用的历史文化、名人等等比较俗套,比如象征刚正不屈的竹、傲霜斗雪的梅、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象征高洁品格的兰花等意象也常常被学生采用。

3 高中生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多角度审题

从事物的两面性去发散审题。正如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任何事情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弊的一面,事物的两面性为思维的发散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逆境一方面会阻碍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又会磨练人的意志,促进人的成长;一个人生活一方面会让人觉得孤单,另一方面又会让人学会独立,变得坚强;快节奏的生活一方面使得社会高效率地运行,另一方面又使得人们身心疲惫。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从事物的两面性去思考问题,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2 强化辩证思维的培养

辩证思维贯穿整个写作过程,辩证地分析材料中的人和事,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这样才能读懂材料的真正含义,写出一手好文章。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注重强化辩证思维的培养,了解辩证思维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辩证思维的三条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还有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和偶然性、理论和实践、前进性和曲折性等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到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变化发展、互相影响的,从而能够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为写作的完善、缜密、科学打基础。

3.3 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独创性和求异性。联想作为创作思维的一类,其是指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是十分重要的。联想力首先可以解决作文的材料问题,因为由此事联想到彼事,可以丰富材料;由进步的联想到落后的,可以加深思索;由表层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可以深化理念;由可见的联想到不可见的,可以拓宽思路。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想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需要思维敏捷的写作能手。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自身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解辩证思维知识,在写作过程中从多角度去思考,不断去创新、联想,从而写出好的文章,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会娟.浅谈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14:30.

[2] 郑俐华.班班通环境下农村高中生写作思维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5,09:84-86.

[3] 于彩玲.基于高中生思辨能力培养下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提高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17.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生活 思维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