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1年02月26日 10:27

[摘 要]通过对澜沧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等进行科学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澜沧县水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力争“十三五”期末把水果产业培植成澜沧县最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水果产业;發展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1-0259-02

1 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澜沧县水果栽培历史悠久,但一直都是分布较散、杂乱,基本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规格化的栽培格局还没有形成,栽培技术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近几年以来,通过不断加大扶持和科学引导,澜沧水果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据统计,到2016年底,澜沧县水果种植面积发展到52900亩。

1.1 水果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7959亩,总产量25127吨,到2016年底,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52900亩,总产量57226吨,规模效益不断显现,发展势头强劲。

1.2 果品的贮藏加工在起步

随着果树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果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果品贮藏和果品加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的说来,澜沧的果品贮藏加工远没有跟上果树种植业的发展。目前澜沧果品总贮量达 5.7 万吨左右。

1.3 市场需求量增大

澜沧县水果人均占有量为7.8公斤,而目前世界水果人均占有量为80公斤,我国水果人均占有量为43.7公斤。按比较科学的膳食结构,一个人一年的水果消费量应达到70—80公斤。发达国家年人均水果消费量一般为60—100公斤,多的达到150公斤,市场需求缺口很大,水果生产仍有很大市场潜力。

水果生产有特点是产期集中,而水果消费的特点是周年均衡供应最好。尽管采取了若干技术措施,如种植早中晚熟品种、利用贮藏加工手段延后上市期等等,但是水果周年供应情况仍然不理想,大量供应仍然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两季供应量相对很小。

1.4 供求矛盾突出

近几年,澜沧县水果业发展是高速增长阶段,生产的发展日益受到需求的制约,供需矛盾突出。与此同时,水果业出现了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剩余,尤其是老品种和劣质果开始卖不出去,水果生产快速发展的势头受到了抑制。随着幼树的陆续投产和技术的进步,水果总产量增长很快,预计今后几年水果总产量仍有增长的势头,水果供求形势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虽然澜沧县的水果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近80公斤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水果产量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所以近几年来,在局部乡镇部分品种出现了卖果难的问题。

2 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观念在转变,人们更加关心和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水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水果在食物结构的比重越来越大,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意识的增强对水果的需求越来越大,生产出高品质的水果已成为水果产业的发展方向。

2.1 区位资源优势

澜沧县的生态特征是光照充足,日照时数年平均在2000小时以上,温差大,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是亚热带、热带水果的最适栽培区。同时澜沧县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雨量适中,病虫害少,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远离工业城市,没有污染源,各项生态指标均占优势。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澜沧县果品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2 土地、劳动力优势

全县总耕地面积125.2万亩,农业人口占有耕地近3亩。农村劳动力23万多人,每年有1万多剩余劳动力,从长远着眼,果树生产已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尤其是在山区已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例如用种植芒果来说,一般一个劳力专管精品园4亩,3—4年就可结果,7—8年进入丰产期,10年果树平均亩产最低按2500公斤计算,每公斤芒果按4元计算,亩收入10000元,一个劳力最少可获4万元/年,一亩果树一般是种粮收入的10倍以上,个别的达到20倍,因此,发展果品产业的潜力相当巨大。

3 澜沧县水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全县水果产业,从水果发展的进程来看,尽管澜沧县水果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增幅,但其增速与潜在的巨大的市场空间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水果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都严重滞后,水果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以致形成面积大、产量低、品种少、质量差、生产管理技术落后,比较效益不理想,产业整体经济得不到提高的生产局面。

3.1 苗木质量低,建园质量差

目前澜沧县果树种苗生产处于无序管理状态,生产上半数以上的苗木是由个体户培育和销售,由于条件简陋,重在育苗,缺乏脱毒技术和设备以及检测手段,使得苗木纯度不高,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新建果园的整齐性和幼树的生长发育质量。由于长期依靠外调苗木建园,加之监管缺位,有些潜隐性的问题明显暴露出来。突出表现在:苗木质量差异大,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质优、价高、适合市场需求的苗木不能调入,而价低的劣质苗木大量充斥市场,在树种、品种布局上,品种单一,品系混乱,直接影响到产量和果品质量的提高。

3.2 果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效益不高

目前澜沧县有许多果园基础设施跟不上,资金投入少,没有规模种植和加工运输销售的龙头企业,面积少,管理粗放,很多幼树因管理不善不能适龄结果,结果有不少低产劣质果园,按结果面积计算,水果平均亩产不足,单产和效益与果树生产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产量低、收益少。

3.3 果农科技素质低,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品质差、市场竞争力弱endprint

生产科技含量低,许多地方果园面积大,从业人员多,文化程度、管理经验少,未以正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园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管理水平,阻碍了高新技术在果树生产上的应用。重栽轻管,应有的效益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尤其在边远山区,由于缺乏技术,自栽自毁现象时有发生,有些虽有一定产量,但因质量不高,销路不畅,效益低下,果農管理积极性不高,部分果园应有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4 品种引进盲目性大,缺乏规划,盲目发展

澜沧县目前种植的水果品种绝大部分是外地已经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而有的果农未能搞好品种良种化,良种区域化工作,有些地方盲目引种,引进了不适宜种植的品种,有的为了追赶形势,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片面追求速度,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发展,造成宏观发展失控,果品生产的速度较长时期大大超过了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造成果品普遍滞销现象,局部发展缺乏特色,不仅未达到目的,反而事与愿违。

