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仲灯光设计作品欣赏

品牌
演艺科技
2021年03月04日 07:46

师从冯德仲教授 近两年主要戏剧灯光设计作品有: 话剧《拿箱子的...

【摘 要】 欣赏京剧《四郎叹》,话剧《白鹿原》《虎符》《永远活着的人》四部教学实习剧目的灯光设计。

【关键词】 冯德仲;灯光设计;《四郎叹》;《白鹿原》;《虎符》;《永远活着的人》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7.08.015

【Abstract】Appreciate the lighting design of four teaching practice repertoires including peking opera The Sigh of Silang, and drama White Deer, A Tiger-shaped Tally, Forever Alive.

【Key Words】Feng Dezhong; lighting design; The Sigh of Silang; White Deer; A Tiger-shaped Tally; Forever Alive

编者按:

冯德仲,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会员,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演艺科技》杂志社编委,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照明学会理事,舞台影视照明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舞台灯光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从事舞台灯光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及舞台、电视演出的灯光设计创作工作,多次为国内众多专业艺术团体、知名艺术院校以及美国剧场技术协会USITT、日本照明协会WLF论坛等进行与演出灯光设计相关的学术讲座和报告,曾参与中国国家大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广州歌剧院等国家重点文化设施项目的剧院灯光系统技术论证、完善设计、方案评审等工作,是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北京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成员。在演出灯光艺术创作和教育方面,重在培养学生舞台灯光设计的造型基础和艺术修养,理论联系实践,造就学生在舞台上表现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舞台视觉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编著和出版了《舞台灯光设计概要》《剧场应用术语》《国际专业照明设备辑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舞台灯光设计常用术语》,国际剧场组织OISTAT项目《汉英剧场术语》等学术著作及论文和译文,如:《日本新国立剧场见闻》、《活跃在美国演出界的女灯光设计师》、《演出灯光的安全管理》、《舞台灯光的空间构成》等,其中,《舞台灯光设计概要》获得北京市优秀教材奖,以及中央戏剧学院优秀课程奖等。

主要创作实践剧目:《西区故事》《紫气东来》《潘金莲》《愤世嫉俗者》《蒙古视觉》《赵氏孤儿》《白鹿原》《虎符》《原野》《孔乙己正传》《梦中醒来的梦》《忒拜城》《哈姆雷特》《理查三世》《洒满月光的荒原》《仲夏夜之梦》《樱桃园》《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目。

本期分享其近作:京剧《四郎叹》,话剧《白鹿原》《虎符》《永远活着的人》等教学实习剧目。

京剧《四郎叹》

编剧:戴谨忆

导演:郭跃进

舞台设计/绘景设计:张庆山

灯光设计:冯德仲

化装设计:孙晓红

服装设计:徐速

视频设计:李东青

舞台设计助理:龚瑞

舞台绘景助理:陈晓

灯光设计助理:宋超/丁明輝/张紫微

化装设计助理:赵金铭/李嘉鑫/刘曼玲

中央戏剧学院,2014年北京演出

《四郎叹》,叹的是杨四郎的命运,叹出人意料的安排。该剧从刻画杨四郎性格出发,将他的感情纠葛演绎得淋漓尽致。面对深爱着他的铁镜公主、面对重用他的太后、面对远在宋国的君王和没有尽孝的母亲、面对一心想战服沙场的儿子,他内心充满矛盾与无奈,现实的不如意与内心真实独白形成鲜明对比。故事发展时而梦境,时而清醒,时 而沉重,时而幽默,既保留了京剧的精髓唱词、又增添了戏剧舞台上的念白;既保留了传统京剧的表现形式,又增添了精彩的武打场面。在灯光方面,既要保证传统京剧对照度的要求,又要结合话剧和舞剧的效果,增添特殊光效,塑造立体造型感,保证每一幅画面的美感。以下就几点要素简单阐述设计构思。

