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黄铠
[摘 要]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监测数据的准确度也大大提升。这极大地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环境监测技术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环境监测技术,不足,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1-0220-01
1 环境监测的作用
1.1 指明工作方向
在确定环境工作重点内容的过程中,环境监测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环境监测,可以为环境保护单位提供治理区域的水体、大气等各项因素的污染情况,且可以帮助环保部门明确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从而对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指明环境保护的方向,并制订相应的治理策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除此之外,利用环境监测还可以发现目前环境中存在的关键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迁移情况,从而使环境保护部门能够依据当地环境污染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案,从而进一步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效果。
1.2 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数据
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监测数据的准确度也大大提升。这极大地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来说,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前,必须要对环境污染情况有充分的认识。如果没有实施环境监测,则很难做到这一点。而通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便能从监测数据中了解污染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比如在空气保护工作中,工作人员通过环境监测能够了解空气的污染指数,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企业污染气体排放量、汽车尾气的排放量等数据,然后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空气保护方案,减少污染企业污染气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2 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手段落后
比较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而言,国内对于环境治理的反应速度仍旧比较缓慢,环境监测和相关防治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因此相关的治理技术明显比及其他技术领域要落后。比如,在治理新型污染物时,反应比较慢,极易导致新型环境问题出现失控状况,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先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引进工作,并就新型环境问题的应对及相关治理措施向西方国家学习。
2.2 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缺乏有效应急措施
随着工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系统尚不健全,防治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我国在环境治理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专业性,遇到突发状况仅能凭借经验和临时判断进行处理。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人口众多且疏密不均等因素,给我国的环境监测和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2.3 监测队伍素质偏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国内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特别是基础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素养良莠不齐,其中高级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加上,当前环境监测部门缺少合理、健全的人才引进、培养规划和相关的激励政策,给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约束。
3 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改进措施
3.1 构建环境监测网络,建立自动监测系统
依据当前环境监测的具体用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成为未来环境监测的主要发展趋势。依据环境监测对象的不同,我国已经构建了空气监测网络、水质监测网络、沙尘暴监测网络、酸雨监测网络、噪声监测网絡和放射性物质监测网络等。针对这几种对象构建监测网络,对其具体污染源形成了科学、全面的监控,所以日后,我国将会依据实际发展情况,构建更多的环境监测网络。除此之外,我国还依据行政区域的划分情况,分别建立的国家级环境监测网络、省级环境监测网络、市级环境监测网络以及县乡级环境监测网络等几部分。构建环境监测网络能够大大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其也为未来我国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建立的自动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内容:①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针对城市空气质量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自动监控;②水资源自动监测系统,其主要的监控对象是地上及地下水源,确保相关监测数据的精准性,为水源质量达标打下夯实基础;③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针对重点污染源予以自动监测,一旦污染指标超出标准范围,则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控;④海岸自动监测系统,将海岸周边极易造成海洋污染的源头进行自动监测,实现未雨绸缪的目的;⑤生态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对象主要是生态环境中极易造成污染的物质,对其进行全面监测,并实现自动监控。
3.2 加大对突发污染事故快速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
(1)分清应急监测工作的重点。迅速确定污染物种类是环境污染事故处理的首要工作,然后对对污染物来源进行判别,此时对显示分析结果的速度要求比较高,从而全面对事故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关的处理结果进行反映。对事故平息之后,更需要运用多种手段查明原因,此时则将关注的对象放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上而并非时间。(2)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应急和预警。其中对污染现场进行快速分析是有效实现应急监测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流动监测车是主要的应急仪器。在正式进入应急监测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并建立健全有关应急监测标准,或者对应急仪器收集的数据与传统方式得到数据结果的差异性予以系统掌握,大大提升数据的精准性。此外,如果交通及相关运输条件允许,可以将相关样品迅速送到实验室,运用科技手段对污染物实现有效分析,以便满足应急监测的需要。(3)加大对自动化程度高且携带简便设备的研发力度。有条件的环境监测站还可以与企业联合,着力开发性价比较高的监测仪器,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环境监测站还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设备,提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速度和国外仪器国产化则是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发展的必然出路。
3.3 加强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在环境监测与治理的过程中,对突发事故进行监测和治理必不可少。这主要是由于突发情况的危害往往要比普通环境事故产生的后果严重,进而造成巨大损失。具体来说,针对突发环境事故的监测和治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突发环境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根源予以明确,快速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并贯彻实施;②探明原因,对其带来的各类隐患予以全面分析;③针对该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并进行大力宣传。
3.4 加强监测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环境监测部门应加大对中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全面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并从制度上、机制上提供相应的保障工作。此外,还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全面推行标准化和自动化建设,合理提高环境治理应急预警能力。
4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进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直接影响,所以我国政府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并竭力要求相关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风险精神,秉承节约理念,将环境监测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环境监测技术将会变得更加便捷、更加高效,从而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得名.论我国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J].科技与生活,2010(12):38~41.
[2] 杨婉平.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民营科技,2011(6):26.
[3] 罗山茅.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方环境,2011(10):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