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案例设计

品牌
科教导刊
2021年02月16日 00:03

分子和原子 教学案例-教案设计

陈星 施丹萍

摘 要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强调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得学生在思考探索和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获得全面发展。本研究依托于知识论坛平台,设计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案例,试图开展以“植物的采集与标本的制作”为主题的项目,探究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基于项目的学习 教学设计 知识论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8.055

Project-based Learning Teaching Case Design

——Take the activities of “plant collection and specimen making” as an example

CHEN Xing[1], SHI Danping[2]

([1]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2] Changzhou Senior High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 Qishuyan Camp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Abstract Project based learning is a teaching model which emphasizes active inquiry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The purpose of paper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knowledge, develop their skills and acquire all-round development in their think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is research is supported by the knowledge forum platform, the teaching design case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 trying to carry out " Collection and specimen making of plants” as the theme of the project, and explore the impa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knowledge forums

0 引言

在传统教育中,学生大多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学方式中缺少发现与探究。在基础教育中,教学方式通常为单一的讲授式,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保证学生切实掌握知识和提升实践能力。作为新建构主义理念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将基于项目的学习运用在基础教学中,可以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

1 基于项目的学习

项目指的是事物按性质分成的门类,教育领域中的“项目”是指一种学生或学习者围绕所选取的题目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观察、研究、表达新学知识、展示和分享等学习活动。

不同的学者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于基于项目的学习有不同的定义。国外学者对其研究较早。Markham 等人(2003)认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学习者围绕复杂的,来自真实情境的主题,在细致设计任务、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较长时间的开放性探究,最终建构起知识的意义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1]基于项目的学习中的项目是复杂的任务,基于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涉及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决策,或调查活动;给学生工作机会相对自主地长时间;直至现实产品或演示(Jones, Rasmussen, & Moffitt, 1997; Thomas, Mergendoller, & Michaelson,1999)。[2][3]

结合以上的论述,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围绕项目组织学习的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真实主题,并利用各种认知工具进行调查、资料搜集、分析研究,最终展示研究成果,在动手实践、思考内化和探索创新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获得全面发展。[4]

1.1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特征

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从以往的研究中总结出PBL有五大特征[5][6][7]:(Blumenfeld et al 1991; Krajcik et al 1994; Krajcik & Czerniak 2003)

(1)驱动问题:从一个被称为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开始学习,它是PBL的核心,包含有价值的内容,并以一个真实世界中的情境作为锚点。学习者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和应用前景的理解(Edelson,2001)。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学习欲望,是学生意识到还有很多真实的问题亟待解决(Reiser,2004)。

(2)情境探究:学生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驱动问题展开活动。

(3)协作:学生、教师、社区成员参加协作性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与专家解决问题时所处的社会情形类似。在教室中,学生彼此之间协作,也可以和教师协作。课堂之外的协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科学观点和学科性质的建构与理解。

(4)技术工具支持学习:学习过程需用多种认知工具及信息资源。认识工具能促进课堂环境积极转变,学习者积极地建构知识(Linn,1997)。学习者可以使用信息资源来表征问题、陈述观点,支持学习。

(5)创作制品:制品是知识建构的外在表现,制品要体现驱动问题,表现出学生逐渐深入的理解力,支持发展与目标相关联的理解力。制品包括实体模型、录像带、绘图、游戏、网站等,并且可公开分享。

1.2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要素

基本要素有问题、活动、情境和结果。驱动问题是来自真实情境中各种复杂的、非预测性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其应与学习者兴趣相匹配,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中形成认识。活动要素指学生采用一定的技术工具和一定的研究方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应在特定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基于项目的学习结果也能够使学生对解决问题更有自信。此外,基于项目的学习将学习与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习更有意义。

2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理论

在建构主义思想的引导下,能够探索形成新的有效的认知理论,实现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体现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也不忽视教师辅助者的作用,学习者是主动建构者。学习者通过探究周围的世界、与环境交互、观察现象、产生新想法、与他人讨论,来积极地建构知识。

2.2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杜威( John Dewy)针对“课堂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注重强制性的纪律和教师的权威作用”的传统教育,提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基于项目的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本上采用的是“做中学”的方式与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是一致的。

3 教学设计方案

3.1 设计范例概述

本研究内容为“植物的采集与标本的制作”,旨在让学生通过搜索资料、采集与制作、合作与交流,并依托于知识论坛平台的信息发布和观点评论等功能,展示学生的制作理念和制品,培养学生的动脑和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创造能力。

3.2 参与对象

南京市S高级中学高一X班。

3.3 研究依托工具

活动是依托于知识论坛展开的。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建构网络平台,提供了多种实现观点改进的功能,为知识建构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视窗(View)和记录(Note)功能允许学生分享观点、提出问题、贡献个人经验等,可将学生的观点可视化,保证了观点的多样性。阅读(Read)、发展(Build-on)、点评(Annotate)功能帮助学生建立观点间的联系,引发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另外,知识论坛自带的ATK分析工具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跟踪学生的阅读和发展情况。[9]

3.4 实施流程

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操作程序,主要由问题设计、过程设计、作品制作、成果展示、反思评价组成。如图1所示。

3.5 具体的教学设计实例

(1)问题设计。学生对于植物的知识仅限于课本,本研究期望通过让学生参与到项目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构建植物标本知识,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2)过程设计。首先,在教师将学生分组并确定制作主题,在知识论坛上开设小组的讨论和展示区,小组搜集相关的资料、组内组间讨论;中期确定制作标本所需材料与工具,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植物的采集;后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知识论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3)作品制作。小组成员进行合作,获取制作材料和工具,选择植物的采集区域进行采集,完成标本的制作。

(4)成果展示。通过知识论坛展示作品。

(5)反思评价。教师组织全班的制品的展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评价的内容包括植物标本的完整性,美观度等。小组分别展示他们制作的标本,汇报各成员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等。小组之间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如表1所示。

4 总结与讨论

在本次项目化的学习围绕教学和生活中真实的一个问题——“植物的采集与制作”为出发点,学生利用各种认知工具进行调查、资料搜集、分析研究,采集与制品的创作,最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在实践中建构对新知识的认知,并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托于知识论坛平台,组内和组间的合作与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活动进程,并对学生的学习做相应的指导,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助学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Markham T, Larmer J, Ravitz J. Project based learning handbook : a guide to standards-focused project based learning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M]. 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2003.

[2] Jones, B. F., Rasmussen, C. M., & Moffitt, M. C.(1997).Real-life problem solving.: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 Thomas, J. W. & Mergendoller, J. R.(2000).Manag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Principles from the fiel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4] 楊双玲,张义兵,濮荔.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8):51-52.

[5] Phyllis C.Blumenfeld, Elliot Soloway, Ronald W. Marx, et al. Motivat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Sustaining the Doing, Supporting the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1.26(3-4):369-398.

[6] Krajcik, J.S, Blumenfeld, et al. A Collaborative Model for Helping Middle Grade Science Teachers Learn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94, 94(Volume 94, Number 5):483-497.

[7] Krajcik J S, Czerniak C M. Teaching science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a project-based approach[M].McGraw-Hill,2003.

[8] 布鲁纳.教学论的定理.外国教育资料,1987(7).

[9] 喻芹芹,张义兵,刘瑶.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实证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68-75.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调查 学生 知识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