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意在缓解就业压力
李季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同时,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行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相应地每年高校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经成为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在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然而从其作用效果来看,仍有很大不足。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从而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c)-0223-02
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企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社会上却普遍存在着一种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企业难以寻觅到合适的人才这一现象。究其原因,这与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不完善存在较大的联系。由于当前我国大学生服务体系中各种问题的存在,使得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节、信息不对称等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充分意識到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1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于推动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中,仍旧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对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水平的提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
1.1 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教师水平有限
从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现状来看,教师水平有限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阻碍,这突出表现在:(1)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很多时候都是由专业课教师或辅导员兼任的,这使得高校在就业指导理论研究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再加上这些教师平时忙于各项事务,对于就业市场调研存在不完善、不及时,使得高校掌握的就业信息不准确;(2)高校在就业指导教师选拔、培养和考核激励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这间接影响着就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发挥。
1.2 高校就业指导理念存在偏差
很多高校认为就业指导体系的作用主要就在于帮助学生找工作,所以大部分的高校通常只是专注于发布就业信息、组织招聘会、办理大学生的分配派遣手续等工作,而忽视了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环节,没有认识到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实现理想的就业。高校就业指导理念的这一偏差导致很多毕业生职业意识淡薄,就业能力差,经常是在就业目标不清晰,对自身就业定位不准的情况下就进行择业、就业,从而导致就业不理想。
1.3 企业招聘人才门槛高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长,企业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大学毕业生整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的“高门槛”。现在很多企业在进行招聘时优先选择高学历人才,同时还会对毕业生的户口、就业经验等严格限制,这必然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实现理想的就业。
1.4 大学生自身能力不强,求职期望过高
受高校就业教育不完善得影响,本该在刚刚入学阶段就进行的就业目标制定,大多没有在学生中间得到实施。在这种欠缺职业目标的情况下,学生的大学学习变为了对基础理论、技能知识的漫无目的的学习,从而在导致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出现陌生感和不适应性,导致其就业过程中屡屡碰壁。并且很多大学生仗着自己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在选择就业时,对地域、环境、企业知名度和薪资等过分挑剔,却没有对当今的社会就业整体环境做出一个科学的认知,这使得他们在社会就业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大。
1.5 政府宏观调控跟不上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也需要政府进行积极的宏观调控。只有当学校、企业、政府这三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循环机制以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才能够正常运行,从而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并落实到实处。在我国,公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之间、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乡村企业与城市企业之间在薪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使得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在选择上更倾向于前者,而对后者缺乏兴趣,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就业,也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均衡发展。
2 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不仅需要高校强化就业指导工作,而且也需要社会与政府部门合理共创良好的环境,在针对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问题作出优化的基础哈上,提升大学生就业服务水平与质量。
2.1 加强高校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专业教师需求越来越大。我国高校必须正确认识这一形势,着力加强学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要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引进相关人才,不断扩充高校的就业指导专业教师队伍。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聘请企业人事管理人员兼任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第二,高校必须要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训,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以切实提高教师指导水平。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或者安排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学习深造。
2.2 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理念,积极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
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任务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找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顺利进入社会。所以新时期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理念,与时俱进,这样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到位的服务。除此之外,高校还要树立系统的指导理念,积极建立联动机制,全方面提高大学生就业素质。
2.3 企业必须转变用人观念,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企业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促进企业在短时间内寻觅到合适的人才,企业必须积极转变用人理念,而不能盲目追求高学历、进行多方限制。例如,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应以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中心,全面考察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录用人才。大学毕业生虽然经验不足,但是易于管理,且学习能力强,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大学毕业生的优点,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2.4 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方面意义重大。新时期,政府必须强化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以切实保障我国社会的平稳发展。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减少税收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雇佣大学毕业生;也可以制定相应帮扶之策,减少阻力,鼓励大学生自己创业等,从而有效解决毕业生难就业的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其中,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综合素养、就业指导理念、企业用人理念、学生择业观等问题都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并需要做出相应的优化。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政府、企业、学校各方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以切实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高校需要从就业指导理念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等方面做出优化,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提供良好保障,而社会企业则需要转变用人观念、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从而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周颖.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6):173-174.
[2] 肖昊,宋维佳.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社会化问题与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6):51-53.
[3] 王珉.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34-135.
[4] 李想.浅议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77-78.endprint