照度:京剧对照度要求较高,该剧又增添武打阵容和唱词,所以整体照度较高,光比较小,内心空间表现情怀,照度偏低,塑造高品质的画面效果。

色温:剧中精致的脸谱,华丽鲜艳的衣服很吸引人,要尽可能地还原真实,这对色温有很高的要求,这次创作中以高色温为主,低色温为辅,高低色温相结合的方法。面光分三组不同色温,一组白光,一组高色温,一组低色温,选用色纸型号为雷登82和雷登85B。第一幕在家中,面光色温控制在3 200 K,环境光色温偏高。第二幕和第三幕色温控制在5 600 K,与第一幕形成对比,寻找细微、微妙的变化。

色彩:舞美色调是暖灰色系,灯光方面也会降低色彩饱和度,提高画面质感,在整体色调上找细微变化,运用天幕色彩与舞台环境渲染相结合的手法,营造气氛,用混色的表现方法,寻找色彩变化。在第三幕,四郎之死时整个舞台用LED和Wash渲染成红色,高色温光源做定点光、唯一视觉冲击力大的色调,将矛盾激化所导致的悲惨氛围推向顶点。

光位:京剧的每一个转身,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指的动作都充满了戏,光位的丰富是必不可少的。剧中增添大量舞剧元素,想多利用低角度侧光、侧逆光和逆光,突出人物立体造型感;增加脚光,消除面部阴影。在第三幕两国交锋时,增添低角度造型灯,用脚光制造影子投在背景上,表现激烈、宏大的战争场面。剧中的内心独白多用环境光与特定人物造型光相结合的方法营造,特定人物造型会选用不同光位,丰富画面节奏。endprint

光影:该剧光影影像一直贯穿全剧,并延伸至观众席,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第三幕四郎身亡,素衣走向舞台尽头,大画幅的雪景视频打满整个剧场,笼罩着无助的四郎,倍显孤独,为舞台美术增添了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

节奏:该剧的故事节奏是逐渐推向顶峰,灯光也是。第一幕在家中,矛盾冲突少,照度较低,程序变化节奏舒缓;第二幕金銮殿,照度提高;第三幕战场,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矛盾逐渐激化,宋辽两军的对峙,照度最高,灯光程序变化节奏加强,光比加大,变化明显、激烈。

本次创作需要抓住几个线索进行灯光思考;时间与空间、内心与现实、唱词与念白、武打与阵型,在制定灯光程序转换时寻找一些节奏感恰当的感觉,寻求细腻微妙的灯光变化效果。

话剧《白鹿原》

编剧:曹明(改编)

导演:高景文

舞台设计:孙大庆

灯光设计:冯德仲

舞台绘景:张洪深

服装设计:赵伟月

化装设计:王小荭

舞台技术:刘峰

灯光设计助理:宋超

中央戏剧学院,2013年北京演出

从整体上看,《白鹿原》属于典型的悲剧剧本,而且属于历史题材。因此,整体的灯光气氛应该是稳重,有历史感和沉淀感,尽量减少使用过于现代的活跃的灯光色彩效果,应该努力追求时代感和沉重感。从影调上看,画面应该给观众呈现一种老的胶片电影的感觉,或者是发黄的老照片的感觉。

总体来说,本次创作的舞台灯光设计构思需要抓住几个线索进行思考:时间、季节、地点、事件、人物。例如:第一场白嘉轩带乡人朗诵乡约,是在冬季的祠堂里,时间推理来看应该是早上太阳已经升起的时候。因此,整个舞台气氛应该是昏暗的,配合舞台烟机释放出微微的轻烟,透过从侧逆方低光位投射的高色温光束,在烟雾笼罩下勾勒出一个个乡人的轮廓,表现出旧时代祖辈相传的乡土文化风情。

通过仔细地静听秦腔乐曲,欣赏西北风格的绘画作品和照片,包括剧中人物所表现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能使观众体会到,朴实憨厚西北农民具有的坚实臂膀和宽阔心胸的粗犷形象。他们直来直去、不矫揉造作、敢做敢当、性情豪爽,正如《白鹿原》电影中的人物表现出的粗犷特点,吃面条大都是海口大碗、大筷子、大宽面条配着辣椒面。因此,本剧灯光设计尽可能表现出那种性格朴实的特点,并在制定灯光程序转换时注意恰当表现细微的节奏变化,而不寻求细腻或绚丽气氛的效果是舞台灯光设计的指导思想。