3.5 地方品种开发利用程度低

目前澜沧县的地方品种还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求,没有优势产品,面积少,产量低,在栽培措施、商品处理技术方法等方面反映相对滞后,果园经济效益参差不齐。

3.6 水果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销售市场不规范,发展环境不理想,果品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有些代办经纪人压级压价,转手倒买,坑农吃客,规范的市场营销秩序没有真正形成。

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工作进展缓慢,服务体系不健全是科技推广工作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果业技术人员短缺和技术力量薄弱是果树发展中的致命弱点,经费投入不足,引种、试验、研究工作滞后。

4 澜沧县水果的发展对策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地适栽,加速结构调整

要遵循扬长避短、突出特色、适当集中的原则,合理搭配果树树种和品种的结构比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目标,因地制宜稳妥发展。果品的商品性很强,果品生产必须紧跟市场的变化,提高科技含量,及时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果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要认清形势,结合当地条件发展。

4.1.1 热带水果

主要分布在澜沧江、黑河、马帕河、上允河、小黑江、南朗河等流域,海拔1200米以下的低热河谷和坝区。该区域属湿润半湿润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2℃,最冷月平均气温12.3—15℃,最热月平均气温22.3—26.2℃,≥18℃的年积温4237—6750℃之间,年日照时数在2120小时以上,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下,土壤多为砖红壤、赤红壤,PH值5.48。气候炎热,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降雨量较小,土壤肥沃,农作物生长快,一年可以二熟或三熟,适宜发展西瓜、芒果、荔枝、龙眼、柚子、菠萝、菠萝密、香蕉、甜角、火龙果、榴莲、三丫果等热带水果。

4.1.2 温带水果

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之间的中海拔山区和坝区。该区域属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5—18.5℃,最热月平均气温18.6—22.3℃,≥10℃的年积温5307—6560℃,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土壤多为赤红壤、红壤。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降雨充沛,土壤肥沃,作物生长快,一年可以二熟,适宜发展桃子、李子、梨果、柑桔、柠檬、柿子、杨梅、多依、葡萄、西蕃连等温带水果。

4.2 建立苗木良繁基地,加强品种更新换代,加快果树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

苗木是果树生产的基础,培育良种苗木是提高果品质量的前提,应结合情况,以大型良种为依托,建设好采穗圃,并作为永久性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完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立澜沧县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根据市场前景,紧扣消费趋向,选择4个—5个优良品种,前期进行小面积的试验、示范后,对适合大面积栽培的果树品种进行推广,严格果树种苗管理,加快优质种苗工程建设,确保澜沧县今后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实现优良品种的区域化栽培,同时农业部门要依法治理水果苗木市场,让良种苗木繁育纳入法制轨道,严厉打击制假贩假水果种苗的不法行为,确保苗木的纯度和质量,以提高果树种苗质量,促进果树健康发展。在苗木调运上,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严把苗木质量关,调运最优质、最适合澜沧县栽植的苗木和授粉品种,严格按照适地适树适品种原则合理栽植,确保成活保存率,提高建园质量。

4.3 加快优质果品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要加强科技培训,提高果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同时要增加投入,加大优质果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普及和推广力度,提高水果单产和质量。重点普及和推广常规的适用技术,如配方施肥、叶片分析、果园覆盖、果实套袋、无毒栽培、节水灌溉、矮化密植、周年修剪、疏花疏果、综合防治和贮藏加工等动手术。进一步研究果品标准质量体系,完善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标准,全面实施优质高档果品的规范化技术,实现果品的标准化生产。

4.4 实施农业标准化,搞好果园建设,提高果品质量

当前要做好农产品体系、检测体系和无公害生产体系等基础工作,总结和摸索出一套标准化的生产规程,以提高水果品质为重点,调整和优化水果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水果和地方品种,如榴莲、连雾、山竹、三丫果等。引进推广水果新品种,抓好市场前景、品质优良名优水果新品种示范推广,实施品种改良,为品种不纯,开发质量低的水果基地,实行低产园改造,调整种植栽培模式,根据不同品种的成熟期,保证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品种的鲜果上市,推进生态果园建设,通过生态果园建设既可达到观光、休闲效果,又能提高产业水准。

4.5 提高商品化处理技术,增强水果的市场竞争力

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行动”计划,切实抓好无公害水果基地认定,建立质量认证体系,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切实抓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优质产品的认证,提高果品商品化技术处理水准,提高采摘保鲜技术,坚持适时按技术标准采摘。同时要加强水果产业贮藏保鲜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4.6 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建管水平

水果品种众多,各种水果的管理技术各不相同,针对全县果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的现状,依托完善的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加大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对基层技术干部和果农进行有针对性、多次、分批进行技术培训,更新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果农的生产管理水平。建立一层从乡镇到村组、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逐步形成专业技术队伍,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大基础技术研究,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抓好常规栽培技术推广的同时,要结合澜沧县生态、气候、土壤及种植习惯引进先进的栽培技术,如设施栽培、水果套袋等。开展技术攻关研讨活动,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定期召开1—2次产业政策研讨会,形成一套突破性的关键支撑技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车天海(1966—)农艺师。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水果 文章 生活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