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品牌
科教导刊
2021年04月26日 08:39

...林大学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

于爱国 梁德东 刘一心

摘 要 吉林大学作为首批工程博士培养试点单位,一直重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通过明确培养目标、进行个性化培养、严格学位授予标准、完善培养质量监督等方面,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 工程博士 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1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Postgraduates

of Engineering Degree

——Taking advanced manufacturing field of Jili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U Aiguo, LIANG Dedong, LIU Yixi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PhD as the first batch of pilot units,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ngineering doctor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raise work, through the 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 personalized training, strict degree granting standards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raining, study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octor degree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Keywords doctor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mod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为了适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特别是能够发挥领军作用的高端人才的需求,完善中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正式批准设置“工程博士专业学位”(Doctor of Engineering,英文缩写 D.Eng.)。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成为我国第五种博士专业学位。首批工程博士的培养集中在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环保、先进制造、生物与医药等四个工程领域。吉林大学作为首批开展工程博士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的25所试点高校之一,學校获得了先进制造、能源与环保等两个领域的招生授权。学校多次召开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讨会,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1 清晰办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培养的总体定位是面向先进制造领域,促进机械、电子和汽车等学科专业知识交叉融合,在工程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现代化大型企业长期、紧密合作,以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战略研发基地为依托,以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和推动产业升级为目标,突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创新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将实践教学与多种专业理论技术紧密结合,培养牢固掌握多种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备独立并统领工程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领军人才。坚持“精培养、高水平、重能力、出极品”的原则。

2 创新培养模式,进行个性化培养

(1)细化招生和考核。面向先进制造领域需求,优先录取具有机械制造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多专业知识背景或工程实践经验,在相关企业中从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已获硕士学位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招生对象来自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研究的单位,考虑到导师指导是决定博士生取得优异成果的最重要因素,为便于校企双方导师合作顺畅,进一步限定招生对象来自前期已与我校存在科研合作关系的单位。[1]科学、完善的考评体系,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以专家组面试为主,结合对考生以往业绩的评价,全面考核考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2)采取弹性学制。学制为4~6年的弹性学制;各培养环节实行学分制,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占足够的学分比例。实践环节为必备环节,在大型企业技术岗位工作3年以上的可以适当降低要求。

(3)实行个性化培养。如表1所示,根据先进制造领域工程博士需要掌握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自动化、汽车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专业理论技术教学的需要,结合每个生源的学缘结构、实践经历、基础现状及相应的培养目标,按需制定培养方案,设计个人教学计划,结合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项目,组建由企业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多学科交叉的具有较强工程背景的教授导师团队与课程教学团队,导师团队由重大工程技术项目负责人牵头。改变分段式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分阶段进行的培养模式。学生、导师和学科共同商议课程内容,灵活安排授课时间,并采取研讨式、交互式的讲课方式,基本实现了“一人一课堂”。[2]进行研讨式教学与知识传授,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传授与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交叉进行,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工程管理教育。

(4)中期考核实行年度汇报制。由博士生每年定期向导师团队全体进行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果汇报,同时总结汇报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运用情况、进一步学习的需求,由导师团队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价结论,构建分流出口机制,对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学生进行分流。

3 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

(1)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学校工程博士培养及领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任组长,学校各相关管理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培养单位负责人为组员,主要负责工程博士培养过程中涉及学校层面事宜的讨论、协调和决定;工作办公室设在研究生院,负责工程博士培养过程中教学条件及人员协调、培养计划落实、培养质量监督。培养单位主管领导直接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培养过程中具体事宜的落实和实施。

(2)强化过程管理。对每个工程博士培养实施跟踪管理。组织制定科学完善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学校每年组织工程博士培养的自检自评工作,定期召开工程博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各有关培养单位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工程博士培養工作研讨会,总结经验,研究问题。

(3)加强导师团队职能。确定导师团队负责人,明确导师团队职责,导师团队要对所指导的工程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工程博士个人培养计划并监督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及效果。跟踪课程学习与知识传授效果。根据培养需要调整培养计划。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集体指导,确保至少每个月组织一次工作会议,研究指导工作计划。

4 完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教学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完成。构建“结合科技研究项目—依托大型现代化企业—制定合作研究计划—有力的联合指导队伍—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工程博士培养有效的重要环节之一。工程实践教学要确保一年以上的时间。有过三年以上大型企业技术岗位工作经历的可免实践教学环节。

(1)建立稳定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结合重大科技项目,与开展合作技术研究开发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关系,为工程博士的培养建立稳定的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2)制定完整的工程实践教学方案。根据培养对象的来源、理论与专业知识特点及个性化培养目标的需求,结合技术研究开发内容,由导师团队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工程博士的工程实践教学方案、完整的工程实践内容及具体的工程实践教学要求。

(3)签署个性化联合培养协议。根据工程博士的工程实践教学方案及实践内容、要求,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签署联合培养协议,以确保工程博士工程实践教学计划的落实和实施。

(4)组建联合指导教师队伍。根据工程博士工程实践教学方案及实践内容付诸实施的需求,由学校聘请企业的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工程博士合作培养指导教师,并赋予相应职责。

5 严格制定学位授予标准

学位论文作为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是综合考量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研究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基本标准,也是评价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3]换言之,学位论文是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学位论文成果是否在企业甚至行业内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学位论文成果对企业产生显著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等是工程博士最终能否获得学位的关键。工程博士研究生在完成所承担的研究工作后,由导师团队组织综合评价,其成果符合学位标准要求,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博士生对本人所完成的研究内容做全面的分析、论证、提炼及升华,按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完成学位论文。经指导教师团队审核,同行专家评审,公开组织答辩;邀请企业或工程部门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高级 管理人员作为答辩组成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答辩可在与论文研究成果相关的企业进行,广泛接受行业监督。

6 探索建立工程博士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评价是对工程博士生培养效果和培养结果的评价,也是其培养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工程博士能否培养成为我国的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需要由市场和社会进行评价和检验。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须坚持培养过程与产业密切结合的原则,保证工程博士的培养全过程都有企业、行业的参与。[4]工程博士培养质量评价分阶段进行,围绕以下评价目标,构建相应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

(1)生源质量评价。工程博士的生源主要来自经企业推荐并有志于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奋斗的优秀硕士毕业生。评价指标:专业背景与知识结构;创新成果与研究业绩;工程实践与管理经历;综合素质与发展潜力。

(2)培养过程质量评价。培养过程质量评价应对教学和研究过程进行全面评价,目的是检验博士生掌握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执行培养计划的效度,承担研究工作的进度、研究能力等。培养过程质量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是质量形成中的目标反馈。评价方式实行导师团队年度集体评价制。评价指标:学习与创新能力;规划组织能力与作用;培养计划落实与成效;工作进展与阶段性成果。

(3)第三方质量评价。重视市场对工程博士人才评价的力度和标准。同时依据市场反馈的要求对工程博士的有关培养环节进行调整。

总之,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在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加强各培养单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体现培养单位的培养特色的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工程博士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保证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晓征,刘惠琴,杨静.工程博士培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1):67.

[2] 王征.工程博士教育试点办学的基本探索与改革建议——基于浙江大学的案例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2):7.

[3] 赵美蓉等.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创新探索与实践[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4.

[4] 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6):64.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工程 博士 专业学位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