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策略思考

品牌
山东工业技术
2021年02月16日 16:41

与东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相关人员座谈-学院赴沪 浙高校走访调研

摘 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结合以地矿为特色的西安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了该专业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选取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针对地矿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创新能力培养等建设意见,旨在为地矿背景下的环境工程特色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工程;地矿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质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9.213

1 环境工程现状分析

1.1 环境工程专业简介

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21世纪重点发展学科之一,其是一门融合了理化生、管理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学习水、气、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规划、资源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能够在环保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行业规划、设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对于一些研究型大学还承担培养一批环境学科应用基础性及应用性研究的高层次人才[1]。全国多数综合大学均开设了环境工程本科专业。截至2016年底,全国设有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学校达到418所,年招生人数3万人左右。

1.2 西安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

西安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于1998年获批,2010年归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管理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专业认证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人才为导向,既满足环境工程专业通用标准,又兼具地矿特色。建立加大实践力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制度和措施。

2 专业建设存在问题

2.1 环境工程专业发展

由于全国开设环境工程专业高校数量较大,培养的环境工程人才同质化严重,接受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企事业单位岗位人数相对有限,造成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签约率逐年下降[2],环境工程生源亦收到影响。同时由于学校对优势学科投入的倾斜,使得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师资等方面建设投入相对较少,地矿类高校环境工程的特色不明显,因此造成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较为缓慢,与国内其他高校还有较大的差距。

2.2 课程体系建设

本校环境专业课程结构包括四大板块:通识课程包括公共政治课、公共基础课、人文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化学类课程、生物类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绘图数据处理文献检索类课程;专业课程包括各环境要素污染控制技术及评价与管理课程、矿区环境整治类选修等课程;集中实践包括教学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课程设计等。但在课程运行过程中发现,该课程体系理论课学习多而实践环节少,两者相互独立而结合不紧密,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课程设置与绝大多数院校几乎雷同,并未与学校原有优势学科结合,体现不出地矿类高校环境工程特色。同时课程教材建设在体现地矿类交叉学科和新环境工程进展方面不足。

2.3 实验室建设

本专业现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微生物、环境监测等专业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开设的实验亦较为完备。但实验室运行过程中由于实验课时量相对较少,且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开放,作为理工科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平时的实验锻炼机会少,实验操作能力差。同时一些交叉学科课程实验配套实验仪器设备投入有限,开展导致这部分课程学生只懂理论,而此类实验正是体现特色、增加学生就业砝码的重要实践,因此总的来说实践教学资源和硬件条件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地矿类环境工程特色人才培养的要求。

2.4 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单位选取仍旧以传统污水和热电处理厂为主要基地,并没有发挥地矿类院校特色,而地矿类相关企业是环境保护重点关注的企业和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造成学生地矿基础知识欠缺,工作后需要长时间努力自学才能胜任相关工作。实习单位选择指向性不够,一方面使得企业缺乏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愿意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另一方面学生实习积极性亦不高。缺少与实习单位建立更深入的合作框架,使得实习效率低,且大多数企业只允许参观,不能动手操作,生产实习沦为短期接触式的参观。

3 专业建设改革措施

3.1 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地矿类高校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定位准确,突出地矿类特色,制定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这是专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要本着基础扎实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教学原则。学习国内外院校环境类专业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地矿类特色的带动作用,通过地质、矿山、环境专业的相互交叉渗透,着力发展矿山水、土、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和矿区环境治理等学科方向,使学生具有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环境评价、清洁生产技术等学科体系背景,培养地矿业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

(2)课程体系。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矿业类院校环境工程课程体系既要具备环境工程专业通用标准,同时又要突出地矿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特色和个性。专业课程板块除了各环境要素污染控制技术及评价与管理的专业必修通识课程,应加强矿山环境治理方面课程的选修,如环境地质、土地复垦、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课程,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构建具有地矿特色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的教学体系。

3.2 师资队伍建设

为实现地矿类环境工程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引进具有地矿类背景的环境工程方向高水平的人才,加強现有教师队伍在矿山环境治理与修复方向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还可通过组织教师通过培训、进修及聘请校外专家来校指导,进一步加强对特色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再通过教师教学、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习和接触到环境地质工程问题。

3.3 教学条件建设endprint

(1)教材建设。教材建设除加大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教材外。同时要建设具有地矿类特色的环境工程教材建设,以上环境工程通用课程基础上结合学校特色,编制地矿类亮点突出的新环境专业教材,如地球资源与生态环境、灾害环境调查与监测等课程,并配套建设相应试题库以及考核与评价方法。

(2)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在现有水、气、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和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基础上,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完善升级,结合学院原有的地质实验室,构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室。在相关课程实践环节增加地质环境课程内容的调整与融合,打破环境工程与地质工程中课程课程、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界限,结合教师科研项目继续加强地质环境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比例。

(3)实践教学。为实现地矿类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运用所学地矿类和环境类知识分析矿山开发、治理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必须加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建设。首先加强与企业合作构建内容完备、形式多样、目的明确的实习单位,应在夯实基础条件下突出亮点,除了水、气、固体废物处理控制工程外,还应涵盖具有地矿特色的生态恢复工程内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熟悉和掌握矿山环境开发过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同时可通过多媒体影像资料播放实习单位现场录像、动画、图片、讲课等方式,加强生产实习中预习环节的指导,提高实习效率以弥补了生产实习时间短的不足[3]。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可依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在内容完备的情况下适当减少了课堂授课比例,增加野外现场教学实习,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地质环境交叉内容。不仅让学生扩宽了知识面掌握地矿类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也学习了各种地矿类企业产生污染物的机理及其污染控制方法,为学生毕业后走上相关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3.4 创新型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具有地矿特色的环境工程类人才培养关键,也是工程专业认证中的重要一环[4]。因此地矿类环境工程专业建设中,应充分发挥环境工程专业与地质、资源、能源等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5]。课程教学环节环境地质方面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正确构建地球环境科学的思维方法。实验教学环节依托特色课程的设置设计型实验,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环节增强涵盖具有地矿特色的生态恢复工程实习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多方面知识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结合教师环境地质的科研项目,有针对性将生产实际或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同时还可为学生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另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环境工程专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文献检索、绘图、处理数据等能力[6],培养地矿特色下的环境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4 小结

总之只有培养方案明确、依靠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才能在招生和就业都不理想的困境中发展,地矿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应结合地矿优势学科,详细制定好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争取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建设的投入,才能是地矿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在竞争中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1]雷鸣,廖柏寒,杨仁斌.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就业形势及其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8(07):63-66.

[2]黄江丽.论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24(05):12-14.

[3] 操礼林,胡白香.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 山西建筑,2011,37(36):224-226.

[4]吴烨.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 2012(06):49-51.

[5]李树文,李士雷,王平.对具有行业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建设问题的思考—以煤炭行业为例[J].教学研究,2012,35(05):58-61.

[6]黃钰玲,周宜红,董晓华.三峡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规划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2011(05):176-178.

作者简介:杜华栋(1982-),男,陕西华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地矿类专业环境工程教学。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环境工程 地矿 专业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