话剧《虎符》

编剧:郭沫若

导演:刘国平

舞台设计:孙大庆

灯光设计:冯德仲

舞台绘景:张庆山

服装设计:胡万峰

化装设计:刘红曼

灯光设计助理:曲明

中央戏剧学院,2011年北京演出

《虎符》是一部融悲剧、正剧为一体的历史剧,此次重排,导演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灯光设计也遵循该创作原则,用质朴的灯光语汇对人物和环境进行渲染塑造。

整体而言,本剧的灯光设计以创造贴合戏剧情境的特定的舞台灯光效果为主要目标。在强调灯光效果的同时,注意处理好细节与整体的关系,突出灯光在推动剧情发展、表现人物情感营造故事环境方面的作用;注意灯光变化的节奏感和层次感,使灯光变化配合音效及演员调度,与剧情发展相融合。此外,对侧光的运用是本剧灯光设计的一大特点。灯光设计分别使用了吊杆侧光、吊笼侧光和流动光等侧光光位,通过对侧光光比的细致把握,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和舞台的纵深感,创造出细腻而富有感染力的舞台灯光效果。

话剧《永远活着的人》

编剧:维克托·罗佐夫[俄]

导演:柳波芙·库兹涅佐娃[俄]

舞台设计:孙大庆

灯光设计:冯德仲

服装设计:曹婷婷

化装设计:王小荭

舞台绘景:李宇慧

舞台技术:刘峰

排演翻译:孙梦

灯光设计助理:刘翔

中央戏剧学院,2015年北京演出

戏剧情感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寄托着剧作家的个人情感体验,同时也是唤起观众情感共鸣的直接载体。因此,灯光创作应该从情感出发构成气氛,而不只是对环境做简单描摹。《永远活着的人》是一部有着强烈情感张力的戏剧作品,它没有描写战争的残酷,也没有描写人物之间强烈的对抗和冲突,而是用细腻的笔触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细细描摹。灯光设计一方面要为观众提供一个凝固的舞台氛围,将苏联卫国战争的残酷气氛作为灯光设计的环境构成依据;另一方面又要将观众的目光牢牢锁定在角色身上,让角色成为观众情感的视觉生发点,灯光设计对人物的全方位立体塑造,能够使得角色的形象特征在视觉中更加立体,进而给观众形成清晰的视觉印象。

纵观全剧,剧中情节设置全部以室内环境为背景,场與场之间的转换即为不同室内空间的跳转,并通过房间内陈设的特征加以区别。

第一场是一个较为私密的空间,由于随即而来的战争,室内环境需要透露出一种紧张的气氛,人物的照明设计以高色温的面光和造型光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用以暗示战争的严酷。

第二场是保利斯家的一个房间,为了送别保利斯,房间里人来人往,几乎聚集了所有人,此时房间整个环境是带有木头气息的咖啡色调,借着电灯的光,房间内的光线相对明亮,当保利斯离开后,房间里一下子变得冷清,随之而来的是寂寞、孤独和恐惧,此时光区的照明范围也逐渐缩小。

从第三场起,保利斯一家被迫从莫斯科搬到了西伯利亚,房间里的陈设简单了许多,透露出人们生活的艰辛。窗外的景色因战乱也变得乏味,人依旧是暗淡的,橙红色的光线照进房间,用高位侧的橙色光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光源方向,通过灯光交代环境特征的同时,将人物的心境也表达了出来。随后时间慢慢流逝,在悄无声息中,灯光也渐渐从黄昏的暖色调转变成为夜晚的冷色调。

在结尾的第六场,虽然战争已将所有的事物磨损,但精神的力量却在此时获得高潮式的迸发,舞台上所有的视觉形象应回归明亮的感觉,用光的力量滋养观众的内心,揭示剧本主题,最终完成戏剧精神的表达。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人物 文章 舞台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