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建议

品牌
科教导刊
2021年04月28日 00:14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多媒体课件

张瑞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也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相关科学性研究也在同时开展,但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园的很多家长和老师一般只关心孩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因此,本文从当前国内的儿童心理学发展的现状出发,对现存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提出相关见解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 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建议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82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n Preschool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ZHANG Rui

(Gongle Kindergarten, Zhuhai, Guangdong 519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preschool children's attention to the whole society has risen to a hitherto unknown height, a variety of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at the same time, but in real life, the health status of many parents and teachers in kindergarten generally concerned about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is not get enough atten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sychology in China,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opinions and solutions.

Keywords childr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ggestion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背景下的重要内容。儿童的心理状态是脆弱而且多变的,如何发现问题并对他们的状态进行正确指导,例如我们要对幼儿的合理需要和愿望得到适当满足,以培养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其次,我们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孩子自身发展现状来进行评估分析,同时制定一个心理健康标准,在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让他们具备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这不仅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刚需,也是儿童成长期间所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将从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着手,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该如何保证儿童身心素质得到健康发展,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1.1 先天的心理障碍因素

诱发儿童心理不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因遗传问题所造成的生理缺陷等,甚至是在孩子成长期间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肥胖问题,以及因为内分泌腺的紊乱造成的身体损伤,如自闭症、多动症以及一些神经性功能障碍等。

1.2 心理因素

每个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都有其独一性和专业性,很多著名学者:如皮亚杰、埃里克森、弗洛伊德等都深入研究和阐述过这类问题。孩童的自我意识萌芽年龄一般都在2岁到7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某种程度上有自己的是非判定标准和行为准则,在生活中,家长甚至会觉得这个年纪的孩童不听话,如拒绝、反抗等行为。可是这一阶段又是孩童构建自我个性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心理状态会迅速发展,在这一期间保证孩子们的个性和社会性稳定发展,是保证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

1.3 关于儿童的自我意识

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佛洛依德认为,健康健全的人格发展离不开幼儿早期的自我意识萌发以及正确的认知学习,甚至会影响日后为人处事风格,同样也会影响到与周围人的合作及沟通,包括同伴、家长、老师等社会角色,而且也有很多的外在条件影响幼儿成长,不同生活环境所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们也存在着个体差异。

1.4 家庭和教学机构对孩子的影响

幼儿们生活与学习的基本场所通常是家庭和幼儿园,孩子自身的心理变化也会受到家庭结构、父母关系以及教育观念的影响,并且对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为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家庭中孩子依赖家长,在校园中孩子依赖老师,如果孩子们的生长环境是极不和谐的,那孩子们受到的负面影响也会非常巨大。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角色,家长关爱孩子,孩子在父母这里得到足够的亲情的温暖,幼儿的心理发展会向着健康方向成长。而有的家长因为繁忙的工作或其他原因造成和孩子交流时间减少,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等状况,且很少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给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孩子甚至因此产生攻击性行为和反抗行为等危险行径。家长应时时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状态,并积极引导,帮助孩子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在幼儿园中,因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的行为非常容易被孩子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非常重要,对于教师来说可能是一次无意的训斥,尽管动机是好的,但是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另外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幼儿园的各项规划是否合理的影响。其次,不排除有的教师有病态型人格,拥有这种危险人格的教师会严重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会一直贯穿着孩子的整个成长阶段,并渐渐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endprint

2 当前我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育观念严重落后,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当前国家和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和管理办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也没有解决。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操作中,成人们的认知仅仅只是停留在满足儿童的物质和生理健康的客观需求,并未真正注重孩子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需求,并没有切实推行心理健康教育。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大部门的学前教育机构、老师和儿童家长并未真正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且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知识。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被简单地用德育替代了。在日常生活中,从事儿童教育的工作人员通常会把遇到的儿童心理问题简单地归结为孩子自身的个人问题,并未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时解决得甚是粗暴,给孩子留下不必要的伤害。第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被成人化,一些工作人员在遇到儿童心理问题时,只会生搬硬套中小学生甚至是成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的心理诉求,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处理问题时显得极为不专业。

2.2 没有形成理论体系

虽然当前我国的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研究相比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方面的教育及理论体系仍需我们不断完善。首先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事这方面理论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其次,针对这一领域开展的课题研究时间过短。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各种形式的幼儿园、托管所以及学前教育机构都缺乏相对应的科学理论体系指导,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2.3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儿童心理问题时常显得束手无策,那是因为当前学前儿童教育理论的匮乏,缺乏指导意见,培养出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准更是不尽如人意。他们不知该如何应对儿童表现出的一些心理问题,更无法预见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同时加以矫正和引导。

3 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对策

3.1 把“全面和谐发展”当作培养目标的教育观念

在培养好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他们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培养和发展。不仅要关注孩子们是否有健康的身体,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他们的性格是否乐观积极向上,乐于与人交往,有着良好的性格特征,在调整自身内在需要和面对外在压力时,可以很好地保持平衡的健康心理状态。

3.2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更加有助于孩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受人文环境环境影响非常大,“人”是人文环境的主体,其自身的特殊性、期待性与现实性、相互性与应答性等特征皆因“人”来决定,作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教师和父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接触的就是他们,同他们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首先这两类人的自身就得具备健康健全的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和父母要把握好自身对孩子的期待尺度。虽说合理期待有利于孩童心理健康成长,但期待过高或者要求过为严苛时,则会影响到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严重时甚至导致畸形发展。同时,教师和父母应提前学习并熟悉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及特征,并及时采取丰富的正确的引导措施,预防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

3.3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提升幼教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学前儿童的成长主要受到教师素质的直接影响,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会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学前儿童期是人格形成过程中的最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的可塑性、学习能力都非常高,在他們接受教育期间,老师的影响对他们非常重要,如果出现一位性格不稳定的教师,会直接影响一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并且在孩童时期所形成的性格特点会持续影响这个人的一生。所以在提高这些儿童教育工作者素质的同时,还要他们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心理诊断等技能,并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工作之中,是当务之急。另外,还要对教师定期开展各种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和知识培训。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及理论知识水平,还能让他们了解在面对孩子自身的心理需求时,如何可以更好地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3.4 创立学前儿童园与高校合作的新型模式

目前,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均来自各类师范院校以及一些高校所开展的学前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但这些人员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儿童心理问题,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大部分都是根据自身经验或者所看到的理论知识来独自摸索进行解决,他们缺乏更加系统的、专业的科学理论指导。虽然现在有的专业也开设了儿童心理教学课程,但是缺乏实际操作性,大部分内容也只是对心理学基础的知识和理论学习。面对真正的儿童心理学问题时便会显得手足无措。因此要改变当前现状,就需要给幼儿学校搭建合作平台,如和有条件的高校进行合作,定期聘请儿童心理学专家到幼儿园进行讲座或是培训,帮助这些老师掌握儿童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使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

4 结语

总之,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接触人,教师和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发展,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心理变化和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矫正和引导。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谭娟.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J].群文天地,2011(20):190.

[2] 柳琴.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2):40.

[3] 蒋武英.浅谈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新课程(小学),2013(3):102-103.

[4] 杨思墨.学前儿童关系攻击现象探析——基于文化学角度的解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11):121-122.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家庭 儿童 孩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